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彭湃故乡人对你说(红色日记获奖文)

我是彭湃的故乡人。近日,我带几位从远道而来的客人去参观、瞻仰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红色遗址。当他们听了彭湃当年如何闹革命的典型事迹之后,个个睁大眼睛,赞叹之除,追问他为何能够如此付出巨大的牺牲?
现场,我跟他们说——彭湃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一家人整天不用劳动却衣食无忧。当他看到广大劳动人民,拼命干活做牛做马,却要把辛苦得来的粮食一半甚至更多交给他们地主,使自己长期处于食不裹腹,生活十分困难的境况,却激发了他那天生的怜悯之心。为了探究为什么贫富差距如此悬殊的真理与如何消弥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他东渡日本求学,选读政治经济学,深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求真求学,见证了他超前的意识和探索改良社会的初心。之后,回乡脱下西装,不辞劳苦到农村去奔波、宣讲、发动、组织农民起来闹革命,以至一把火烧掉自家的田契,以此明心立志。
就是这把火迅速燃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继而燎原一大片,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大王”。他的认识、他的思维、他的理论,与他实际行动的不断实践与付出,是高度统一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决心要打烂这个吃人的旧社会、建立幸福美满的新社会,从而形成了他强大的意志与充满力量的信仰,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社会的黑暗与暴力,直至壮烈牺牲。
彭湃这种充满激情的斗志,大爱无私的革命精神也最终感化了自已的亲人,家里人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全力支持,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兄弟、侄子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家庭先后献出了整整八条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牺牲时的年龄都不超过36岁。
彭湃在狱中受尽酷刑,被敌人折磨得四肢俱折、体无完肤、九次晕死过去却始终坚贞不屈!被杀害时33岁。他的两任妻子蔡素屏和许玉庆也分别在狱中受了折磨,英勇就义时分别是31岁和25岁。当时,国民党对他一家实行的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绝招。
瞻仰中,个个感动不已,掩面而思——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个个义无返顾,视死如归呢?
借用我们的民俗大师钟敬文在一篇悼念彭湃文章的标题《一个死于理想的人》,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彭湃们”何以至此坚定无悔、高风亮节。可见一个人具有理想的追求和执着的信念是何等重要,那种信仰的至尊,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纵然生命短暂,却是留芳万世!
彭湃,他为了追求实现普罗大众能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抱负,敢于先在自己头上动土,即先改变自己、革自己的命之无我大爱的情怀与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理想,是这个世上十分稀有的精神资源,他的名字,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