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专栏】想跟全国美展评委说几句话

看过全国美展的一些作品图片,觉得有必要与评委们说几句话,我说的评委是指中国画的评委,其中包括复评评委及各地的初评评委。建议评委们在百忙之中,回过头来思考一些艺术的基本问题,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从事艺术和需要艺术?美展就像一座围城。要认识这座围城,就需要从中抽出身,从远距离,旁观者的角度,不偏不倚观察它。

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仅画家要思考,作为评委是更应该思考的。虽然要说清这些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不用说画家,恐怕评委也不一定能说的清楚。但不能说清楚,不等于我们不去探寻它,思考它,有探索才有深度与广度。中国画的发展证明,人们每一次探求和思考都会前进一步。

要认识这些根本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涉及到儿童艺术。原始人和儿童对于艺术活动首先是一种情感心理的混合和积淀。李泽厚说:“但是凝练在、聚集在这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获得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使原始人们对于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看一些展品,总感觉是从一种外加在艺术之上的功利目的,去考虑艺术的存在价值和适用性。而不知道这样做本身已经使艺术成了某种东西的附庸。

中国画艺术要想画出精彩,必须自觉冲破描述式、说明式的艺术观。中国画艺术有一套程式规范,这使人们联想到造型功力以及笔墨技法等等。中国画没有造型和技术、法则是不行的,但是得到和掌握造型和技术的同时也就有了一种限制和规定,而究竟这种技术法则是第一位还是第二位?很多评委可能并不明白。建议钻到造型、技术中不能自拔的人们,看看儿童画,你或许会有一种顿悟:他多么自由!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有人在感慨之余会说:儿童画,没有技术。这里,他忘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观念。儿童画画,也许没有技术,但他观念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儿童画更接近艺术表达的真谛。

全国展有许多整体或局部模拟照片的作品,它的致命点在于太重造型、技术,轻视艺术表达,轻视观念,轻视创新。在这方面我们的展览及艺术创作显得缺少进取和活力。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事物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不是具体方法技术的积累和改变,而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改变。”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画的特性,首先必须研究基本要素,亦即点、线、笔墨、色彩、虚实、动静等等,然后是这些物象、形式所蕴涵、积淀了的意识和情感,反映了的修养和人格。这种形式和内涵产生“气韵生动”,这“气韵生动”是可视的,又有一种难以言说性和多意性的特质。在这里用像与不像、正确与不正确、合理与不合理来描述都显得有些简单。但它总是以一种自己独特的方式指向艺术的真谛。艺术作品是不容易用理性语言述说的。它可能是一种情愫,一种氛围,一种冥想,一声呐喊,一阵呻吟,或者一声叹息。也许有些好作品没有引起评委们注意或评委们没有看懂。看不懂不一定是创作者的责任。你看不懂,可能别人看得懂,你今天看不懂,说不定明天会看得懂,尚且,实际上不懂也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懂”。有的作品也许不为当今的世界所接受,作者的感知超越了时代而走向未来。他是为后人留下的,难道没有这种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