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杨丽萍
杨丽萍,生于1958年。
杨丽萍的父母都是白族人,杨丽萍一家随父亲来到了西双版纳。
在那个年代,由于压力,突然,一天夜里,杨丽萍的父亲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回来。
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杨丽萍身上。
杨丽萍的奶奶就是村里的舞蹈高手。从小,杨丽萍就手长脚长,身体灵动,协调性很好。
11岁那年,一天,杨丽萍踏上班级的课桌,带着全班做操。
恰好,被去学校的歌舞团人员看中。
对于上歌舞团,杨丽萍的母亲很不同意。
一度,为了生计,杨丽萍的母亲想像当地的一些人一样,把杨丽萍卖到缅甸。
杨丽萍只好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去了歌舞团。
杨丽萍天生是跳舞的材料,爆发力好,动作特别有力,还会把握节奏,不管站在哪里,都宛如鹤立鸡群。
到了歌舞团,杨丽萍仿佛进入舞蹈的魔境,经常灵魂出窍地自创动作,显得与其他演员格格不入。
转眼,杨丽萍已经在歌舞团呆了十年。
1979年,杨丽萍随歌舞团出国演出,是饰演孔雀公主的B角,按理,是没有机会上台的。
偏偏,A角突然病了,作为B角的杨丽萍便被推上了台。
歌舞团的人们都吊着一颗心,生怕杨丽萍跳砸了。
结果,杨丽萍一跳,所有人都震惊了,特别是公主被迫离开皇宫那一段,杨丽萍只用动作和眼神,就把观众看哭了。
杨丽萍跳完后,全场起立鼓掌。
杨丽萍变成了A角。
追求者纷至沓来。
每到晚上,追求者们就在歌舞团的篱笆墙外唱情歌。竞争者们还因此打过架,弄得沸沸扬扬。
1981年,杨丽萍被中央民族歌舞团看中,被调往北京。
在这里,人才济济,杨丽萍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开始狂练基本功。
被歧视的杨丽萍,甚至都没人愿意和她住在一起。
杨丽萍就住在团里年久失修、下雨漏水的仓库。
因为跟不上团里的训练节奏,无法上台演出,练功服和每月7块5角钱的补贴也被停发。
当时的同事杨二车娜姆回忆说:“她只坐在凳子上欣赏自己的指甲,压根不在乎我说什么,也不在意天花板在漏水”。
但杨丽萍的舞蹈风格始终和团里格格不入。
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团里参赛人员里没有杨丽萍。
杨丽萍卖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制作服装,录制演出录像带,骑着自行车送到了大赛组委会。
但报名已经截止,而且杨丽萍也不是单位选送的,无法报名。
杨丽萍哭了起来,工作人员见状,就答应她,在评委们休息的时候放一下录像带。
结果,杨丽萍被破格允许参赛,并以《雀之灵》获得冠军。
杨丽萍在团里更加被孤立。
1989年,杨丽萍登上春晚,连续跳了《舞之魂》《版纳三色》和《孔雀》。
但关于杨丽萍“不专业”的说法,一直没间断过。
杨丽萍离开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云南,排练了歌舞剧《云南印象》。
2004年,《云南印象》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