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 邓训晶 / 柳枝青青话清明

西南作家散文

柳 枝 青 青 话 清 明

邓训晶(四川)

阳春三月,柳枝青青,春在百忙中与清明隆重邂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带着几分烟雨朦胧,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向我们走来,把我们带到清明节的忧伤里。

清明,源于五霸崛起,群雄争锋的春秋时期。传说,晋国大乱,诸子争王,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先锋营首领介子推,跟随重耳风雨飘摇19年,是忠肝义胆,同舟共济的一代名臣。重耳做了皇帝,当了晋文公后,介子推功成身退,回家尽孝,背负老母潜入深山,专心致志伺母。晋文公要报答介子推,给他官位,他也需要介子推这样有谋又略的忠臣。但寻遍深山,最终没有寻找到,于是下令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母子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柳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留下血书“愿政清明复清明”,忠君爱国,清明廉洁,恪守孝道,怀揣孝心,就是介子推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忠孝核心。

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位忠诚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为“寒食节”。后来,经过岁月的沉淀,节日的演变,寒食融入了清明节,成为一个节日,就是现在的清明节。

清明,就成了我们仰视和追思英雄的日子。满山青松挺拔,我们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血液凝固在脸上,鲜血染红了河岸山庄。天边的晚霞,在泣血悲歌,呼唤英雄忠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沿着岁月的长河,追忆那些为共和国献身的英烈们,他们热血抛洒,换得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不负先烈,我辈当奋起,再铸新中华,让江山如画。

清明节这个沉甸甸的日子,一包圆圆的土成为家家户户的牵挂,让清明的亲情旖旎起浓浓的温馨。纪念已逝的亲人,把那份思念,培植在亲人青草萋萋的坟茔上,就像那柳丝一样,年复一年依偎着青灰的墓冢。那些留在异乡的人们,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会朝着家的方向,默默遥祭。心中念叨“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凄苦而悲凉中,泪水模糊了绿水青山,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飞舞。落泪的蝴蝶成为千古绝唱,穿透了时光的翅膀,那一刻,坟墓即天堂。

白居易在清明节曾写到:“乌啼鹊草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明明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不归。”凄凄细雨,洒下上天的悲悯,诗人写尽了扫墓的悲伤。每次想起这首诗,我就会想起每年清明时为父亲扫墓的情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时时萦绕心间。抚着坟头的青青柳枝,父亲慈祥的音容笑貌从没远去。

柳枝青青话清明。清明,是一场来自远古的断肠雨,杨柳风,那泣血的杜鹃花,在灌木丛中站成一排黑色的五线谱;清明,是门上插着的柳枝,是欲断魂的诗篇;清明,是一种无处诉说,魂牵梦绕的思念;清明,是拂动了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的情愫。

  邓训晶,四川隆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在《四川文学》《西南作家》等发表。有500多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