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60

丹砂礞石丸
【处方】 丹砂(研末)4钱匕,青礞石(研末)1钱匕,砒霜(研末)2钱匕,黄连(捣罗末)3钱匕,肉豆蔻(捣罗末)2钱匕,乌头(炮裂,去皮脐,捣罗为末)1钱匕,巴豆霜1钱匕。
【制法】 上为末,煮糯米粥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磨化虚积。主痢下脓血,里急后重,肠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临寝温熟水送下。
【注意】 妊妇不宜服用。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丹砂玫瑰丸
【处方】 丹砂2两(研),人参半两,硼砂(研)半两,半夏(为末,生姜汁作饼,晒干)半两,雄黄(研)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生,锉)1两,乌梅肉1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白梅肉3分,麝香(研)1分,龙脑(研)1分,紫雪1分。
【制法】 上为末,以乳糖为丸,如鸡头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 脾胃有热,风毒相乘,上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临卧紫苏煎水嚼下;含化咽津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一碗交合汤,交通心肾
古人也会失眠吗?
当然。
我们现代人睡不着了,数星星,数绵羊,古人睡不着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吟诗作赋。
比如唐代大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已经深了,诗人却没有丝毫的睡意,只能远远地听着那姑苏城外寒山古寺里传来的钟声,一下、两下......
为什么睡不着?因为烦啊。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人在感到很烦很烦的时候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热。又烦又热,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阴不足了?
就是肾水不够了。
中医有一种理论叫心肾相交,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要往下走,往下走干嘛,去温煦肾水,肾水要往上走,去制约心火。心和肾像画圆一样衔接在一起,这样一来,肾水不会太过于寒凉,心火也不至于烧得太旺。
假如肾阴不足,肾水不够了,走着走着,还没走到接头的位置,就掉下来了,肾水升不上去,心火降不下来,心胸老有一团火在那儿飘着,所以会觉得烦,觉得热,到了晚上,觉也睡不好。
概括一下,首先是肾阴不足,继而导致心肾不交,心和肾有了“嫌隙”,心肾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交集了,那身体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心肾相交是很关键的一步。看看大自然就知道了。
大自然有天地两端,地上的水流从高山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然后归入大海,最后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升腾,变成天空中的云朵,不久又降成雨,重回到高山上。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观察到了这一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说了:“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这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这个地球上还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生命吗?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失眠都是心肾不交引起的,我们今天仅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用什么方呢?
在清代名医陈士铎的《辨证录》里记载了一张方子,叫交合汤,所谓交合,即暗合了交通心肾的意思。
交合汤:人参(党参)15克、熟地60克、黄连0.9克、肉桂1.5克,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因为阴是有不足的,所以方子用了大量的熟地来把肾阴补足。
有一种说法,讲地黄不能多种,种的多了那土地就没有肥力了。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这地黄又叫什么?
大地的精髓啊。
就是说它可以把土地的精华都吸收到自己身上,封藏起来,是不是和人的肾有点像?肾主封藏嘛。
熟地有一个亲戚叫生地,生地经过炮制之后变黑了,就叫熟地,熟地是非常入肾的一味药,因为肾色为黑,肾脏最喜欢黑色,想要补肾,让肾脏好一点,就多吃黑色的食物。
熟地去掉了生地的凉性,生地养阴养血的同时,兼有清热的作用,熟地呢药性偏温,就是一门心思的补。
我们说肾水要往上走,还得有一股外在的力量去推动,这股力量是什么?就是肾阳的气化功能。好像煮饭一样,下面火力不够,水蒸气就没有办法蒸上来,当我们把火力调大,水蒸气一往上蒸腾,锅盖就慢慢变得湿润起来。
所以又加了肉桂,用肉桂来温补肾阳。
肉桂既能补阳气,又能鼓动阳气。在人的后背,正对着肚脐的这个地方,有一个穴位,叫命门穴,阳气就藏在这个地方,肉桂可以把这扇门敲开,把阳气给喊出来。肾水在肾阳的鼓动下,可以义无反顾的往上走,走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有一个问题,温阳药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肉桂呢?
这就要提到肉桂的另一个作用了,引火归元。
肉桂可以把心火引下来,引到肾水里去,有点儿像枢纽,既能把肾水升上去,又能把心火引下来,使身体达到一种水火既济的完美状态。
肉桂也有一个亲戚叫桂皮,很多人总是把它们两个搞混,认为肉桂和桂皮指的是同一种药材,实际上,桂皮的作用是不能和肉桂同日而语的。
紧接着黄连。黄连味苦,苦能清热。身体有点热气了,黄连可以清解掉。这里用黄连把浮游的心火清一清。黄连和肉桂组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交泰丸,肾阳不足,心肾不交的可以用它。
最后是人参,身上烦热的人汗出得会比较多一些,因为里热会迫使津液外出,我们说津液是可以载气的,津液外泄的同时把气也一并带了出来,人参可以把虚掉的气补回来。
到这里,四味药,把失眠、烦躁、多汗的症状全都解决了。
关于这个方子,陈士铎是这么评价的:“一剂即睡,十剂全安。”
一剂药喝完,倒头便睡着了;十剂药喝完,失眠的毛病就全好了。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从侧面说明,交合汤这个方子效果不俗。
一个止麻的中成药
麻木这件事儿,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认识到了。 早在东汉时期,东汉大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就有过这方面的记载,当时叫血痹。 痹是个通假字,通闭塞的闭,闭就是不通了,顾名思义,就是血液流通受阻,气血过不来,所以麻木。 气血有什么作用?滋养的作用,就像馒头一样,馒头一丢下去,原本饿得咕咕直叫的肚子,就饱了,就变得静悄悄了。四肢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情况下,也会以麻木的方式来提醒你,耗得太厉害了,该补补了。 怎么补呢? 直接去补,肯定不行,因为此时气血流通的道路是不通的,你补的再多,它也流通不了,去不到该去的地方,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确的方法是一边补,一边流通。 怎么流通呢? 首先要把气血受阻的原因找出来,张仲景认为是受了寒,既然有寒,那就散寒呗,好,一方面把寒气散出去,把经络打通;一方面把气血补养起来,这是比较传统的思路。 如果你用了这样的思路,效果却不大好的,那就要想一想,是不是有其他邪气入侵了? 比方说,风邪,湿邪。 风寒湿三种邪气加在一起把气血流通的道路堵塞了,其中风邪和湿邪更重一些,简单来说就是风湿麻木。 这种类型的麻木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关节屈伸不利;第二,肌肉酸痛,而且发沉,就像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为什么发沉呢?因为湿性重浊,湿气这种东西既沉重,又粘稠。 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风湿麻木的中成药,天麻丸。 天麻丸: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盐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当归、地黄、玄参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天麻的第一个作用是定风,天麻在古代又叫定风草,风邪在体内到处游走,天麻可以给它定住。 很多治疗头晕的方子里也会用到天麻,我们说无风不作眩嘛。如果你也经常头晕,用了补虚的,化痰的,清火的都治不好,不妨从治风的角度来考虑,试试天麻。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笑话。说有个老太太头晕得厉害,儿女呢也很孝顺,听人说天麻治疗头晕效果不错,就托人买了半袋子回去,想着让老人家炖汤喝,结果到了年底,回家一看,发现老人家这头晕的毛病并没有改善。细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太太错把天麻当成土豆囤了起来!无怪乎老太太会认错,这天麻长得确实很像干瘪的土豆。 天麻的第二个作用是舒筋活络,可以把不通的经络打通。 天麻的第三个作用是治风湿。《开宝本草》里就说了,天麻“主风湿诸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筋力”。 天麻在这里身兼数职,妥妥的老大哥啊。 羌活、独活是风药,风能胜湿啊,洗完衣服以后,总要挂到有太阳的地方,找不到太阳呢,就挂到通风的地方,风一吹,那衣服干起来是不是也很快? 羌活、独活就像是在体内刮了一阵风,可以把水湿吹干。 风药还有一个特点,能行气血,能推动气血运行,让它去到该去的地方。 萆薢,这里面看上去比较陌生的一味药就是萆薢了。 萆薢也是风湿要药,风湿导致的腰背冷痛,把萆薢放到汤药里去,效果就很好。萆薢入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粉萆薢,一种是绵萆薢,这里用的是粉萆薢。 祛了风,祛了湿,再用点附子来把寒气驱一驱。附子这味药热情奔放,不喜欢呆在一个地方,喜欢走来走去,哪些地方寒凉寒冷啊,它都可以到,然后毫不留情地把寒邪赶出去。 接着再用点当归、地黄、玄参滋阴养血。因为风药偏燥,所以要养养阴。其中当归还有活血的作用,气血不流通了,容易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血瘀,当归可以把这团瘀血化掉。 最后用杜仲和牛膝来补补肝肾,肝肾不足的人正气不足,更容易受到邪气的侵犯,《内经》就说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且肝有疏泄的作用,其中就包括疏泻气血。假如肝功能不足了,疏泻气血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再一个,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强大了,筋骨不容易疼痛,所以这个药除了治疗手脚麻木,捎带手地还能帮你把腰腿酸痛的毛病给治好。
跑步是治疗一切的良药
01
我三十一岁这一年,过得有点丧,能带给我肾上腺素的事情屈指可数,跑步算是一桩。
不管踏上跑步机之前有多么不想跑,上去了,也就跑了,跑完了,就觉得还好跑了,大汗淋漓,神清气爽,“要好好活下去”的热情全回来了。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妙:
“跑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3公里是个坎,还得靠手机里的电视剧支撑,3.5公里一过,越跑越轻盈,没有音乐和狗血剧也没关系。
5公里的时候跑到不想停,世界的杂音消失了,心越来越平静,好像再跑个10公里也不是问题。
但我每次都在这里停下来,我怕意志力这次用光了,明天一公里都不想跑。
三十多岁的生活太沉闷,一点不如二十多岁精彩。
赤贫时代的人生放眼望去全是追求,靠着比别人多一点点的顽强,虽然不一定会得到许多,但每晚栽到床上去,在疲惫中都会体会到作为青年的满足。
三十多岁,生命里的小目标垒砌成一个个结果,反倒将人束缚在密不透风的高墙里,是舒适的,却时而觉得空虚,明明拥有的已足够多,却还是被外界制造的焦虑推着前进,一种宣泄的欲望也随之而来。
02
人们说,年龄越大越该选择平和的运动,而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到。
大概心境上还达不到与自己和平共处的程度,我需要剧烈一点沉浸感十足的运动,好好折磨自己消耗自己一番,才能彻底放松。
第二天肌肉生出的痛感令我感知“活着”,且没有暂停成长——成长总是伴随着某种形式的疼痛。
跑步这个二十多岁时的高效减肥运动,一直被我间歇地坚持着,渐渐失去了燃烧卡路里的作用,成了一种动态的冥想。
每次跑着,总有什么是越跑越清楚的。
健身房的狂热音乐远去了,手机里的剧目模糊了,身旁的男男女女消失了,脚下的节奏像催眠师手中的怀表,把我引入无人的境地。
一个人在荒原里,没有时间、距离,甚至没有方向,现实中的包袱一样样被抛在身后,身体和物质以及精神的关系,这些哲学问题浮现出来,思考、消化,回到现实,更接近自己。
03
据说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依旧保持着每天从家步行到店里的习惯,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被他说起:
“如果不是坚持走路,我怎么能八十多岁还在店里一站一整天啊。”
有时觉得他在说体能,有时又觉得不仅于此,像村上春树坚持数年的晨跑,也不再为了消除戒烟后产生的赘肉。
运动蕴藏着的能量绝非只是为了身体的美和健康,是为了制造一种思考的可能。
在那里抛弃一切现实带来的焦虑、恐惧和自我怀疑,将自己拉回到一片净土,日复一日,令表象的生活更接近心之所想。
这些年我尝试过几种不同的运动,瑜伽、健美操、高强度间歇训练……大多需要身处人群之间。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的是独自一人的运动,大概本性孤独,又或者思考必然是孤独的,我无法在人群中体会到内心需要的安宁。
04
除了跑步,游泳也是动态的冥想。
沉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境地,用水本身就具有的能量治愈内心,可惜有些时候,水池里乱跑的孩童,拥挤的泳道,又令我重新踏上跑步机。
二十几岁,我在跑步机上只得到身体上的好处,三十几岁,才在跑步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收获。
比如,我昨天想起作家Amy Tan的讲说,忽然觉得人痛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尤其干写字这行的,应该保持对痛苦的敏锐,不麻木才是创作的源泉。
今天我又在想,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可兼得的,我的幸福是什么?是把手里的一件事做到极致。
这些是我在热闹的白天世界里得不到的东西。
白天的生活,是车,房子,一份普世意义的安稳生活,忙着纠结是该满足自己的所得,还是该更进一步。
到了晚上那一刻,才能体会到双脚踏地的感觉,物质抵达不到内心的某些地方,要靠自己调整与初心的距离。
此前被我痛恨却又不得不去的跑步,现在竟然也成了一件乐事。
不为卡路里的目标,不为一定跑到几公里,我只为得到那一片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
在这样和那样的片刻中坚持下去,我也越来越接近自我。
夏季如何"养"
入伏后,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最潮湿闷热的日子,进入上蒸下煮的“桑拿天”模式。“在持续40天的伏期里,酷暑难耐,我们既要防高温中暑,更要科学防'寒’。”就夏季养生如何“养”这一问题,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董小玉在接受采访时提示,夏季在生活起居、饮食方面都要忌寒凉,做好养生保健。
“中医讲求'顺时养生’,根据季节的特点养生。”董小玉说,夏季天气酷热,人出汗较多,在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莴笋、苦菊、苦荞麦等,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三伏天湿邪比较重,可以经常吃一些祛湿益气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荷叶、莲子,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红豆,能祛湿、利水、健脾。此外,天气炎热时人体的唾液和胃液分泌会减少,引起食欲不振的症状,可以适当吃一些酸性食物,做菜的时候放一些醋,能起到解暑、增强食欲的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夏天也要运动,但是尽量不要在室外做运动量大的活动,最好以室内活动为主。”董小玉说,夏季天气热,人容易冲动、发脾气,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开朗,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人和小孩属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夏季更要特别注意饮食起居。”董小玉建议,老人和小孩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要少吃冰镇的、寒凉的瓜果,多补充牛奶、鸡蛋、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多喝粥,适量补充淡盐水。坐办公室的白领人群要警惕“空调病”。人在空调屋待久了会出现流鼻涕、鼻塞、头晕、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在空调房间一定要注意防寒,及时添加衣物,保护好颈部、膝关节等部位。高温作业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防晒。
“三伏天是养生的好时机。”董小玉说,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观点指的是在阴气伏藏时采取抑阴扶阳的疗法,把冬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冬季易患病的人,往往是由于自身阳气虚弱,到冬天出现阴寒内盛,进而患病。冬季易发作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关节疼痛等疾病,多是因为人在冬季阳气不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患有前述疾病的人如果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利用三伏天这段日子养阳,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除了三伏贴,“冬病夏治”还可采用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督脉灸等治疗方法。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刮痧可以使经络穴位处充血,可以祛除邪气、舒筋理气、活血化瘀,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熏蒸是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水蒸气熏蒸人体,达到治病或保健作用的外治疗法这种疗法多用在风湿、骨伤、皮肤类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在养生康复、强筋健骨、美容美体等方面也行之有效。督脉灸就是在督脉艾灸,怕冷、腹泻、手脚冰凉、痛经等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选择督脉灸进行调理。
丹砂敛毒丹
【处方】 丹砂1钱,雄黄2钱,粉霜1钱,孩儿茶3钱,露蜂房(烧灰)5分,冰片3分,生甘草1钱,轻粉1钱。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 杨梅疮及疳疮。
【用法用量】 猪胆调搽。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
心神不定,好登高临险,言语不避亲疏,时时自笑,高声叫呼,举止无常,大便秘,小便赤,解衣露体,不能安处
丹砂酒
【处方】 丹砂半两(成块者),麝香(研)2钱。
【制法】 上为细末,用无灰酒2升,于瓷瓶内浸,以慢火煨,时用银箸搅,令热。
【功能主治】 心神不定,好登高临险,言语不避亲疏,时时自笑,高声叫呼,举止无常,大便秘,小便赤,解衣露体,不能安处。
【用法用量】 每服随患人平时饮酒多少,令至醉。候患人睡着,急用厚衣被盖之,汗出病愈。若患人不能多饮,只用丹砂1分,麝香半钱,酒1升,制如前法,时时饮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急喉痹;狗咽,喉中忽觉结塞
丹砂酒
【处方】 丹砂(研)1钱,桂(去粗皮)1钱,绛矾1钱。
【制法】 上为末,以绵裹,用好酒少许,浸良久。
【功能主治】 急喉痹;狗咽,喉中忽觉结塞。
【用法用量】 含饮。即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二味药祛痰湿,400年的老方子
现代人的体质除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有痰湿的也不在少数。
化痰的方子我们讲过不少,如果你不想熬汤药,不妨试试今天这个两味药的小方子,白术膏。
白术膏,出自明代的《医学入门》。
原方是把白术和陈皮放到一起熬成膏,也可以简单一点,直接取白术15克,陈皮6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大家看,白术是健脾的,总是在强调健脾,因为脾胃很重要啊,我们说一个人生病了以后,他的食欲会不好,吃不下东西,那么,怎么去判断这个人的病是不是快好了呢?当他突然变得有胃口了,能吃得下东西了,那就说明他的病快好了,因为胃气恢复了嘛。
一说到健脾,很多中医大夫首先想到的就是白术,白术很温和啊,像谦谦君子一样,吃了凉果肚子不舒服,大便不成型,你就用点白术泡水喝,它一喝下去,肚子暖了,大便也成型了。
痰湿从哪来的?也是从脾胃来的嘛。白术让脾气健运,能像烘干机一样把湿气烘干。我们说痰湿痰湿,痰是在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白术虽然不治痰,但是可以治痰的母亲,可以治湿。
陈皮是化痰的,五脏六腑有痰了,陈皮都可以化,它是无处不到的,但总的来说,它是化脾胃里面的痰和肺里面的痰。
有时候感冒虽然好了,但是咳嗽一直拖着好不过来,咳的同时还有痰,怎么办呢?就抓上点陈皮,嚼着吃也好,泡水喝也好,它能把气理顺,把痰化掉。
说到理气,清代有本医书叫《长沙药解》,里面就说了“陈皮行滞气而泻郁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陈皮把郁结的闷气通开,人的这个心情就能好起来。痰湿这件事儿,跟气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身体里的那股气不顺了,体内的津液流动变缓了甚至不流动了,慢慢地形成粘稠的痰。
《本草正》里说,“陈皮,气实痰滞必用。”《本草拾遗》里说:“陈皮去气,调中。”
也正因如此,陈皮这味药如果你单用,时间久了容易耗气,加了白术以后就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好多人都知道陈皮是用橘皮制作而成,于是干脆就把中间的步骤省掉了,直接用橘皮泡水喝,喝完以后还在纳闷,怎么上火了?陈皮陈皮,讲究的就是一个“陈”字,至少经过三年的陈放,去掉鲜橘皮的燥热之性才好入药,当然,这不是说放置的时间越久越好 。
现在很多药房给开的陈皮都是金黄色的,切成丝的那种,建议大家在购买陈皮的时候,挑选表面呈灰黑色,看上去很旧很旧的那种,拿在手里质地薄而软,有一点点韧性,闻起来清香纯正。这样的,效果才好。
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这个小方子呢?
1、容易出油,皮肤油,头发油,耳朵也油。油垢就是身体的痰湿啊。
2、爱吐痰,和有痰吐不出来。什么叫有痰吐不出来呢?就是痰湿黏在喉咙里了,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有时候一开口能听到明显的痰浊声。总之就是喉咙不清爽,要时不时地清清嗓子,中医也叫梅核气,这种情况在郁闷、生气的时候或者吃完饭以后会更加明显。
3、胸部憋闷,感觉有股气憋在那里提不上来,要用手使劲捶打一会儿,才能舒服一点,这种感觉在阴天下雨的时候尤为明显。这也是有痰湿,痰湿把你心胸中的阳气遮挡住了。
4、吃了油腻的食物拉肚子,油腻的食物它有一个缺点,不好消化,体内有痰湿的人本身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不是很好,脾胃运化不了会怎么样?它就要转而往下走,往外泻,表现出来就是腹泻。
5、便秘。这里的便秘不是说大便干燥,而是大便在排出的过程中拖拖拉拉,总有一种排不干净的感觉,还会沾马桶。
6、常常觉得口中干渴,想要用水来润一下,但是稍微喝一点就不想再喝了,或者是汪在胃里了,动一下,可以听到来回晃动的水声。
7、头痛,而且发沉,有时候还会眩晕,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无痰不作眩。”
8、打嗝嗳气,感觉有股气老往上涌,可以闻到嘴巴里有股酸腐味。
9、睡觉打呼噜,可能是有痰湿堵在气道上了。
10、舌苔发腻,正常人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是可以看得见舌色的,有痰湿的人可以厚厚的铺满一整层,如果舌苔发白,说明有寒,那就用白术和陈皮,白术是温性的,陈皮也是温性的,温能散寒,如果舌苔发黄,说明有热,还要再加10克的竹茹进去,竹茹可以清热。
生姜4大功效
在中医人眼里,生姜可不仅仅是调味品,它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民间也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那么,生姜究竟有哪些作用呢?接着往下看。
1、生姜温中散寒
体寒怕冷的人可以吃些醋泡姜,用醋的收敛之性把生姜温阳散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醋泡姜:生姜切片,放进罐子里,倒入适量陈醋,盖好盖子,密封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
古代的采药工进山之前,碰到早上雾露很重的时候,就丢一块生姜到嘴里,慢慢含着,等到雾气散的差不多了,再把它嚼碎,吐掉或者咽下去。
这当然不是杜撰出来的,《本草纲目》有过记载,说“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生姜辛温,可以让前胸到小腹都暖洋洋的,不被外界的寒湿所伤。而且你再看,姜,是不是音同疆,王安石《字说》里面提到:“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生姜可以守边疆,人体的边疆是什么?无非就是皮肤。生姜可以守,可以加强皮肤的保卫功能,让寒邪无法靠近。
这个方法放到现在同样适用,比方说早上临出门的时候,发现降温了,你走得又着急,一着急就容易把冷气吸到肚子里去,感觉很不舒服,就在出门的时候,含一片生姜在嘴里。
生姜能散寒,也是因为它具有辛、温的特点,温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来说说辛,中医认为,辛能发散,辛味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把寒气散出去。
受寒感冒了,赶紧煮上一碗浓浓的姜汤,喝完以后感觉有点暖,还会出汗,出汗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往外排寒了,这个时候,再盖好被子睡上一觉,醒来,感冒就好个七七八八了。
吃不惯生姜的辛辣味,可以喝姜枣茶。
姜枣茶:生姜4片、红枣6颗
辛味的生姜配上甘味的大枣,叫“辛甘发散为阳”。辛味和甘味两种味道加在一起可以把阳气升起来。早上起来打喷嚏了,流清水鼻涕了,是体内有寒气,阳气升不起来,都是姜枣茶。
寒气特别重的可以多加几片生姜,煮的时候,不要去皮,生姜虽然是热性的,但生姜皮却是凉性的,带皮的生姜可以防止上火。红枣要掰开,不然煮出来只有辣味,没啥甜味。
好多人喝完姜枣茶以后,还是上火了,因为体内的阳气升起来了嘛。阳气就像太阳,早上升起来,晚上落下去,上午阳气升发,到了下午和晚上阳气开始收敛,这个时候就不宜再去搅动它了,否则很容易把本该收敛的阳气搅和到头面上去。所以易上火的人最好是在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
2、生姜皮可以消水肿
脸面水肿,腿脚水肿,生姜洗干净,把皮削下来,大概小半碗,就用这个皮煮水,煮好以后加点红糖,你看这水肿是不是就像皮肤里面有好多水一样,其实就是有水液积在那里了,它喝下去以后小便会变多,可以让身体里的水液随小便走掉,不是说生姜皮能利尿,而是它“以皮走皮”。
说到以皮走皮,《中藏经》里记载了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五皮饮。就是五种植物的皮熬成一锅汤。
哪五皮呢?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
大腹皮是槟榔的果皮,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茯苓皮是茯苓的外皮,陈皮是橘子的果皮。
五皮饮: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各9克
全身上下的水肿用它都可以消。
3、生姜可以治烫伤
1980年的《新中医》杂志里记载了一张治水火烫伤的方子,把生姜洗干净,捣烂取汁,用药棉蘸取汁液敷在伤口上,很快被烫到的地方就不痛了,也不会发炎。如果说已经烫出水泡了,用这个法子可以把水泡消去。
关于生姜治烫伤,各大医典也多有记载,比如:
《寿世简便集》里就说了:“生老姜挤汁搽之,一时甚痛,即愈无痕。”
《奇效简便良方》里也说:“生姜数斤打碎,连姜带汁敷患处,干则换之,其痛立止,肉白即愈。”
4、生姜可以止呕,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呕家圣药”
你看,它都不是普普通通的药,而是圣药,说明效果是顶好的,是可以登峰造极的。
胃受热了要呕,受寒了也要呕,生姜对于胃寒导致的呕吐效果很好。方法是取生姜适量,捣烂取汁,然后加开水搅拌均匀,待温热后服下。
如果是喝完酒以后吐得厉害,我们说酒生湿,爱喝酒的人一般痰湿都很重,喝完酒以后又吐痰,又吐秽物,生姜、半夏煮汤喝,不光能止呕,还能开胃。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叫小半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治痰饮呕吐。
小半夏汤:姜半夏10克,生姜5克
一个化解颈椎病的经典名方
有一个小姑娘,打小学习就用功,上大学以后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学校图书馆,小姑娘呢又贪凉,喜欢坐到空调出风口下面,就这么连着吹了两个夏天。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这个脖子啊僵住了,她要向左右两边转,转不了,必须依靠腰部的力量来带动。
打那以后,这小姑娘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牵住了一样,不管是走路,还是坐着不动,脖子都尽量保持同一个姿势,不敢随意转动,一动就嘎吱嘎吱响,甚至还有点疼。
老这么僵着不行啊,小姑娘开始翻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到一味药,葛根,配上姜枣茶,喝了一段时间,脖子确实松通了不少,但总感觉差点儿意思。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国医大师熊继柏分享了一个治疗颈椎病的药方,方子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三味药,其中一味就是葛根。小姑娘很高兴啊,觉得自己的路子走对了。高兴之余,又照着熊老的方子喝了一个疗程,这才算是把病给治好了。
先把这个方子公布出来,葛根3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15克。
就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叫葛根姜黄散,是国医大师熊继柏的方子。
再回到前文,我告诉她,病虽然好了,有两点还是要注意,一个是低头看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脖子,让颈椎得到有效锻炼;再一个是远寒凉。
颈椎病的原因不外乎这两个:
一个是低头,《黄帝内经》里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看书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在前面再加上一个字:久,那性质就变了。长时间低头看书,颈椎这块儿一直处于过度紧绷的状态,气血也流通不了,慢慢地还会形成瘀血。
再一个是受了外邪,颈椎这个地方常年暴露在外,冬天还好一些,有衣领,有围巾遮挡一下,夏天就不一样了,夏天没有保护,那些风邪寒邪啊随随便便就进来了。
《黄帝内经》就说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现代人受寒主要是空调引起的,从家到商场再到写字楼,到处都是空调,空调多了,寒气就多了,寒主收引,寒气会把肌肉经脉捆绑的紧紧的,再一个我们说血遇寒则凝,就是血液瘀堵了,这就加重了血瘀的症状。除了有风有寒,还有湿,因为风邪会把毛孔打开,湿邪就趁机而入了。
简单分析一下熊老的这个方子。
葛根是治疗颈椎病的专药,就是说在这一领域它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东汉大医张仲景非常看重这味药,在他的《伤寒论》一书中提到,项背强几几。项背,从脖子到肩膀,再到整个后背,强几几,可以理解为僵硬板结,不柔和,翻译过来,肩颈腰背僵硬板结,是不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颈椎病有点儿像?碰到这种情况,张仲景必用的一味药就是葛根。
葛根是藤本植物葛藤的根,如果你见过山里的葛藤,一定会被它惊艳到,因为它的生命力相当顽强。葛藤可以一直向上攀爬,往往是树有多高,它就能攀多高,甚至比树还要高。
这么长的藤蔓必定有一个强大的根系作为支撑,否则它不能把从土壤中汲取的营养输送到那么高的位置,由此可见,葛根一定有着非常好的升达之性。《神农本草经疏》就说了,葛根“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利用葛根的这一物性,一方面把聚集在颈部的风邪散出去,一方面把气血津液往上升,颈部肌肉得到滋养,它就能稍微柔和一点,就不会那么僵硬了。
此外,葛根还能升阳,阳气一上来,什么都好了。
夏天睡觉,吹一晚上空调,或者姿势不对,第二天早上起来落枕了,葛根三五十克,再加点生姜,红枣,一起煮水喝,经常伏案工作,老觉得后脖子那里酸酸的,不舒服,也是葛根加姜枣,它喝完以后能把颈部的郁滞疏通开来。
威灵仙也是藤本植物,它穿破的力量非常强,有时候甚至能挤到石头缝里去,所以威灵仙疏通、向外散的效果非常好,它一去到体内,可以在筋骨肌肉间走来走去,把伏藏在里面的风寒湿邪揪出,然后开门逐盗一样表出体外。
那么,颈椎部位的瘀血又当如何化解呢?
这个时候,片姜黄就派上用场了。
片姜黄味辛,有着很强的活血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呀,还得从辛味说起。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吃到嘴里,是不是感觉全身的血脉好像都在往外喷张,还会冒汗。这就是辛能散,能行的作用,能够让瘀住的血液散开,然后往下走,把颈部的淤阻逐渐打开。
用熊老的话说,这个治疗颈椎病的方子50%的人都适用。方法也简单,三味药水煎后取药汁服用,15天一个疗程。
丹砂椒
【处方】 丹砂(细研1-2日,用水飞过)2两,白茯苓(去黑皮,取末)1两,人参末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半斤。
【制法】 上药用好酒3升,于新瓷器内,向太阳三伏热时,一处用竹杖搅,令酒尽干为度。
【功能主治】 明耳目,暖水脏,驻颜色。主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晨服2-7粒,冷水或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0)

相关推荐

  • 一到下午和晚上总是腹胀怎么回事

    有一个伙伴说自己腹胀,但这个腹胀呢比较特殊啊,就是上午啊,好好的吃饭啥都正常,但一到下午的时候啊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呢,一到黄昏啊,就傍晚的时候肚子胀的跟皮球似的,连饭都吃不下去啊,胀得鼓鼓的就非常难 ...

  • 丹砂天麻丸

    丹砂天麻丸 处方丹砂(细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1两,天麻2两,白芷1分,白附子(炮)1两,芎?半两,麝香(研)1分,天南星(用齑汁浸3宿,换齑汁,煮3-5沸,漉出,切作片子,晒干,腊月内煮者佳)4两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