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面对犯错的孩子,要不要教育,该怎么教育?
今天,长沙教育分享怡雅中学校长王良的一篇文章。面对犯错的孩子,他认为错误是成长的机会,我们有时不妨等一等,不必急于纠正。
也欢迎热爱教育的你来稿,分享你的心得和感悟。投稿邮箱:csjyxwzx@126.com。
不要总是指责孩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要总是纠正孩子,我们一开始可能就不是很懂得,悟出这个道理并做到,不容易。成人做一件事,被领导揪出七处、八处错误,也会很沮丧。如果还经常这样,更会很崩溃。我有一个朋友,夫人一开始下厨,他总是各种指导和纠正,夫人后来不知所措,再后来夫人成了君子,所谓君子远庖厨。我另一个朋友,对夫人厨艺总是赞扬,偶尔建议,夫人在厨房越干越欢,厨艺越来越好。一个总被纠正的孩子,内心会充满挫败感,会不够自信,会有些怯懦,会有些手足无措。我那个朋友的夫人“远庖厨”,还不妨碍其成为夫人;一个孩子,“远探索”“远尝试”,这妨碍就太大了。
然而,错误确实是要改的。怎么办呢?
一是要懂得,错误其实是成长的机会。
二是让孩子自行改正错误。孩子真吃过苦头,自己会改。师长有时候需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的因果逻辑,今日遭受不好的果,是昨日种下不好的因。这往往比评判对错效果并勒令改正要好。
三是不一定急于纠正,不想着毕其功于一役。
四是需要师长保持对孩子错误发展的关注,避免不可收拾。
最重要的是好的班级氛围和家庭氛围。氛围正,大家都在做正确的事,一位同学即使犯错,但置身其中,他会观察和学习,会自行纠正错误。其次,要区分轻重缓急。原则性的、触及底线的,自然要及时处置,当头棒喝。其他的问题,应该一个个来解决,不要指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一举将孩子培养成为“圣人”是不成的。最后,应该有家规和班规,孩子犯错,面对的,是规矩制度,而不是某人临时起意的处置。前者,孩子更容易接受。在学习上,学生不怕犯错误,是重要的心理素质和学术态度。其关键,是培养好的学习共同体氛围:友善、尊重、包容,大家都勇于、乐于暴露错误。我的学生胡杨写过一篇文章,有一段是这么写的:“若言论偏激、荒谬,他会先听你说完,再来一句'鬼扯一通’。奇怪的是,学生不会因此有丝毫的紧张与尴尬,倒是有无穷的乐趣与回味。”宽容而友善的氛围,使得学生对我“鬼扯一通”这样颇具冒犯意味的评价不以为意,反以为乐。在这种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区别,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内容合适,让学生学习时发生一些而不是太多错误。错误太多,学生容易怀疑自己。二是不当众暴露某一同学的错误太多、太频繁、太密集。呈现错误并解决之是特别有效的学习,但也要注意有些学生“死要面子”,生怕暴露错误,这样的学生,不妨更多地以小组合作、老师集中讲解的方式解决问题比较好。总之,我们要有“容错”的度量,记得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要有判断错误性质和类型的智慧,不总是纠正,不都急着纠正,不一定要师长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