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铜桥中禅寺
访海峡两岸友好使者朱炳仁
2020年10月22日晚上。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
在这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荟萃中,我和多数观众一样,被“大美在化”的熔铜艺术所深深吸引。“沸腾、喷金、起舞、涅槃,大境在禅,大美在化”。那晚的艺术上海美展中,为朱家父子的熔铜所震撼!
在艺术大师灵巧的手中,大自然所有一切都可成为他们的精雕细琢。而这特殊的熔铜工艺,更是出神入化。
远古女娲用土造人。当今朱炳仁父子用熔铜铸出神态各异的独一无二的舞动的个性。我在这“舞动的个性人群中”与朱大师对话交流。
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是一位集铜雕、建筑、书画、篆刻于一身的“文化巨匠”。他出身于浙江绍兴望族,五代传承铜艺技术。
朱炳仁是第四代传人。雷峰塔、峨眉金顶、桂林铜塔、灵隐铜殿------,上百件标志性铜建筑让他享誉“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在梵高母校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巴特院长眼中,他俨然也是一位“使用祖先语言,讲述当代故事”的艺术家。
同行的童总比我早到展馆。问其哪个印象最深。他领我来到朱家父子的艺馆。
正好有机会与朱家父子合影留念。助理小廖告诉我:和铜打了一辈子交道朱炳仁,十四年前建造天宁宝塔时的一次“不破不立”意外,使他实现了艺术生命的转折。
晶莹的铜珠形成姿态万千的熔铜结晶体,重铸着铜的魂灵,也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美。
从此,朱炳仁将铜彻底地从模具里解放出来,在前所未有的当代新视域中,展示文化的自我再生与重塑。
首次在“艺术上海”亮相的《铜天木地立劲松》,正是朱炳仁释放铜自由的最好诠释。世人钟爱的松,在他的手中塑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古称“吉金”的铜与未经雕琢的原木相融合,经过土的包容,水的淬炼,最后在1083度火的洗礼下,最终幻化出铜魂铁魄的满树华盖,成为艺术家对天有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的感知和呈现。
在展览现场,一件件东方古典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的作品也位列其中,或结合粉彩、珐琅在成品上彩绘的铜五牛,或是实验性低温烘制的铜挂画……这种外界称其为“朱炳仁彩”的着色技艺,无疑与父子俩人的“色彩革命”分不开。这种“铜分五色”的方式,也为中国青铜文化开拓出一种脱胎换骨的新道路。
展览中,央视两个摄制组密集拍摄朱炳仁,朱军岷铜艺术成就。
央视新闻说:2019年,铜雕领域全方位艺术大师朱炳仁携带《青花铜》惊艳亮相2019艺术上海,以400余方的展览面积举办了一次令人瞩目的艺术展,参观者络绎不绝,掀起了一阵“朱炳仁热”。
2020年10月22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再次出发,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朱军岷一起呈现一场规模更大的熔铜艺术展,带着最新熔铜力作,将东方哲学与当代艺术探索交相辉映,演绎出一场火与铜淬炼的涅槃之舞。
朱家父子的铜雕艺术展中,一座非常熟悉的铜桥立刻跳入我的眼帘。一下子勾起我2013年3月下旬的回忆。
我参加了台湾环岛游。旅游途中印象最深之一,就是著名的中禅寺(中台禅寺)。中台禅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金色寺顶高耸壮观。远远望去,中台禅寺犹如一位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散发着包容大千的磅礴气象。
近前看到一栋工整方正的建筑,中西合璧。那别具一格大门和厅柱等,就让游客大开眼界。
在中禅寺我十分欣喜地看到凝结两岸人民友谊深情的景象。
禅寺门前的铜桥是杭州捐献,同源桥景观仿效小西湖三潭映月。铜桥上108罗汉熠熠生辉。靠大门的外边上是浮雕中台禅寺图景,靠湖边上则是杭州西湖灵隐寺图景。桥上两边各有6幅佛教故事图像雕刻。桥上两边各题诗一首。
其中一首诗句:西湖桃柳喜逢春,燕子将归认主人。拂面和风生暖意,山光水色见精神。此诗由灵隐寺方丈释木鱼所作。另一侧刻着中台禅寺惟觉法师的诗:“金桥庄严通两岸,迷悟即在一瞬间。悟时登桥到东土,迷时寻找桥不现”。这是两岸和平交流的最好见证。
其中一幅图:描绘两个古人、一只猴子在树林中嬉戏游玩。人与动物、自然和谐一体。
禅寺门前立有石碑,刻诗一首《中台禅寺开山缘起》,沙门释惟觉撰。宗风普扇润心怀,菩提灵种遍地裁,弘法辨道曹溪梦,花开结子在中台。
我把这段旅途见闻告诉了朱炳仁先生。他像遇到知音一样,立刻源源不断地讲起当年捐献铜桥的故事。
2007年岁末。由杭州灵隐禅寺赠送台湾中台禅寺的同源铜桥,庄严落户在台湾日月潭堍。12月22日,著名的古刹中台禅寺内举行了铜桥揭幕仪式,由中台禅寺惟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佛协秘书长学诚法师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主持。
早在2003年,朱炳仁先生就考虑要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与对当时情况的分析,他悟出了两岸之间最缺的是沟通与交流,由此他正式提出了要为两岸架起沟通之桥梁,他亲自设计了历史上首座铜桥。在铜桥创作完成后,朱炳仁表露了一位大陆艺术家给台湾同胞赠送铜桥的心意,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经过四年的努力,机缘成熟,被命名为“同源桥”的两岸沟通金桥,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由杭州灵隐寺赠送台湾中台禅寺,中央电视台转播了赠桥庆典盛会。在当时独特的形势下,成功地实现了两岸民间友好交流。
“同源桥”长9.8m,宽2.2m,重8吨,是中国第一座铜桥——涌金桥为原型,按佛教文化的传统理念进行再创作。
桥栏精雕108位罗汉,桥面是盛开的莲花,铜桥上有赵朴初先生匾书“同源桥”的鎏金大字。
内侧分别由中台禅寺帷觉长老与灵隐禅寺木鱼长老的题诗,桥身四周雕刻的是台湾日月潭、中台禅寺及杭州西湖、灵隐禅寺四幅铜画。
中台禅寺惟觉长老题写的偈诗“金桥庄严通两岸”一首,与灵隐寺已故木鱼长老的“燕子将归认主人”一诗,分别铭刻在桥顶栏板上。在桥座一侧刻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的文字。台湾的佛教艺术家专程来杭州合作参与了图案设计,使铜桥成为两岸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结晶。
铜桥工艺几乎综合了所有的铜艺术工艺,如铸铜、锻铜、刻铜、錾铜与铜的叠镶工艺。同源桥不仅是一座实用的景观建筑,而且是当代最精美的铜雕艺术品之一。
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致词中说:我们随着这尊凝结着友谊和祝福的金桥,来到中台禅寺迎接“同源桥”的7万人群众大会中间。桥之用在“通”,通东西南北,通此岸彼岸。无论关山险阻、江河阻断,有桥则可以飞津济渡、跨水行空。佛教认为,桥可以通今生来世、上下十方,所以要修桥铺路,普度众生。现在海峡两岸之间,缺的是心灵之桥,缺的是沟通、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桥,没有沟通不了的事情,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灵隐寺赠送的这座桥名为“同源”。两岸佛教同根同脉、同出一源。念的是同一本经,传的是同一个法,走的是同一座桥,拜的是同一个佛。念佛的人虽然是“小桥流水人家”,却要成就大千世界的无量功德。隔山隔水不隔音,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天现场有七万民众欣喜登桥。这是中华历史上跨越海峡沟通两岸的第一桥,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成为两岸人民友谊亲和、兄弟携手的一个历史的见证。
同源桥搭起之后,朱炳仁就多次前往台湾,办展览、作交流、教学生。他表示:“同源桥已经变成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座'金桥’,希望以我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及和平发展。”
大美在化!两岸民意的沟通交流当今可侧重于文化艺术的桥梁作用,达到在观念意识上的融化。
2021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