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哥学习笔记(2021.3.26)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前段时间我看了段视频,上面说:如果你有86400元,弄丢了400元,你肯定不会把剩下的86000元扔掉,而一天有86400秒,如果有400秒让你不开心了,多数人会剩下的86000秒也过不好。其中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没有量化思维的概念,也是当你情绪纠结内耗时,值得多读几遍的文字。你耽误了多少时间不重要,这一刻开始才重要。
对真正在意的事,不要有玩票的随意。和好友复盘,为何一些事进展不如预期,直到最后思考了两个问题,才明白了问题了出在哪。第一个问题:态度上,有没有像高考那么认真?第二个问题:感情上,有没有像娃一样热爱?很显然,看上去很有意思很想做的事,用这个问题一问,功力只用了一成。那一刻,人都醒了。用无意识中随意的态度,去从事真正在乎的领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这背后是时间、金钱,以及无数的机会成本。没有一定的认真和投入,就是在消磨时间。为了说服自己,就会用努力掩盖自己的散漫。
不赚所有人的钱,才能赚更多钱。 不赚所有人的钱,是首先搞清楚你能赚哪些人的钱。拿内容生产来说,你的内容是为哪些人生产?不是为你自己生产,为自己生产自嗨就行,和赚钱没有关系。搞清楚是为目标用户生产内容,才是赚钱的开始。但这个目标用户是谁?因为你只能为一部分人生产内容,就是你为哪个群体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价值,然后才是你能赚他们的钱。不是群体越广越好,越不专注越是稀释专业度。专注意味着聚焦,聚焦才是专业,对,用户是为专业买单的,你不也是么?
那些什么问题都想解决的人,事实上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最多是阶段性有所区分,跨界也是不同时期的事。你看哪个明星不都有自己的风格,哪个IP不都有自己的调性,这都是对应某个群体,它不是对应所有人,对应所有人形成不了势能,更别说专业领域了。
教育这个东西为什么搞不成批量化的流水线生产,就是因为你要获得真实的成长的话,就必须遵循勤于问问题的习惯,提出问题本来就很困难,回答问题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度足够大的话,你想想看老师的工作量有多大,他能够应付得了几个学生,这就是为什么一对一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之一。
提问的力量有多大呢?你可以试试看先让家里人放手无界限的给你提一些尖锐问题,再让周围的朋友圈儿给你提一下他们认为你存在哪些尖锐的问题,看你能不能够接得住,估计几轮下来你就崩溃吐了,然后你不但认为他们的问题都超纲了还会认为人心隔肚皮。
一听到年轻姑娘来跟我说男朋友的优点是“老实”我就头大,“老实”只有在有条件不老实但依旧选择老实的语境下才具有它字面上的意义,没有任何条件不老实的老实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他没条件,竟然还成优点了。
我国户籍制度就参照了苏联的国内护照制度,目前就是宏观调控人口流动,比如某个地方饥荒时,通过限制户籍就能防止灾民流向其它,尤其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的稳定。
人生吃苦守恒定律,吃不了奋斗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不要总说自己“好人没好报”。没有智慧、力量和底线的“好”,就等于是在姑息恶、纵容恶,就是恶的帮凶,所以最后一定会被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