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摘

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诊断的病名,按其发生的基本机制可分为心脏冲动的起源异常,冲 动的传导障碍及两者合并存在三大类,在心律上形成各种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节律不规则等失常现象,其病因可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肌疾病)、急性感染、某些药物影响、内分泌代谢疾患与电解质紊乱、心脏受物理性刺激,也见于健康人由于精神因素、食物、运动的影响或原因不明等。

祖国医学上有“心气虚”及“心阳虚”,“心悸”、“怔忡”、“头晕”、“昏厥”,脉象有“数脉,迟脉、促脉、结脉、代脉”的记载。在病因上认为多由于①外邪(六淫或厉气)侵袭,②精神创伤,③饮食失节或烟酒茶嗜好,④各种外伤。在上述等病因作用下,脏腑的功能,气血的运行如果受到较重的影响,就出现“心动悸、脉结代”。如因外邪侵袭致病在后期又出现气阴两虚; 因饮食失调或因长期优思可伤及心脾,导致心脾两虚; 因情志郁结,郁而化火,久则耗伤阴液,导致阴液不足; 久病则累及脾肾之阳而为脾肾两虚; 又如肝郁气滞或跌扑损伤又影响气血的运行而致气滞血瘀。总之在病机上可归纳为①心血不足、心阴亏损,②心气不足、心阳虚弱,③肾阴亏损,水不济火、心火内动,④水饮内停,阻遏心阳,⑤痰火内扰,蒙蔽心包,⑥气滞血瘀,心络痹阻。前三者属虚证,后三者属实证,临床上以虚证为多见,但有虚中挟实者。按辨证以益心气、温心阳,养心血(阴)安心神,或清心豁痰,化饮除痰、活血行瘀通络等为治则,选用炙甘草汤、养心汤、补心丹,归脾汤,苓桂术甘汤,血府逐瘀汤······等。

有关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文献已有报道,余临床实习期间对一患窦性心动过缓者,辨证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获得良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患者蔡xx,男,44岁,1976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近数月来常发心悸,今日午后又突然发作,伴有头昏,胸闷,出汗、四肢厥冷、发麻等症,舌质暗红脉沉细。心律齐,心率56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血压120/9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电轴轻度左偏。诊断: 阴阳两虚,治以益心气、温心阳、养心阴、安心神。

处方: 炙甘草9克、党参15克、桂枝6克、麦冬9克、沙参12克、白芍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柏子仁9克、远志6克、丹参12克,3剂。

10月20日二诊: 服三剂后,心慌明显好转,出冷汗、四肢厥冷消失,头昏减轻,舌质暗红,脉弦细,心律整齐,心律72次/分,治以益气宁心,宗上方去柏子仁加黄芪,五味 子,3剂。

10月23日三诊: 服上方三剂后,心悸基本消失,仍感头昏右胁痛腹胀,有肝炎史,面色不华、舌脉象同上,治以益气补血,养阴疏肝,采用归脾汤合一贯煎加减。

患者心悸胸闷自汗、肢冷、脉细,属心阳虚弱,平日有心悸、头昏、失眠、面色不华、为心血不足之症,兼有心阴亏虚,诊断为气血两亏、阴阳具虚。据“心主血、血以养心”,血液之能循环全身,运行不息,全靠心脏之阳气推动,气血互相作用,所谓“血载气、气帅血”,若血虚不能养心,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致使血行不畅则产生心动悸、脉结代,故在方药配伍上应着重于补心气,通心阳、使心阳通,心气复; 辅以补血滋阴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附而不致浮散,则心悸自能制止。

炙甘草汤有益心补血,通阳复脉功用,因其善能复脉定悸故又名“复脉汤”,适用于气虚血虚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本例为气血两亏,影响冲动形成异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因此炙甘草汤为其首选,的确收到满意的疗效。

本例心悸症,经心电图证实为窦性心动过缓,临床上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病史中仅有慢性肝炎,似非致发因素,在原因上可能为产生心脏冲动的窦房结本身的兴奋 性低下所致。对一个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来说,虽无明显的心绞痛史,但其舒张期血压较高,心电轴偏左,亦要考虑有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潜在,由此影响到窦房结的血液供应致使其自律性降低。在病机上与上述祖国医学所认为此症“为心阳不振,心血不足,心脉阻滞而致不能温运血液,气血不能畅通”的看法似可相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