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京,长眠于鼓浪屿,助郑成功封侯晋公的重要谋士
字数:1775字
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鼓浪屿鸡山路旁,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墓冢,墓碑上镌刻着“明志士陈士京先生之墓”,旁边的“逋庵”石碑,是陈士京亲笔所书,其下笔豪放不拘,气势雄健,中间则是1982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示。
据《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七,遗逸一)记载:陈士京,字佛庄,先世本奉化朱氏,迁鄞,改姓陈。熊汝霖荐授职方司郎中,监三衢总兵陈谦军。谦使闽,偕行,而唐、鲁方争颁诏事,谦死,遂遯之海上。郑芝龙闻名,令与其子成功游,芝龙以闽降,成功不肯从,异军特起,士京实赞之。已而汝霖奉鲁王室,复以公义说成功,始致寓公之敬。会鲁王上表粤中,成功亦欲启事於粤,使士京往,加都御史,归。
鲁王入浙,特留闽,与成功相结,以为后图。成功盛以恢复自任,宾礼遗臣,其最致敬者,尚书卢若腾,侍郎王忠孝,都御史章朝荐,及徐孚远、沈光文,与士京数人而已。久之,见海师无功,粤事亦日坏,乃筑鹿石山房於鼓浪屿中,感物赋诗以自遣。寻卒。
简而言之,陈士京乃浙江宁波人,是最早参加郑成功军队的人士之一,也是郑成功军中的重要人物。
1646年12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会文武大臣,定盟复明,次年移舟广东南澳招兵。
陈士京就在那时参军,从1648年起,他定居鼓浪屿,并参与策划军国大事,有些重要事情郑成功还请他出马主持,郑成功还让儿子郑经拜陈士京为师。
1648年底,在陈士京的建议下,郑成功决定归附永历皇帝,一番筹备之后,陈士京奉郑成功之命往广东肇庆朝见永历皇帝,第二年回到厦门,宣读诏书,封郑成功为延平郡公,这就是郑成功“延平王”爵号的由来。
永历十三年三月(1659年),陈士京逝于鼓浪屿,生前著有《来诗复书》。
关于郑成功受封“延平郡公”一事,清人陈墨峰在《海外扶余》(又名《郑成功传》)第六回有如下演绎:
……成功仍旧用隆武的年号……那日成功正在衙中歇息,却有光禄寺卿陈士京叩门求见。成功延了进来,寒暄过,陈士京开言道:“自古道'国一日不可无君’,元帅劬劳皇室,忠心可贯日月,但终久如何呢?”
成功道:“这本帅也不能顾许多,只好凭着寸心做去罢了。”
陈士京道:“不然。常言道:“蛇无头不行’。就让元帅凭着一片忠心,不论君在君不在;然而人心不齐,那能够都象元帅一般?若没有依靠,叫人无所指望,如何肯出力呢?”
成功道:“事果不错,但阁下属意哪个,莫不是要推戴吗?”
陈士京道:“小弟何敢作此想,此刻天下大势已是如此,所要紧的是同心合力。先帝在日,和监国鲁王不睦,所以元帅不愿奉鲁王,这也罢了。但永历即位于肇庆,如今已是二年;鲁王监国于台州,如今也有四年。元帅不能叫二王合一,却另外替先帝立国,虽是为先帝起见,然其如天下大计何?果然如此下去,自己先已纷争,何能挽回大局?设有万一不幸,不但元帅无以见先帝于地下,就先帝地下之灵,亦有何面目见得高皇帝呢?”
成功道:“阁下之言不差,但一则此地的文武都是先帝的老臣,难强以奉他主;二则本帅也是以奉先帝之名召人,为何此刻可改了题目?有此二难,所以本帅就也不肯改变了。”
陈士京道:“元帅所虑固是,但若依愚见,亦可挽回。此地文武虽是先帝老臣,但若劝以大义大势,使他晓得非合一不可,谅来各大臣明白,就也不至于抗拒。至于元帅起事,虽因先帝之名,众人归附;若此刻各文武都能和二王合一,难道元帅还怕什么吗?”
成功听了不错,道:“据阁下意思,宜和哪一王合呢?”
陈士京道:“最妙是三处并合,如不能,还是和永历合好。一则已正大位,布告天下;二则鲁王和先帝也不便,有点难合。元帅以为然吗?”
成功点头道:“阁下所说不错,等本帅明天和众人商量吧。”
当下谈了一歇,陈士京起身作别……过了两日,成功便请了路振飞、曾樱、钱翼、张国功等一班文武大臣来,将此意说了,然后又论天下大势不可不合。
众人听了有理,也都愿意。
成功大喜,和大家商量好,写了一封奏折,备了十船贡礼,命陈士京解了往肇庆去朝见永历去……永历二年十二月,陈士京往肇庆朝见过永历皇帝,到了第二年才回到厦门,宣读诏书,封郑成功为延平郡公。
成功谢恩起来,从此便改称永历年号了。
但有谁会想到,助郑成功封侯晋公,并为郑成功气吞万里收复台湾也做出贡献的陈士京,就长眠在路边这一堆毫不起眼的草冢中(注:陈士京墓原址在鼓浪屿笔架山,民国初年迁葬现址)。
鼓浪屿就是这样,这么一座小岛,岁月的因缘际会让它见证和沉淀了一波又一波家国大事,陈士京在鼓浪屿众多杰出人物中并不显眼,但历史没有忘记他在这里曾经写下的那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