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里有春秋,看太极拳里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一种文化从不可触摸的模糊影子变成眼前活灵活现的实物;当你对这种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肤浅表面,而是逐渐向深处挖掘,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关于太极拳,最早的印象来自外公,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外公在练功,屋里静悄悄的,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那是我第一次与其正式会面。

之后的印象更多来自于武侠电视剧,只觉得很是神奇玄幻,直至来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的太极拳祖祠,其形象这才逐渐清晰起来。

太极拳祖祠是陈氏的宗祠,除去大年初一,其余时间都对外开放,这里是陈氏族人和太极拳爱好者寻根问祖、祭拜先祖的重要活动场所。祖祠占地200余亩,主要景点包括陈王廷塑像、拳谱堂、祖师堂、扬德殿、耀武殿、祖林、太极阴阳石等。

当日运气不错,来到祖祠门口时,正好邂逅了被誉为“太极拳八大金刚之一”的张福旺。先生正在打太极拳,一招一式,看似绵柔,实则劲道大着呢,好比一壶上好高浓度白酒,喝时不知深浅,喝完人已醉。

往里走,远远望去,白墙灰瓦朱漆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好看。

继续往前走,一个英姿飒爽的人物雕像款款走来,正是太极拳的发明者陈王廷先生。他正对着入口处,右手捋着胡须,目光如炬,深情凝望着远道而来的朋友,矗立在他左右两侧的是“德”、“武”两块石碑。

绕过陈王廷塑像往里屋走去,率先映入眼帘的是生动逼真的壁画。壁画类型多样,有的把太极拳进行了招式分解;有的把招式都浓缩在一张画里,旁边还绘制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暗示着某些招式灵感来源于动物。

壁画的正中间矗立着一块石柱,上面写着“陈式太极拳理论精要”。对于门外汉来说,看文字还是颇为费解,但看精美的壁画则是享受,既引人入胜,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太极拳的厉害。

沿着拳谱堂继续往里走,穿过一片清幽的院子,这就来到了祖师堂。这里供奉着祖师陈王廷,左右两侧分别是“重德”、“尚武”。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左为尊,虚左以待便是此意。重德在左、尚武在右,说明在老祖宗陈王廷看来,德行才是习武之人最重要的品质。

就在这里,张福旺先生向我们娓娓道来太极拳的来龙去脉。太极拳的始祖是陈王廷,他生在明末清初,是个文武双全的高人,怎奈当时战乱报国无门,无奈之下,晚年回到了家乡陈家沟,一边造拳一边忙农活,歌谣“闷时来造拳,忙时来耕田”描述的便是陈王廷晚年的生活状态。

紧接着,张先生又向我们分享了练习太极拳的秘密。太极拳有内在节奏,得根据自身所处层次来学习,切不可操之过急。陈氏太极拳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招熟:“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第二道门是懂劲:“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第三道门是神明:“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

招熟阶段,顾名思义,就是把动作练熟悉了,手如何动?脚如何走?手脚又如何配合?这个阶段练的是基本功,好比高楼大厦的地基,高楼稳不稳就得问地基扎不扎实。

懂劲阶段开始练气,讲究上虚下实,外柔内刚。

神明阶段就是外形和内气相结合,由内心带动外形,至柔即至刚,练时绵柔缓慢悠长,发时如疾风,如劲雨,如闪电……

从招熟到懂劲,再到神明,用张福旺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八个字“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由此,我想到了滴水穿石的画面,一滴水怎能穿过坚硬的石头呢?但贵在坚持正确方法基础上,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并做到持之以恒,如此,任你是钢铁,也能化为绕指柔。

在张福旺先生的带领下,关于太极拳,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离开祖师堂,继续往里走,前面就是太极阴阳石,这是来自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走近了看,整块玉石通体透着绿,如果逢上下雨天,这种绿色更加凸显。

太极阴阳石正前面自然开裂为两半,而背后却是完整的一块,丝毫不见裂缝。这块石头妙就妙在这里,似乎很难用常理去推断,即使推断出结果,无非也就是多了一些物质成分及其变化原理的枯燥说明,反而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和趣味性,索性借造化钟神秀来感慨一番。

移步换景,别了阴阳石,前面正是学习太极拳的三道门。望着这三道门,我陷入了沉思。总有人好奇向我发问,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看着地上的影子,我忽然有了答案。

当一种文化从不可触摸的模糊影子变成眼前活灵活现的实物;当你对这种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肤浅表面,而是逐渐向深处挖掘,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晚后余生,愿你我都能从“招熟”走向“懂劲”,继而做个“神明”之人,任樯橹灰飞烟灭,我自谈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hi,朋友,欢迎光临漫悠旅行!

文图均是漫悠旅行原创,欢迎留言评论、收藏、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