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 • 散文】魏太红/牛背上,那渐行渐远的时光
窗 前 的 小 葱
魏太红(天全县)
童年是难忘的,牛背上,那纯真快乐的童趣,尢为难忘。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娃儿多,大人照管不过来,都是一泼大小一起玩耍。 每天在阿春、阿虎相约下,满街跑耍,满河洗澡,天真烂漫,简单又快乐。
小伙伴们经常偷吃菜地里的海椒,光着屁股石头上晒裤子,下河逮鱼虾,上山摘野果,罩麻雀,粘蜻蜓,扒拖拉机,爬树摘柑。最开心的事儿,就是骑牛。
记得,那些年生产队养了10多头水牛,圈养在生产队的牛圈房里。牛圈房有半个篮球场大,上下两层结构。下层石墙围砌,牛拴在下层。上层木结构,有梁和横木连着,用于堆放草料和凉晒青草。要骑牛,就要到牛圈房来。
骑牛,要讲技巧,不能直接翻爬站着的牛。因为牛高人矮,牛肚鼓园,像翻墙一样要想爬上牛背,显然是不行的。找一头卧躺嚼草的牛,翻上牛背,拍打牛身,牛站起来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抓一把青草丢给牛,趁牛低头吃草的时候,踩着牛头牛角上去。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爬上石墙,顺着梁和柱移动,最后移动到牛背上。
上了牛背,小伙伴们,别提有多开心和高兴了。牛是栓着的,走不了几步路,多数时间,只能前后左右移动步子。牛背光秃秃,没有可依赖的东西,不过,牛背宽大,坐上去,还是稳稳当当的。
小伙伴们在牛背上嘻戏打闹,尽兴玩耍。刚开始,每人找一头牛,想办法骑上去。过一会儿,阿虎、阿春就会调换牛,大家只好轮换骑。到最后每个人站在牛背上,从这头牛背,走到那头牛背,一个个步履轻盈,如履平地。还是有失足的时候,阿秋、阿兵就经常从牛背上滑落下来。还好,不会摔伤,牛圈除了牛草就是牛粪,运气不好,就是一个大花脸,抬起头来,定会把大伙儿全部逗笑。
骑牛,还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不骑大牯牛,大牯牛性情暴烈,难以驾驭。不骑红眼牛,眼睛潮红的牛,容易被激怒,有潜在危险。不骑受伤病牛,伤病牛不堪负重。骑上牛背,走出牛圈,遇到上坡的时候,身体顺势俯身,紧贴牛背,下坡的时候,身体稍作后仰。牛一般不会像马一样,跑动起来,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
田地里,牛静静的在啃食青草,移动很慢,步子很小。牛背上,可以盘腿而坐,可以看书,可以稍作打盹。更多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原野上,苍穹下,少年端坐牛背,头戴斗笠,吹笛,看书,那景象,犹如画卷,自然唯美,人物恬静,美轮美奂。
岁月如流水,星移斗转。恍惚之间,在家乡老街小巷,黎明或傍晚,使役人肩扛犁耙,牵牛穿行,那情景,历历在目。依稀之间,偶尔传出清脆的布谷鸟鸣,让时光轮回。阳光下,田园泽国,折射出生机耀眼的亮光,几头牛,几个使役人,平静安宁。远看,静默伫立,近观,肃然起敬,一样的动作,一样的号声,翻开黑色泥土的芳香,撒播希望的种苗,期待下一个金色季节的丰收。那映象,美丽如画。
多少年后,当年的阿春、阿虎和阿兵都已儿孙满堂,我也步入“知天命“。当牛背上的童趣嬉闹、黄昏暮色里的牵牛晚归、水墨画卷般的田园劳作,在时光分分秒秒里,斑驳脱落,在人们的视线里,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仍然相信,那一幅幅,那一幕幕,仿佛还在昨天,并未远去。那是家乡最生动亲切的人文景观写照,是人和动物最和谐自然的故事缩影。在你我记忆深处,散发着隽秀温暖的光芒,史诗般地被岁月浸染,被时光沉淀,如梦如歌,如诗如画,在无限感动与怀念的心灵处,起舞唱响,直到天荒地老,时光永恒。
作者简介:
魏太红,先后任天全县农机局副局长,天全县畜牧局局长,现任中共天全县委农工办副主任,平时喜欢写写散文,小小说,电影评论、音乐评论、时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