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1968年的老屋古瓦,诉说2代人的记忆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我家的两座老屋,一座是1989年我夫妻建的红砖二层楼的“洋房”,已经老了;另一座是1968年我父母所修建的青砖、黛瓦砖木结构的房子,就更老了。

父母修建的这座屋低矮,坐北朝南,四排三间。它是砖和木相给合的产物,是城步与武冈交界的下温冲首座洋房子(屋)。我家两座老屋紧挨着,成一个丁字型,屋的背后与左侧各有一棵千年古樟。古樟是寨子里的镇宅之树,最近被县林业局挂牌予以保护。

|1968年建的第一座老屋

老屋虽然完成了它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变迁的使命,却难已消失在我的视线与记忆里。60年代末期,有外地的烧瓦师傅来到我们高边生产队搞副业,烧砖制瓦,一切工序皆为纯手工。砖瓦坯子晒干之后装入窑内进行几天的烧烤,那个年代,不是用煤炭,而是用杂柴烧制而成。

我家烧那窑砖瓦用的柴,全是母亲一个人亲手从山里砍回来的,当时父亲在县城工作帮不上忙。据说要连续烧几天几夜的火,在烧窑期间,不许外人靠近窑口看火势,禁忌来人说:“窑里通红”之类的话,唯恐砖瓦烧不老,成色达不到标准。

在集体化时期修屋,亲朋戚友都会主动来相助。我记得几位舅舅从武冈赶来挑着竽筛去几里外的杨家桥河边挑沙子;邓元泰沙洲何家的二个表爷打着手电筒赶到我家挑土填屋场坪;院子里的劳动力只要一喊,就马上丢下自家的事来帮忙挑砖担瓦,会木工的就锯椽条,懂石工的就砌基脚……工地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

我在父母亲修建的屋里生活了22年,在那老屋里由成长到成熟;从坐在堂屋门前读书到结婚生子,经历了我的少年、青年,老屋给我留下了许多的美好记忆。我的人生之路是从这里启步,我的创作之路从这里启航,理想从这里放飞。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1988年,家里老幼人口共有7口之多,老屋难以承载,显然拥挤。我夫妻年近而立时,两人规划要修建一座有模有样的宽敞明亮的红砖瓦屋。

说干就干,先请来5个师傅手工制砖坯,自己下武冈东方红煤矿采购优质煤炭回来,用一个木制的田字型方格框做煤块,晒干后收藏好用于烧砖。记得几十万砖坯装进窑里后,选择一个大好晴天“发火”(点火燃烧的意思),窑门口堆满了干柴。5个窑口,5个师傅各自负责一个,每人拿着一把大蒲扇,不停地扇风,砖窑周边用杉树支撑着。

最有意思的还是我夫妻守砖窑,为了防盗偷撑树,我搬了一张简易床,夜间拿起被子、床单去守夜护树,但是我这个“瞌睡虫”老婆是知道的,她担心我与树一起被贼盗去,好几次半夜查岗,我每次睡得死猪一般。但是妻子一点也没责备我,而是忙完了默默才默默上床睡觉,当我翻身时才发觉身后有异物,反而倒怪老婆来时不报告,她笑而不答……

后来各项施工进展一环扣一环,第二年新屋落成,按苗家风俗举行了乔迁之庆。

日月如梭,到今年为止,我家离开两座老屋已经8年了。老屋犹如是一本厚厚的书,泛黄的一页页文字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让我读出一个一个明朗的细节,屋前门对着著名福地云山,一片大田垅连接下温冲,春天被翻耕平整灌满水,倒映出湛蓝博大的苍穹和四围褐色的山峦,在芒种前后,播种了寨子里人的希望。

稻香犁浪,蛙鸣秋月,我们山娃曾赤着脚,站在冬天的肩上歌唱。记得我十二岁的时候,几个同龄的发小结伴逛武冈县;合伙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屋后开垦出一块小菜地,种植黄瓜,瓜熟平分,当作水果吃得津津有味。锄草施肥,捉虫浇水,摘瓜入嘴,那开心的滋味至今浮现在眼前。

|1989年建的第二座老屋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生产队里的仓库被拍卖后,我家老屋的堂屋则成了队里的主会场,传达上面的精神、议事共商队里的民生之计,都放在我家举行。每开一次会,我家无偿提供茶水,二包香烟。接过香烟者答谢说:“谢谢,越吃越有!”大家心里都高兴。

老屋,在我的心目中已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它更是根的意义所在。那里保留着儿时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家的那两座老屋,在我脑海里就是最珍贵的“古董”。老屋,永远是我的温馨港湾。每次回家,都会下意识地在两座老屋周围走走看看,还会忍不住掏出手机拍摄几张具有标志性的照片留作纪念。其实不管没有照片,两座老屋都早已珍藏于心中!

|古瓦

瓦,一般为拱形或半个圆形,采用泥土烧制而成。随着社会的进步,所有的高楼大厦都不需要盖瓦了,过去那种青灰色瓦片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只有在农村某间老屋上偶然还能看到已过时的瓦片了,越稀少的东西,就会觉得珍贵起来。瓦也不例外,令人留念。因为我们的祖辈曾将瓦视作为宝。

解放前,能住上瓦屋的人不多。我在读书时老师向学生灌输过:穷人在万恶的旧社会“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教育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求我们多学一些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我将园丁的话铭记于心,至今一直没有“瓦解”。

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我对瓦更是情有独钟。具体表现在"爱瓦、用瓦、藏瓦"这三个方面,并且还得周围的人认可。

爱瓦,八十年代里,与我邻村的一位庚(同年)兄,他开了一个瓦窑厂,用纯手工自制瓦,老庚长得身材魁梧,手脚麻利,吃得苦、霸得蛮。再加上脑瓜子灵活。他牵着一头大水牯来到工地,然后用一块黑色的布把牛的头部严严实实的遮盖着,用牛绹牵着牛沿着早已备好用来制瓦的泥巴踏过团团转,如此反复。泥土就十分稠粘了,成了制瓦的上等材料。那时我隔三差五地去瓦厂帮庚兄的忙,傍晚把瓦坯盖好。白天把烧制出窑的成品归堆码好。人们常说的"三角瓦,二折(段)砖!"是可以当"正品"使用的。我将那些”不顺眼"的三角瓦总是拣起来。

用瓦,在我的人生之中当了20多年的"业余瓦匠"。1995年春,我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国有林场桃子坪工区工作,驻地十分偏僻,人户稀少,工区职工住的瓦屋年久失修,瓦面漏雨,职工叫苦,颇有微词。外面的拣瓦师傅见路途遥远,来回不划算,不肯进来修拣。于是,我就壮着胆子,搬来楼梯,穿上防滑的解放鞋子上屋充当“瓦匠"。我在屋背上反复比试操作着,花了两天功夫,总算完成了任务。几天过后,天下大雨。大家一致反馈屋里不漏雨了!皆大欢喜。

后来,在学校教书的妻子知道我会拣瓦,竟然还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她当时是石山片学校当负责人,学校有两间瓦屋教室里有几处漏雨,她硬性要我去拣好。如果是槽瓦有破损那好办事,搬个梯子在下面用手上下挪动一下瓦即可,而盖瓦烂了非得上屋不可。经我仔细查看,发现是盖瓦出了问题。这次在学校里拣瓦比在自己单位里初次当"瓦工"熟练多了,我掀开瓦面,找出"漏洞",重新换瓦。经过半天的随手翻动,将学校里的破损瓦面恢复如初。这次拣瓦是免费的,不过,我在学校吃了中餐亦没有向我收费!

一次,妻子面带笑容的来到我跟前说:"你拣瓦的手艺还不错呀!眼下两个小孩读书要花许多钱,开支能省的就省,家里两座就由你去修拣算了!"爱妻说得在理,我点头应允。此后的20多年里,家中只要有"屋漏的现象",我就自觉搬梯上屋履行职责。

|今日祖孙三代

藏瓦,因为爱瓦、用瓦,与瓦"打交道"多了,自然而然就喜欢收藏瓦了。我家里现收藏有:长片筒瓦、短片花(有花纹)瓦、亮(玻璃)瓦、古代瓦……

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要数那片瓦上书写着“明朝(代)万历陆年(1578年)八月二十日买瓦"的那片瓦。因为这片瓦距今有442年的历史,它让我见证了古代能工巧匠的工艺,令我总是感觉到自己人生之中那片蓝瓦瓦的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人生一路艰辛走来,一定会留下许多回忆和亮点,我家的老屋和古瓦就是我60年生活点滴的最好见证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进文,苗族,中共党员,出生于1962年元月。湖南省邵阳市燕子山国有林场职工,城步苗族自治县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各类媒体!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图文来源:杨进文

(0)

相关推荐

  • 故乡的老屋

    夜晚,城市里万家灯火,犹如浩瀚的天空中,星星点点.美轮美奂.欣赏着这美丽的城市夜景,我的心里却总想着故乡的老屋.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水相依.清新自然的地方.老屋的前面是一条长长的大涧沟,泉水清澈鲜活,时 ...

  • 老太太口中的三级跳平房蜗居生活(一)

    连日的大雨,让老太太联想起蜗居在旧平房的三级跳生活. 老太太说:"一有邻居来找你爸爸修房铺油毡,你爸爸就非常的硬气,理直气壮,'人家屋里漏雨了,我要给人家干活去,哪有时间给你干活'" ...

  • 徐名发:老 屋 忆 往

    老 屋 忆 往 安徽怀宁 徐名发 退休赋闲下来,常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尤其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在我眼前浮现,但最让我惦记的还是我家的那几间老屋.老屋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见证和留存了我童 ...

  • 童年苦恼——破屋漏雨

    文:杨晓光 俗语总结的四大闹心事,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占其二:破屋.漏雨.小时候最怕下雨,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外头停了,屋里还下.滴滴答答,心乱如麻.有人居住的土坯房,整个村子也没有几间,就连猪圈乃至于柴 ...

  • 【西南文学•散文】何遂忠/四川/撒莲手记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13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何遂忠,高 ...

  • 泥土飘在屋顶上(当代人)(安海)

    2021-07-16 23:24安海 当代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漏雨黄泥瓦片 多年后,当镇上中学的老学究摇头晃脑地讲解成语"高屋建瓴"时,我突然记起小时候上房拔草的情景. 老 ...

  • 当代散文|记忆中的老屋

    文/侯凌肖 忆往昔岁月,融入我血脉记忆的是故乡,而对故乡最深刻记忆的又是旧宅的老屋. 记得小时候,围着张庄村有一条村寨河,宽阔而破败的土岗上栽种着槐树.柳树和白杨树.那时,村里人表述各家在村庄居住方位 ...

  • 刘 云丨永别了,我家的老屋

    当决定把我家那倒塌的老屋卖掉后,心里空荡荡的,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毕竟在那间屋子里风风雨雨的生活了上十年时间,它是我从小女子变为小女人的见证:它是我离开父母的,长大成人,自己独立兴家创业的起点:它是我亲 ...

  • 哦,老屋

    那日,老妈来电话说老屋要重修了.一听老屋,我心中不油泛起阵阵涟漪.或许人越老,容易怀旧吧.那屋,那情,我对童年往事以及老屋的回忆一点点清晰起来. 我的老屋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是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小 ...

  • 【美文荐读】王玉芳丨 老屋的春天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老屋的春天 □ 王玉芳/ 文 老屋如人,一上了年纪就难免骨质疏松,伤了筋动了骨的事并不为奇. 可没想到,我家老屋屋顶竟然塌了!而且,得知这一情况竟是在两年前的腊月二十六,我抱着 ...

  • 【今日荐读】两件小事儿:随处可阅人 细微悟人生/马 达

    一 去年的某一天,出门到西客站乘高铁,网约了一辆出租车,提起拉杆行李就出了家门. 在小区门口,远远看见一出租车迎面驶来,正是我约的那辆出租车的车号.但见一同样提着拉杆箱的中年男子向着车辆招手,也是欲乘 ...

  • 【荐读】《褚时健传》|骆驼先生: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倒下

    原创作者:骆驼先生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倒下> 推荐阅读书目:<褚时健传>推荐人:骆驼先生阅读时间:2021年1月1日-1月10日 <褚时 ...

  • 【荐读】高手修改材料的重要原则,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来源:金台新声(ID:jintaixinsheng),综合老笔头(ID:oldbitou),有删减

  • 走进吉安红色古村,探寻几代人的记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这个景点已经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关闭,但是,还是想分享给大家回味一下,渼陂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集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和红色文化于一体.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 ...

  • 荐读 | 20组古句发人深省

    荐读 | 20组古句发人深省

  • 好书荐读287 | 《 三国演义 》《 奉俊昊的全部瞬间 》《 埃及古珠考 》《 风雨横渡 》《 失...

    < 失忆青年回忆录 > 加·泽文 / 美 2019-03 内奥米因坠楼而失忆,她将面对的不仅是一段遗失的过去,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 与其回忆里苦苦挣扎,不如从这一刻重新出发.加·泽文清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红岩》荐读

      <红岩>荐读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