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人都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

随着时代的变化,俗语的的内在意思也在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的意思。很多人会问,其他的量不孝是啥?很多人会理解错误。其实这句话大家非常的熟悉,因为我们老一辈的人常常会挂在嘴上讲,但是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并不是这个意思。

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我们都知道是孟子,孟子也是儒家学术在发展中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其实这句话最开始是用来评价大禹的,因为大禹在娶妻子这件事上一开始没有经过父母的同意,而是在结婚后,生米煮成熟饭,大禹的父母才知道的。这先斩后奏让孟子认为不应该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毕竟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和家中的父母商量再决定。

再后来这句话被人们改了意思,人们都认为叫做不孝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并且都认为没有后代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在那个时候人们只单单会强调没有后代的严重性,但是却没有对“不孝有三”这句话中的三深入了解。在这句话中的“三”其实指的不是“三”的意思,而是泛指,就好比在“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一样,并不是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就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是“和许多人同行,必定有一个能够作为我的老师”的意思。那么剩下的两不孝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个不孝就是对父母无条件的阿谀奉承,有些事情明明是父母做错了,但是还是不分黑白的袒护他们,在儒家思想中,我们知道子女应该服从父母的安排,这样才是对父母的尊重。但是最后思想成熟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且这样会让他们错上加错。第二个不孝就是父母长大了,但是还是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成功,没有俸禄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甚至还要让父母操心。。,这也是一件不孝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