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奇女(44) 梅娘
现代奇女梅娘 六旬老妇隐居深山,高层领导亲自接她回京
“杰出的人一大长处是,在晦气与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旧社会的女性,总是要受到更加残酷的对待,社会的压迫与人世的疾苦让她们抬不起头,但总会存在勇于抗争的人物。梅娘通过作品表现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六旬年纪隐居于深山,真实身份被曝光后,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接见,很快就将她送回首都。
一. 家庭不幸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在祖国大片土地沦陷后,一大批文学作品喷涌而出,对世俗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女性作家的崛起,风格更是独树一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玲北梅”,南方的张爱玲,北方的梅娘,同样的出身名门,最后身世各自不如意。梅娘出生时,家庭境况很好,父亲孙志远是东北出了名的实业家,影响广泛。只是梅娘是孙志远外室的孩子,她出生不久长房太太就逼走了生母,之后一直生死不明。养母虽然从来没有在衣食住行上苛待过她,但同样没有投入过丝毫情感,甚至限制梅娘自由发展的天性,年幼无知的梅娘以为正室是自己的母亲,便喊她娘亲。
有一次,年幼的梅娘不小心踩坏了狐仙堂里供奉的泥塑狐仙的尾巴,她这位娘亲便用鞭子使劲地抽打她,自此以后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母亲怎么可能用如此怨恨的眼神盯着自己的女儿呢?后来她知道真相,对于不受丈夫宠爱的愤恨都一并发泄在梅娘身上。年少孤苦无依,梅娘过早地体味到了深宅大院里的人情冷暖。她本名孙嘉瑞,给自己娶了一个笔名“梅娘”,谐音“没娘”,即代表着她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就单单因为自己没了母亲,在家族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凡是都要靠着自己争取才行。不过好在父亲孙志远接触了进步思想,不那么重男轻女,得以给梅娘提供良好的教育,加上梅娘自己也是聪明好学,有一颗不甘平凡的进取心,11岁时就靠着自己考上了吉林的一所学校,在校内深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大片土地,粉碎了孙志远实业救国的壮志,他拒绝了日本方面关于让他担任“满洲国”中央银行副总裁和“通产大臣”的邀请,带着全家向华北地区辗转。期间孙志远还联系了各地的军政要员,谋划抗日行动,但最终没能成功,在抑郁中离世,这一年,梅娘十六岁,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儿。
二,东渡日本在现在社会里,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骤然失去父母,那是何等的打击,结果可能就是自甘堕落,生活无以为继。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谁也不愿意带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梅娘只能自力更生,十七岁时,她出版了属于自己的书本,被父亲生前的好友张鸿鹄发现。张鸿鹄时任哈尔滨电业局局长,说服了孙家,将梅娘送去了日本留学。梅娘在父亲生前好友张鸿鹄的帮助下,远渡东洋赴日留学。吉林女中的日本副校长村田琴给东京女子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在信中她称赞梅娘是自己教育出来的“满洲淑女”。抵达日本后,梅娘进入东亚日本语学校高级班学习。该校的创办人是松本老人,他是一个中国通,并极力反对日本侵华的行为。松本老人对梅娘说:“日本进满洲,是趁菩萨瞌睡,小鬼偷吃了供奉给菩萨的油豆腐。”后来,梅娘回忆说:“侵略者造成的各种伤害,是嵌在我们的骨髓之中的。松本老人给我的启迪,至今难忘。”梅娘在日本学校的创办者对于军方发起的战争也是深恶痛绝,侵略者造成的伤害,刻在了梅娘的骨子里,久久难忘。梅娘阅读了大量鲁迅、郭沫若、朱光潜等人的文章,更感觉到祖国大地在她心里的震颤,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依旧是感同身受。梅娘后来后来结识了中国留学生柳龙光,二人志趣相投,对寻找一条救国路冥思苦想,他们的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反战救国作家,共同寻找出路。梅娘与柳龙光日久生情,但却受到了孙家的的极力反对,断绝了梅娘的经济援助,但依旧阻挡不了他们的往来。
三. 备受瞩目1942年,梅娘从日本留学回国,她受聘于北平《妇女》杂志,并在各大媒体发表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其中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水族系列小说《蚌》《蟹》《鱼》等。她这三篇小说像是跟大家族阳关三叠式的告别礼,小说中的女主角都有着梅娘过去的影子,她挣扎在小说里,像水生动物一样活着,却最终钻进那张早就铺好的网。她在《蚌》里写道:“与其卖给一个男人去做太太,还不如去做野妓。”同年年末,北平一家书店与上海《宇宙风》杂志联合举办了“谁是最受欢迎的女作家”的读者调查。最终的结果是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并列第一,于是便有了“南玲北梅”之说。那一年,梅娘才22岁。
四. 丈夫离世对于这段时光,梅娘的大女儿柳青曾在回忆录《未曾忘记的》写道:“弟弟是暮生,三个月前带着我和妹妹在台北等待爸爸来过春节,不幸爸爸乘坐的太平轮在台湾海峡遭海难丧生。
1962年梅娘与儿子孙翔、女儿柳青合影太平轮是一艘由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货轮改造成的客轮,往返上海和台湾基隆港之间,战乱期间一票难求。轮船超载。爸爸并不是和国民党一起撤退台湾去,而是带着北方局刘仁给的特殊使命:说服他的好友,内蒙古政府陆军参谋总长乌古廷起义,为和平打通河西走廊,解放大西北而奔走。他正是陪着乌的家眷去台湾的。得知爸爸的噩耗,妈妈选择不留台湾。虽然她有可能留在那里,或者接受日本大学的聘请去教书。但是她选择回到大陆,回到新中国。这一选择,不仅决定了她的,也决定了我和妹妹,还有肚子里怀着的弟弟的命运。”五. 自我洗白1996年,有关单位召开《沦陷区文学八年》座谈会。这个会本来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准备的,但是由于涉及到沦陷区文学,主办者为了避免本不应当成为问题的误解和麻烦,一拖再拖,足足推了半年。
由于此次会议召开历经波折,在会议上梅娘的情绪十分激动,她慷慨激昂地说:“过去我们评价历史习惯于不是黑就是白,缺少中间色,这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裹读。抗战期间,中国有一半的国土沦丧,我生活的地方,它就沦丧了,个人无法选择。怎么能说生活在沦陷区的作家就一概是汉奸文人呢?怎么能对他们的作品统统不予理睬,不予承认呢?“、”我当时写小说,是要想在高压政策之下说点心里话。我们不拿伪政府的钱,也没有受命于任何人去写作。我所追求的,是敢于以人的良知来写作,这是文学的第一职责。我写的东西白纸黑字放在那里,可以接受检验。”六,遭受迫害梅娘先后在多个城市奔波。期间进过教养所,清洁工人、保姆甚至壮丁都当过。1957年,梅娘被划为右派,剥夺了写作的权利,只能在深山里进行改造。那里没有人知道她过去是什么人,只知道她“有罪”,是去接受惩罚的。读书人本就浑身是骨气,但却被时代抛弃了,绝望将梅娘包围,没有了写作,原来那个天之骄女不得不堕入凡尘,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理由,就是自己的女儿。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中国当时文化部部长黄镇的出现,及时拯救了梅娘,等到平反,那是1978年,她已经年仅六旬了。黄镇部长偶然去到乡下实地考察,遇到了在当地改造的梅娘,他认为中国已经失去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再失去一个梅娘,那是多大的损失,对于这个近代文化来说,就会造成一个很大的空缺。当他得知梅娘在深山里独居数年,饱受辛酸,就决定亲自将梅娘接回北京休养。之后黄镇又为了梅娘的复出多方奔走。终于等到了成熟的时机,黄镇亲自去往劳改场邀请她,梅娘恢复名誉,得以回到文坛中心。即便是接受了几十年的苦难,梅娘依旧创作思维蓬勃,1997年,她跻身于现代文学百家之列。
07. 尾声梅娘的一生像极了她笔下的鱼和蟹,挣扎在命运和时代的大网中。然而在命运挣扎的过程中,她并没有妥协,正如她所说的:“真正的淑女,不会流眼泪。在心里挖口井,充足的盐分会滋养强壮的生命。”
晚年的梅娘,独自居住在一所小屋里,房间临着喧闹的大街。家里摆放着一张书桌、一盏台灯,倚墙放着一张单人床。她喜欢看韩剧,每周都会打几圈麻将,喜欢和来访者坐在沙发上闲谈。有时候,她会感慨道:“生命必然伴随七灾八难,韧才能支撑人类到达彼岸。”但她本人依旧低调,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以“梅娘”为收件人寄信,单位里却无人知道这是谁,更不要说了解这个人了。但这些都是无法否认梅娘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她在创作巅峰时,不过还是个大姑娘,作品里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已经很深厚。
梅娘通过作品里的男男女女,凸显了过去女性一生的不幸,以强烈的意志,反抗不公的男权,揭露社会的偏颇,即使经历时代与历史的变革,她依旧会被铭记。大图模式梅娘通过作品里的男男女女,凸显了过去女性一生的不幸,以强烈的意志,反抗不公的男权,揭露社会的偏颇,即使经历时代与历史的变革,她依旧会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