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串香酒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请客吃饭,为了表达诚意,他带了一瓶八十年代的郯城串香酒。酒瓶是普普通通的玻璃瓶,瓶盖是铁盖,为了保存,后来加了塑封。我们看着这瓶串香酒,仿佛是看着一个多年不见的故人,觉得它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对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猜想。
瓶盖打开的刹那,一股香气弥散开来,大有开瓶满屋香的意思,看来这酒保存得不错。大家拿着酒瓶依次轻嗅,主人脸上露出自得的笑容,然后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大半杯;大家都笑眯眯地看着,没有一个人开口说“不喝”或者“倒多了”。酒液倒在白色的杯子里,竟然呈现出微黄的琥珀色,大家不约而同地端起杯子,观色,嗅香,然后抿上一小口,细细品尝这时光成就的味道。那酒液入口醇厚,浓香馥郁,完全符合不曾饮酒的人们对酒的所有想象,那不是刺激舌蕾,竟是抚慰心灵!所有人都在一小口一小口的抿着,赞着,没有一个人肯动桌子上的菜肴,生怕这地上的俗香,坏了这天上的琼浆。
其实,这郯城串香酒,就是以前郯城老百姓的家常酒,只不过现在已经消失不见罢了。郯城县原有一个酒厂,始建于1962年,厂址在郯城二中西南,东靠郯东路,西邻郯中路,占地60余亩。一开始,郯城酒厂以地瓜干为原料,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造白酒,品质较好,但是产酒率不高,白酒供应严重不足。大家都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粮食供应紧张,为节约酿酒用粮,白酒行业开始探索新的白酒酿造工艺。1978年,郯城酒厂技术员王秀道、尹卓荣研发成功白酒串香工艺,将用液态酿酒法生产的食用酒精,和用固态酿酒法生产的酒糟混蒸,使酒液吸入固态发酵白酒的香气和滋味,再加入增香调味物质,使得酒液既有传统粮食酿酒的口感,又扩大了白酒产量,基本保障了市场供应。
如此看来,这串香是郯城酒厂的酿酒工艺,并非它的商标。大家如果留心酒瓶,就会发现这酒的注册商标乃是“采莲湖”,只不过字号太小,不易被人察觉,反倒是“串香白酒”四个字大而显眼,占据了商标的大部分版面。采莲湖乃郯城西面的一个湖泊,每年夏季,莲叶遮天蔽日,荷花灿若繁星,是一个地标性的景点。1964年11月,郯城酒厂设计“采莲湖”商标并申请注册,1966年5月被批准使用。七、八十年代,郯城酒厂除了有“串香白酒”这个品种,实际还有很多品种,比如“采莲玉液”“双酿酒”等等,分别供应不同的地区。只是因为当时“串香白酒”产量最多,影响最大,久而久之,人们都习惯称呼郯城酒厂生产的白酒为郯城串香酒了。
虽然当时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可是郯城串香酒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据说郯城有个青年,入伍参军到了北京,回家探亲的时候,想采买一些物美价廉的礼品。时间仓促,归心似箭,年轻粗心,不知是哪一个原因,该青年竟然买了几瓶串香白酒,兴冲冲地带给亲朋好友,让大家哑然失笑。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是当年郯城串香酒热销的一个口碑。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倒是提供了一个佐证,说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上海游玩,曾经在虹桥区的一个商店见到郯城串香酒,当时在郯城县每瓶一元二角左右,而上海的售价为四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款。
其实就算每瓶一元二角的瓶装酒,郯城当地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喝的,好喝酒的人们大多愿意去买六七毛钱一斤的散酒。那时供销社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一位老者,急匆匆地走进供销社,从怀里摸出一张毛票,打一端子散酒,立在柜台前一气饮下,从柜台上捡一粒人家称盐时洒落的粗盐丢进嘴里,一手捂着嘴巴,仍是急匆匆地往回赶。据说,这样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口腔里的酒气,所以见了人常常摆一摆另一只手,示意别人不要说话,别人也就会笑一笑:“二大爷,又喝了一气!”如果有不知情的人非要和这二大爷说话,二大爷不得不把捂嘴的手放开,常常是怪罪那有礼貌的搭讪者:“坏了,我这酒白喝了!”然后怏怏地回去。这是那些贫穷而好酒的农人,若是“吃劳保”的退休人员,或者有有钱而孝顺的孩子的,他们常常会趁着到县城的机会,去酒厂门头成桶地打酒。这样打的散酒,品质有保证,不会掺水的;而供销社的散酒水分的多少,只能全凭售货员的良心了。有些办喜事的人家,也会到酒厂门头打散酒,只不过会在办事的时候,把散酒分装到收集来的酒瓶里罢了。那时的散酒质量也不错,宴席上常常有好事者会在桌子上倒一些白酒点燃,以检验白酒的成色。郯城酒厂的散酒一般不会辜负人们的期待,幽蓝的火苗会迅速烘起宴会的高潮,宴席结束,总会有形态各异的醉人,为大家免费表演各色闹剧。那些人们那么容易醉酒,是生活太苦而又平时缺酒吧?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制于当时的国家政策,郯城酒厂挂靠兰陵酒厂,商标也改为“古郯”。那时“江北江南,好酒古郯”的广告喊得震天响,是郯城酒厂的全盛时期,也是慢慢走向衰落的时期。“串香白酒”已经消失,酒厂售卖的品种主要是“古郯大曲”“古郯二曲”“古郯特曲”和“古郯王”,好像还有一些不贴牌的内招酒。
那时候,酒厂开始了盲目扩张的策略,聘请了大量的业务员,在大江南北开始以赊欠的方式铺货;业务员只管铺货,不管资金回笼,另有专门的清欠人员追讨欠款。这样的责权分离,导致业务员铺货只求量不求质;清欠人员在客户那里得到的好处如果远远大于酒厂给与的报酬,清欠的力度也就可想而知。日积月累,酒厂的资金出现了问题,再加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郯城酒厂的境况是一天不如一天。后来,郯城酒厂又注册了“孔师”商标,想蹭“孔府家酒”的热度,已经是酒厂的回光返照。2017年,具有五六十年历史的郯城酒厂终于寿终正寝,而我们的近邻临沭县的“沂蒙老乡”酒却正后来居上,红遍沂蒙。
喝着这醇香满口的郯城串香酒,我们既感受到了时光的温柔,也似乎觉察到了它的无情,这也是另一种“串香”吧?
原郯城酒厂的姚明奖,酒厂倒闭后在古城路一小斜对过经营老酒的回收销售业务,他告诉了我很多关于郯城串香酒的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