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39 朱泚:无意中播下的祸乱种子
NO.239
之后,朱滔等人又派兵支援淄青的李纳。
本来一直在苦苦支撑的李纳也终于解除了危机。
此后叛军军心大振,行为也更加嚣张。
公元782年十一月,参与叛乱的四个藩镇开始正式称王。
朱滔自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看起来仿佛yesterday once more——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四镇共推朱滔为盟主,并仿效朝廷设立各级官员。
朱滔的行为,害苦了他的哥哥朱泚。
当时朱泚在朝中颇有地位——作为藩镇主动入朝的正面典型,朝廷对他的礼遇非常高。
他不仅拥有太尉、中书令、太子太师、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等必须要连换好几口气才能读完的一长串荣誉官职,还兼任凤翔(治所今陕西凤翔)节度使,负责防守凤翔这个位于长安西边的战略要地,手中掌握着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其中的不少骨干都是他从幽州带来的嫡系。
由于距离太过遥远,朱泚对朱滔的造反事先并不知情。
其实朱滔是派人跟朱泚联系过的,但他派出的使者却在半路就被唐军大将马燧截住了。
从使者身上,马燧搜出了朱滔邀请哥哥一起行动的密信。
很快,密信被送到了皇帝李适的面前。
李适立即把朱泚从凤翔召来,将密信扔到了他的面前:这是你弟弟给你的信,好好看看吧。
朱泚看后顿时面如死灰,连连叩头谢罪。
不料李适却并没有生气,语气非常和气:你们兄弟二人相隔千里,怎么可能是同谋呢?他的反叛跟你唯一的关系就是没有任何关系!正如狗改不了吃屎,朕也改不了对你的态度!你放心吧,朕对你的信任,永远不会变!
朱泚听了非常感动。
然而接下来他却发现,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皇帝口口声声说对他的信任永远不变,可他的职务却变了——尽管太尉、中书令等荣誉职务依然保留,但他最看重的凤翔节度使却被免去了!
更令他寒心的是,他不仅失去了兵权,还失去了自由。
他从此再也出不了长安城!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郁闷。
都说皇帝是金口玉言,李适你怎么满口胡言!
可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秋叶抗不过寒风,他又能怎么办呢?
他只能把所有的怨恨都深深地埋在心里。
当然,对于朱泚的感受,李适是不会在意的——就如大象从来不会在意被它踩死的蚂蚁的感受一样。
他现在考虑的是:该由谁来出任新的凤翔节度使,才镇得住朱泚手下那批骄兵悍将?
他的心事,当然瞒不过善于揣摩的卢杞。
对这个问题,卢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让另一名宰相张镒(yì)去!
张镒是前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历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江西(治所今江西南昌)观察使、吏部侍郎等职,他秉性忠直,声望颇佳,因此在杨炎被罢相后,李适便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让他与卢杞一起搭班子。
但这样的人,卢杞怎么可能容得下?
从张镒上任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直想把他赶走。
现在,他终于看到了机会。
他慷慨激昂对皇帝说:凤翔将校的品级都很高,只有跟朱泚名望和官位差不多的宰相级别的朝廷重臣才能稳得住局面。臣恳请陛下让我出镇凤翔!
李适觉得他的话挺有道理,可真要让卢杞这个居家旅行必备的知己离开自己,感觉似乎又有些舍不得,便没有马上表态。
没想到就在他愣神的功夫,卢杞又开口了:想必陛下是觉得臣长得有点对不起人,可能无法让凤翔的三军将士信服?既然这样,陛下您就另行选择跟臣地位相当的大臣吧。
还用选择吗?
跟卢杞地位相当的,除了另一个宰相张镒,哪还有第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