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类舌象,小心肝和脾出问题

小编导读

在中医看病时,会让患者伸出舌头看一看;对中医有所了解的朋友们,也常会对镜看看自己的舌头。这是在看什么呢?其实,舌头上可以反映出人体各脏的健康状态,观察舌象相当于对身体做个特殊“检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图了解一类现代社会饮食不健康人群常见的舌象。

提醒:舌象多图预警!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本是明代医家万全提出来的,它是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重要学术观点。

“肝常有余”:是指小朋友生长发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机勃勃,全赖肝所主生发之气的旺盛(生理上)。同时小朋友生病时候,特别容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发为抽搐(病理上)。

“脾常不足”:是指小儿的脾胃尚未发育完全,生理功能不足,脾胃之气不是特别充盛,容易被饮食、寒热所伤。如万全在《幼科发挥》中所说:小儿脾常不足,非大人可比,幼小无知,口腹是贪......视大人尤多也。万全说得非常形象,小朋友无知,特别贪吃,看到吃的就想吃,大人不管的话,很容易就伤了脾胃。

图121 来源:《舌诊十讲》

我在临床观察舌诊的时候发现,把万全的这一儿科学术观点运用到成人舌诊临床也十分合适。正常健康人的舌头看上去应该是光滑自然左右对称,舌面饱满平整。如图121一样。但是现代人不止小儿,成人也“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源之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好,或者暴饮暴食,或者社会应酬太多,或者为了塑造形体有意节食,久而久之伤了脾胃。导致脾胃损伤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李东垣说的饮食不节。

我们都知道脾气主升,脾胃损伤之后,脾气不升而下陷。

脾常不足的最常见舌象——舌中陷下一个坑

如图122~图124所示。

图122、图123、图124 来源:《舌诊十讲》

以上几副图陷下都很明显。李东垣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九窍包括鼻、眼、耳、口、前后阴。很多鼻子、眼睛和耳朵的问题是脾虚引起的,这些疾病也常出现舌陷下,两者之间常有联系。东垣的名方益气聪明汤(生黄芪15g,人参15g,葛根9g,蔓荆子9g,白芍6g,黄柏6g,升麻4.5g,炙甘草3g)可以治疗耳目不明。他认为: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医理也。

图130 来源:《舌诊十讲》

图130这个患者除了舌中间凹陷明显,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舌体胖大,伸舌满口。

这也是脾常不足的另外一个常见表现。

图132 来源:《舌诊十讲》

图132这位患者舌头胖大,舌边齿痕明显,舌苔也白腻,是典型的脾虚湿胜的舌象。

小结:脾虚常见舌象就是舌中间陷下,或者舌体胖大伸舌满口、齿痕明显。

成人肝常有余,不是讲肝的生理状态,而是讲肝的病理状态。肝有余是指肝气有余,或者肝火(阳)有余。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也跟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关系很大,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思虑太多,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会耗伤阴血。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阴血一旦不足,肝阳容易相对偏亢,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肝火旺。在舌的表现就是舌头两边突出来,好像长了东西一样。

肝常有余的最常见舌象——舌两边凸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