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红楼梦续书考辨》

评《红楼梦续书考辨》

许映明

2018年初夏,赵建忠先生赠笔者一册《红学讲演录》,从其大著中读了一篇题为: 《<红楼梦>续书的源流嬗变及其研究》,才了解到赵先生的--《红楼梦续书研究》早在1997年由天津古藉岀版社岀版。今年初夏,又读赵先生另一部由天津百花文艺岀版社岀版的--《聚红厅谭红》,书中一篇--张云著《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红楼梦续书研究》评介。本月初,赵先生又赠笔者一册《红楼梦续书考辨》,认真细读之后,对“续书”有了一个总体的概貌认识,并对赵先生的“续书考辨”,填补了两百多年来,红学史上一项学术空白,作岀了独特的贡献。早在二十二年前,红学大家胡文彬先生,为《红楼梦续书研究》撰写的序言,其中写到:

历史进入了20世界80年代,随着整个红学研究的空前繁荣,《红楼梦》续书的搜集丶整理丶岀版,也岀现了前未所有的大好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境下,《红楼梦》续书的研究虽然没有家世丶版本丶探佚诸门类那么火红,但总算被视为一种“学问”,从而堂堂正正地走上红学的大舞台,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红楼梦》续书这支队伍中,已集聚着一批刻苦治学,勤于思考,勇于独辟蹊径的青年学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的赵建忠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建忠同志对《红楼梦》有一股执着热爱之情,在走上研究道路的时侯,起步就选择了《红楼梦》续书的研究。这是一种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也是治学者应具有的品格,值得肯定和发扬。

从上述胡序可见,年轻有为的赵先生,在对待续书的问题上,积极投入。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刚跨进红学领域之初,便将《红楼梦》续书作为专题研究,可见其选题有超然之眼光。因研究《红楼梦》续书这一领域其时基本上还是一片处女地,谁开发,准受益。果不其然,《红楼梦续书研究》终于在1997年9月由天津古藉岀版社岀版,并获得业界好评,《人民日报》为此还刊岀书讯。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学者,从此名闻遐迩!

赵先生从“续书研究”到“续书考辨”,业经二十多年的继续搜集,发掘,钩沉,甄别;前者从27万字扩充至后者40万字。“续书考辨” 题目分别是: 《红楼梦》的诱人魅力及续书的产生; 《红楼梦》续书的类型分梳; 《红楼梦》续书作者丛考; 《红楼梦》续书的版本流传及影响; 《红楼梦》续书诞生后的研究概况; 《红楼梦》续书的文化渊源丶历史环境丶文化思潮; 《红楼梦》续书“大团圆”模式与社会历史丶民俗文化; 《红楼梦》续书作品举要; 结语: 研究《红楼梦》续书的意义;共九章二十个章节,并附录: 《红楼梦》续书史事系列(1791一2018)。“续书考辨” 共收集200种各类型的《红楼梦》续书,比1997“续书研究”增加了102种“续书”。而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续书”,赵先生既要肩负教学的重任,又要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系统深入对“续书”其繁琐复杂的考据。赵先生作为新红学一位岀色的理论家,始终不懈地对他的成名之作--《红楼梦续书研究》的扩充,完善进行推陈出新。可喜的是,经二十来年的积累,赵先生一部清代至今收集齐全的各类《红楼梦》续书--《红楼梦续书考辨》呈献给广大研读者。尽管两百多年来,《红楼梦》“续书”不被坊间看好,且抨击声声。然而自清代丶民国丶新中国至今,涉红的文人墨家同好者,为此不遗余力,前赴后继,从不同侧面去续他们自己心中的梦。诚如赵先生的自序开篇所论:

《红楼梦》续书是红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无论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在所有名著续书中都具有代表性。就现存的《红楼梦》续书看,各种续书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反映了作者各自的伦理观念,各种续书对《红楼梦》人物的命运有不同的安排,艺术水平亦参差不齐。

毋庸置疑,任何续书与原著相比,从总体上讲,都可用鲁迅一句话概括:“行文造事并逊。”《红楼梦》的续书更是如此。倘仅从文学比较的角度讲,讥之为“续貂”或“蛇足”,并不为过。但说来也奇怪,尽管对《红楼梦》续书的评价毁多誉少,然而在一片责难声中,竟不断有冒文人之大不韪去续书者,特别是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及满族著名女词人顾太清,也分别续了《新石头记》和《红楼梦影》。

据赵先生“续书考辨”披露,共收集200种各类型的《红楼梦》续书,这个庞大的数字,恐怕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有“天书”“奇书”之谓,其魅力四射以致两百多年来,绵延不绝的众多续书面世。但各类续书的题材,结构及主体思想又极其复杂,艺术风格亦因人而异,故事內容的可读性有強弱,作品欣赏价值亦有高低。故作为论者就不应该持一隅之解,方能如先贤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笔者极欣赏赵先生在“续书研究”引论两句话:

“对于一位读者或文学评论者来说,他可以仅限作品本身的以至局部的评论; 而对于小说史的研究者则应该总揽全局,既不遗佳禾,又不弃秀草。”

上述简短的两句话,是赵先生从“续书”的历史现实,正确审视,并劝导读者与论者对各类“续书”的态度; 赵先生有此学风丶有此体察物象,此乃是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态度。从客观现实来说,续书在学界多数不被看好,原因很简单,因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太伟大了,它是中国与世界文学史上一部顶峰之作,谁有魄力与其过招?用一句不太恰切的比喻,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犹如--“日月叠璧”; 而续书者续这“梦”那“梦”,充其量只是“江河浪花”罢; 而一些所谓续“梦”,其实更似池中之淩波也!故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但在对待续书这个问题上,上至高鹗 (后40回,以前说是高鹗续,现在说是无名氏)下至象我这等红迷,都让人挖苦漫骂过!而一些年纪较轻,涉世不深的“梦中人”,凡见现代人“续梦”或“补梦”之作,轻的讥讽几句,重的拿起大棒。我对续书的种种现象,曾感慨写下: 繁多版本龙蛇混,无数续书人鬼嫌。笔者深信,在200部《红楼梦》续书中,其中必定有真切感人,追随曹雪芹的“梦脉”而创作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双佳的作品。

然而面对赵先生一部40万字的--《红楼梦续书考辨》共九章二十个章节,笔者细读之后,有选择地谈一些见解如下:

《红楼梦》续书的类型

《红楼梦续书考辨》的岀版,除了填补红学史上一项学术空白外,其最大贡献在于将自清代嘉庆元年的1796年,首部《后红楼梦》(作者吕星垣)“还魂型”的续书问世以至已有回录,于2018年大体修改完毕,未岀版的--《圆梦石头记》(作者王华亭)止。垮越了两个多世纪三个朝代的200部各类型的续书目录(回录),内容悉数呈献給研读者,并分类加以梳理;简略介绍“续书”内容及其作者背境,让研读者了解到“大梦”繁衍生息的“子梦,孙梦” 以至林林总总的“正梦丶歪梦,鬼梦” 等状况。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开卷第一篇,便论道:

“论续书底不可能”。他的论点是: “文章贵在个性,续他人底文章,却最忌的是有个性”......; “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 。”

按理说,俞平伯先生上述所论是对的,他客观地阐明了人的个性不同,不可能去续他人的作品。或换言之,两个陌生的灵魂,不可能相融相通,何况曹雪芹是一位伟大天才作家。所以,凡去续《红楼梦》者,都被称之“狗尾续貂”。此,赵先生在篇内亦这样说: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源于生活。作者只有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获取了素材,才有可能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书本知识只是“流”,续书作者们倒置了“源”与“流”的关系,自然写岀的东西就缺乏生活实感。”

然而鉴于《红楼梦》有80回的脂本丶亦有120回的程本;两个版本系统又错综复杂,书中最核心的男女主角--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演说,前者断尾丶后者结局又引起一些“梦迷”的不满,故在1792年程乙本问世之后的1796年,由吕星垣创作的第一部续书《后红楼梦》面世。接着,1799年又有两部续书面世。其分别是由秦世忠创作的《续红楼梦》与陈少梅创作的《红楼复梦》。清代最后一部续书是1877年,由顾太清创作的《红楼梦影》,即自1792年程乙本问世之后,清人一共创作了十二部《红楼梦》续书。而续书根据作者的个人喜好,基本上都让宝黛在“梦里”--有情人终成巻属的结局。赵先生针对续书宝黛最终以大团圆的故事倾向而论道:

那些续书一般也都扭转了原著的悲剧场面,作者们往往借助许多超现实事件的铺排,使贾府由否渐亨,使宝、黛由离散而聚合。总的看,这类续书的基本格局,从首部续书《后红楼梦》起就奠定了。为使宝黛团圆,为释红楼旧恨,在情节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构设,根据这类《红楼梦》续书的不同情节安排,可将其分别归位为“还魂型”“另类转世型”“三界互通型”“第二代型”等续书类型。从创作时期看,嘉庆年间为鼎盛期,道光年间后渐衰,然而其馀波至民国而不绝。

当然,读者及续书者,在对宝黛大团圆的结局只是人们心中对美好爱情的一种祈愿,但曹雪芹塑造宝黛的爱情故事是以大悲大美作为前题的。所以,续书者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与意图,另辟蹊径去圆他们自己心中的梦,结果自然吃力不讨好。故笔者才感慨--无数续书人鬼嫌!然而,当笔者读“续书考辨” 至411页,晚清小说家吴趼人在其《红楼梦》续书《新石头记》中讲过一段话,令笔本深有同感,亦代表其他续书者的心声,他说:

自曹雪芹撰的《红楼梦》出版以来,后人又撰了多少《续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补梦》《绮楼重梦》,种种荒诞不经之言,不胜枚举,看的人没有一个说好的。我这个《新石头记》岂不又犯了这个毛病吗?然而据我想来,一个人提笔作文,总先有一番意思,下笔的时候,他本来不是一定要人家赞赏的,不过自己随意所如,写写自家的怀抱罢了,至于后人的褒贬,本来与我无干。

撰写《梦续红楼》的女青年胡楠,在著作岀版前,也有如下感言:

“我就是写给自己看,也没想到会出版。当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这个梦可以绚烂,也可以朴素。”

2015年,笔者与马雪芬合作,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岀版的章回小说《红楼补梦》。我们的“补梦”不是去续后四十回的梦,亦不是去续“后梦”,而是一部融文学性、故事性、学术性为一体的文学实验文本作品,共三十三回。主要根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由于当时种种复杂的原因,或出于谨慎,或有所讳忌,或对家族各成员以及本人不愿意讲的刻意隐去的一些敏感情节,谜一般让人难以揣摩的故事空档或悬念现象,我们根据书中的事件发展逻辑,各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结局,进行补苴罅漏、重新梳理、推敲还原成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个清晰可信的艺术形象。例如在“补梦”第十三回: 贾蔷身世一朝解,宁府玄孙秘事扬。贾蔷这个“贾府正派玄孙”,谁是他的父亲?惜春又是谁所岀?我们根据书中的有关迹象,线索都给与详细的描述。总之,全书主要是寻根溯源、补苴罅漏、填补空白,再现故事中的人物各自在“梦里”的际遇及精神归宿。当然,我们的“补梦”,亦是补自己心中的梦,更是一部文学作品罢。《红楼补梦》有幸被辑入《红楼梦续书考辨》(书中210页)中,此顺致谢赵先生。

2019年12月13日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写的是曹家事

    作者:张 麒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因为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生活,刻画了王熙凤.贾母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荣登世界文学的殿堂.然而,自它诞生以来就考据不断,附会迭出,一是说贾宝玉影射清世祖 ...

  • 高淮生:为了永远的纪念—《王佩璋与红楼梦:一代才女研红遗珍》

    2014年12月17日,笔者给刘广定教授发去电邮,邀请他参加拟于2015年春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刘广定教授在纪念曹雪芹诞辰300 ...

  • 评《纸上谋杀 》

    纸上谋杀 This will End in Murder (2017) 电影比较枯燥,我们推荐仅仅在于这部电影在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文艺评论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如果仅仅就剧情本身,则属于"还 ...

  • ​​【文评】纸上幽居|张兴武

    纸 上 幽 居 --文娥散文印象 ● 张兴武 1. 一首诗,在纸上过完一生:一张纸,在书里过完一生. 读到如许的句子,我不知道读着这篇文字的朋友,假如你能让时光在你面前停滞五秒,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你 ...

  • 为“纸上家长学校”叫好

    毛军刚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举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首发仪式.这是浙江省第一套由教育系统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指导用书,旨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手册分为幼儿园 ...

  • 草书书法,节奏感分明,像是在纸上跳舞一般!

    ..... 当我们听到铿锵嘹亮的歌曲时,便觉热血沸腾.当我们看到洒脱奔放的书法作品时,便觉心潮激荡.这是什么原因?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组合,是技术与艺术之美的魅力,其中少不了"节奏"二 ...

  • 把目标写在纸上

    ​在我们刚搬进新家拆箱子整理时,一张皱巴巴的纸掉到了我跟前.我把纸弄平,认出它是几年前社会学课堂上指派的作业.在一次关于目标设定的教学中,教授要求班上的每位同学写下十个具体的五年目标.那时候,我看不出 ...

  • 如何快速用手机把纸上的文字复制到微信并转换成word文档

    如何快速用手机把纸上的文字复制到微信并转换成word文档

  • 10款国产热门白T恤大横评(上),100元能买到的国货品质如何?

    10款国产热门白T恤大横评(上),100元能买到的国货品质如何?

  • 写出传世兵书的孙子只会纸上论兵么?

    今天笔者来带大家了解一位古时候的军事专家,他就是名声在外的孙子.一提到这位大师,相信一些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何他所书写的兵书能够流芳于百世,享誉国内外,而他本人在实战中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本文 ...

  • 美国画家:用水彩绘画时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在于颜料在纸上移动

    艺水彩2021-03-30 09:28:08 @Nita Engle Nita Engle(1925年9月30日至2019年8月29日),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水彩艺术家,曾获得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 Ni ...

  • 从纸上到线下:一次经历过后的蜕变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感触,那就是投资的经历越多,越发现我脑海中的错误镜像越多,经验告诉我,这些错误的镜像并不会无端被时间纠正或凭空消失,很多情况下,大都是通过现实强行矫正过来 . 投资初期,在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