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王国泰
作者:全济堂堂主
从小学启蒙伊始,我并没有统计过曾经受教过多少个老师,只记得老师更换的就好像“走马灯”一样快,有男的、有女的、有老当益壮的、有初生牛犊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 但绝大多数终归不会留在我的记忆中太久,只是有那么一位老师,至今仍然徘徊在我的脑海中,每每忆起他的音容,心中必然会泛起隐隐的追忆与怀念!老师姓王,名“国泰”,旧城楼西人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蓝、绿”是人们流行的“主色调”,四兜的中式外套是那个时候男人们最为钟意的款式,小平头配一顶绿色的军帽或者是一顶蓝色的鸭舌帽,再往左上口袋里别上一支“英雄”牌钢笔,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标准形象。
然而,王老师却不是这样的。黑白相兼的头发流线型地向后背着,不知道他在那个时候是如何给他的头发“刨光”的,远远望去,灰白的头发往往会焕发出亮丽的光泽。方脸浓眉,那个年代美男子的标配,一付褐色的宽边眼镜让他的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眸更加增添了几分智者的“神气”。笔挺的西服、黑黝黝的皮鞋,端庄的仪态,那个年代,这个超前的装束,用“鹤立鸡群”来形容他的堂堂仪表,最是恰如其分的了。
如果,非要拿一个人的形象与他比拟并找出几分神似的话,我觉得王老师确实有那么几分与“徐志摩”相类似的气质。
王老师教授的是语文,但我们更爱听他讲授五代十国的历史:唐未朱温至赵匡胤建立北宋那段乱的没边的历史,从他的嘴里讲出来却是另一番风味,条分缕析、五彩纷呈……
王老师还时常教我们唱歌,他尤其钟情于前苏联歌曲,他经常会拉起悠扬的手风琴,用他嘹亮的歌声,深情地演绎!《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每当再次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老师伟岸的身影必定浮现在我的眼前,没齿难忘!
老师讲课时是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的,他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和学生争的面红耳赤,记得一次,电影《红高梁》上影后不久,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起了《酒神曲》那首歌,一位同学认为这首歌粗犷、豪放,具有浓郁丰厚的西北风情,而老师则认为这是在践踏音乐!结果呢?两人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战,足足争论了一节课的时间!尽然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来,但老师并没有断然喝止,而是求同存异,暂且偃旗,要在以后找机会再论个所以然!
老师最为善长、为世人所称道者,是老师的书法,楷书的端庄、行书的飘逸、草书的灵动……,老师都能拿捏到位、挥洒自如。大抵工于书画者,皆能寄情山水,皆有高古而令人仰视的品格,老师正当如此之誉。
老师有一个儿子,大约在初中毕业后就在“兑镇煤矿”下井工作了,当时,桃李满天下的他或许只需一句话,试着求一求人,托人给矿领导递个话,他的儿子就可以不用下井,留在地面,找点清闲而又安全的工作,但他过于执拗,逢事必然自立,鄙俗而不为斗米折腰,坚持要让自己的独子下井工作,无奈,苍天无眼,89年的一天,他的儿子在一次井下冒顶事故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几天后,当老师再一次登上讲台时,他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正定,只是头发比以前白了许多!
老师教了我大概一年左右的样子,在我升入高中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他的讯息了,只知道,他仍旧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那三尺讲台之上。
前些年,又有了关于他的一些消息,却是另人悲恸的噩耗,老师因为罹患“肺癌”而离逝了。老师走了几年了,一直以来,很想写篇关于他的文章,只是关于他的点点滴知之甚少,很难成文作祭,今天,作此小文,寄托哀思,愿老师安息!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傅山,即: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而医又不如人。而今借用此话来做为对老师的评价,亦何尝不可?即:文不如画,画不如歌,歌不如字,而字又不如人!
作者其他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