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你和玩转数据还差了一张“表”的距离
最基础的那三个办公软件(Word、Excel、PPT)主要功能各不相同:Word是文字处理软件,是打字、排版的好帮手;Excel有处理电子表格、数据运算、数据统计等作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是授课的好工具,能够制作出生动的讲义。
文字排版和打字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如果需要处理成千上百的数据,并且快速得到想要的结果,则需要依靠excel自带的功能,但是实际操作中,又会发现很多问题:要么是统计数据慢,要么是数据有重复或者遗漏,或者一些数据更改之后不能重新得到新的统计结果。这些问题,通过一张表——源数据表,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在做“源数据表”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问题一:标题写在第一行。
我们做表格的时候都习惯于在第一行写上这个表格的名字,比如“X月劳保领用记录”,然后才开始设计表格其他内容,其实对于源数据来说,表格里面的每一张表格命名,放到左下角的工作簿Sheet的位置就可以了。
问题二:填写顺序混乱。
表格的记录顺序一般都要符合工作的正常顺序,比如一份公司员工请假记录里,第一列往后分别记录的是请假时间、请假人、请假天数、假期类别、扣除天数等内容,如果没有设计好,第一列往后的顺序设计成了扣除天数、请假人、请假时间、假期类别、请假天数……在记录的时候就会来回填写,很别扭。
问题三:人为破坏数据完整性。
本来一张表里的内容应该是连续的,有时候我们总想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表格当中增加空白列(行),这样做就导致了数据的完整连贯,最后也没有办法很快进行数据统计。
问题四:增加数据计算单元格。
在数据统计当中,我们总想在最后一行增加一个“合计”单元格,觉得这样做能够让人一眼看到结果。如果这是需要打印出来的表或者给别人呈现的表,可以这么做,但是如果是我们用来做最后统计分析的源数据表,这样的公式单元格就完全没有必要。
问题五:多余的表头
一些数据记录里很喜欢设计两类表头,比如请假记录里先把假期类型分两个大类,然后两个大类下面又分为同样的三个小类,这样的记录方式势必导致最后又的单元格里没有内容。
问题六: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也是表格常见操作之一,源数据表里禁止出现这样的操作,因为它也破坏了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在后续的统计中会出现漏统计的情况。
问题七:数据不全。
有的表格设计合理,在填写的时候却出了问题,按照惯性思维,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发生,那么它就应该不做记录。在表格里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一个事情没有发生,我们也应该用一种方式记录下来,如果一个单元格没有任何内容,那对于表格来说,只有一个结果:数据不完整。
问题八:源数据记录到不同的表格里。
这种问题最容易发生在以月为统计的表格里,本来一张表格没有问题,但是总想着一年12个月,按照月分开看,可是对于源数据而言,美观并不是第一要求,况且需要统计十二个月的数据时,还要统计12次,真的很费时。
问题九:单元格记录两种属性内容。
源数据讲究的是单一属性,一个单元格里记录的内容应该只有一个属性,不要把请假天数和请假类别记录到一个单元格里,那样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问题十:用手动填写方式来做汇总表。
源数据是汇总表的基础,需要数据的时候,有的人不会用数据透视,反而用比较笨的方法用筛选,要求低的时候,这种方法可以,但是慢,当要求增多时,只能被累垮。
上述是数据统计表格中源数据常见十类错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最基础的源数据表格没有问题的时候,后面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决策依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