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远:【感人的故事 伟大的精神】(历史)

作者简介

胡遵远

作者简介(搜集整理者)胡遵远,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和金寨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六安市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政协委员、作协会员,曾任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公室主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中共金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寨县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先后被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六安市优秀政协委员”、“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先后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理论文章1000余(篇)条。近两年,开始从事纪实文学写作,目前已有300余篇纪实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100多家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中华魂》《百年潮》《中国扶贫开发》《中国老区建设》《中国人才》《军事参考》《转业军官》《纪实》《军嫂》《文化》《铁军》《世纪风采》《人物传记》《大江南北》《档案天地》《档案记忆》《党史纵览》《华夏纵横》《江淮》《决策》《志苑》《安徽省情》《安徽政协》《江淮风纪》《安徽档案》等60多种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被相关单位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作家”、“最具人气奖作家”、“当代知名作家”、“当代文学精英”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全国性的文学创作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感人的故事  伟大的精神

——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

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一举渡过黄河天险、发起了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

我们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早在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组织;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1932年底,笫四次反围剿失利后,国民党为了加强反动统治,专门在鄂豫皖三省七县结合部设立了立煌县。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了金家寨,才将县名改为金寨县。可见,我们金寨县与刘邓大军的渊源很深厚、关系很密切。

据记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曾先后两次来到金寨。第一次,1947年9月14日至22日,历时9天;第二次,1947年12月29日至1948年2月13日,历时47天。在金寨这56天里,刘邓大军胜利地完成了两大任务:一是抓打仗,使部队在大别山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二是抓土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为新解放区土改政策的调整做出重大贡献。

 一、光辉的足迹   英雄的史诗

1947年8月22至24日,刘邓大军以“勇”、“快”、“先”的战斗风范,激战汝河。25日,攻下淮河渡口息县县城。27、28日,虽然敌机在息县上空盘旋并低空俯射,但是刘邓大军毫不畏惧,全部抢渡淮河,并于31日胜利进入大别山。

9月2日,刘邓大军三纵7旅、8旅、9旅解放了金家寨(城关),共歼守敌1000多人,击毙敌团长(陈铁汉)、生俘敌县长(立煌县县长李宣)。3日,解放流波、麻埠两大经济重镇。4日,随三纵南下的部分太行干部在金家寨成立了中共立煌县委和民主政府。白涛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余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白鲁克任宣传部长。5日,县民主政府在金家寨召开群众大会,公审枪决了敌县长李宣。

14日,邓小平、刘伯承率一批“南下”的冀南干部,从河南商城翻越飞旗山(海拔720米、现属金寨县汤家汇镇)来到金家寨,视察战场地形,并与先期到达的部分太行干部会合,重新组建县委、县民主政府。县委书记张延积,县长白涛,并张贴布告,改“立煌县”为“金寨县”。金寨县从此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世人面前。随后,刘伯承与邓小平兵分两路,对金寨县进行视察。刘伯承在金寨的东南部视察,邓小平在金寨的西北部视察。22日,刘伯承和邓小平从关庙出发,经过史铺、仙桃,一路兼程,越过安徽与河南交界的锯儿齿(海拔1006米),到达商城。

12月13日,野战军直属部队分设前后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张际春率野司后方指挥所、中原局、同一纵一起,北渡淮河,向淮西地区展开;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地区指挥二、三、六纵和地方武装与敌作战。

当天夜晚,刘伯承率后方指挥所、中原局机关,按照预定的行军路线,赶往光山北向店。

送走刘伯承后,邓小平即率部自光山、罗山一带挥师东进,直趋固始、商城。

12月28日,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首长率领前方指挥所来到河南商城。

30日,他们翻过西峰尖(海拔957米)、龙王尖(海拔850米),一路爬山涉水来到金寨沙河下楼房,并将前方指挥所设在下楼房的周宅。

31日晚,鄂豫皖区党委会议在周宅召开。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首长,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副书记张建三、县长王相卿、漆店区委书记江川,鄂豫皖区党委书记段君毅、

五旅教导队政委高治国和军械处处长杜炳如等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给大家详细地传达了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主要精神,认真地听取了大家的情况汇报,分析了形势、研究了问题、部署了工作。第二天,邓小平还专门就大家关心的土地改革等一些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随后给毛泽东写了一份《关于大别山的阶级情况与几个政策问题》的综合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划分两种区域(巩固区和游击区、新解放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和策略的观点。毛泽东十分赞同这些意见,并向全党批转了这个报告。大别山区的社会秩序由此明显好转,春耕生产大有起色。群众说:“早这样办就好了!”

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电令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12至13日,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前方指挥所走出金寨县、北渡淮河。24日与中原局和刘伯承、张际春所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会合。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一共度过了216天(1947年8月27日至1948年3月29日),其中在金寨是56天。在这56天里,刘邓大军先后解放县城23座、歼灭敌人正规军6千余人、反动地方武装8百余人,并建立了17个县级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展开任务,取得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一个回合的胜利(第二个回合是积极寻机歼敌,进一步完成战略展开。第三个回合是把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互配合起来,实施战略再展开,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疯狂进攻)。经过三个回合的战斗,刘邓大军终于在大别山区站稳了脚、扎下了根,胜利地实现了毛主席预测的三个前途中最好的一种。

二、感人的故事  伟大的精神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运筹帷幄金家寨”,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至今仍在广为流传的故事。透过这些史料故事、穿跃时空回到当年,分析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追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光辉足迹,品味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感人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既是一种伟大的壮举,更是一种罕见的奇迹!它的本身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同时它那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荡气回肠的苦难辉煌,也蕴育和塑造出一种伟大的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可以这样表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科学灵活、实事求是,严明军纪、取信于民,尊重群众、一心为民,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概括成这这6句话,我知道不一定准确、全面,但应该说是根本的或者说是基本的。这里,每一句话都可以用很多事实来说明,每一句话都可以用很多事例来支撑。

首先一条,我认为:刘邓大军主动舍弃后方、丢掉重型武器,单刀直入、千里挺进,靠的就是忠诚和担当、要的就是胆量和勇气。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当天,立即打响叶集之战;第3天,紧接着打响“解放金家寨”的战斗,广大官兵们勇猛冲杀、势不可挡,迅速实现了首战告捷。特别是刘邓大军组织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张家店战役,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首次取得了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这次大捷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振奋了军心、民心。这些都体现了刘邓大军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伟大精神。

其次,我认为:在金寨、在皖西,流传最广泛的、影响最深远的有关刘邓大军的故事,应该是“实事求是搞土改”、“绝不能白收大娘的鸡蛋”、“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等这样一些故事了。这些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妇孺皆知的故事,将刘邓首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以及刘邓大军和大别山人民的心相联、情相牵、心系群众、血浓于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时,老百姓一见到就跑,而且是整村整村地往山里跑,老百姓不敢接近刘邓大军!别说是让老百姓来支前抬担架了,就连找个向导都很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刘邓首长在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条措施:一是多打胜仗,二是严守群众纪律。这其中也有很多非常感人的故事,比如:邓小平含泪枪毙赵连长、刘伯承派人送回两“光洋”,等等。由于刘邓首长严肃军纪、率先垂范,因此进入大别山的10万大军所到之处都做到了秋毫无犯,加上部队有组织、有纪律地帮助各地农民办实事、解难题,陆续建立地方政权,各部队分别派出精兵强将深入剿匪、惩办恶霸,清扫“还乡团”,真正地为贫苦农民撑腰壮胆。因而,广大群众逐步改变了对刘邓大军的态度,每当大军同志遇到危急情况和紧要关头,群众都能挺身相助、甚至舍命相救。1947年11月,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正在某村做工作,突然敌48师“清剿”队包围了村庄,他突围不成,只好藏在一个老乡家。敌人四处搜索,最后找到了这家,百般威逼拷打,要老乡说出张延积藏在哪里,结果不但大人不说,就连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也始终不肯吐出一个字来。敌人无奈,气恼之下用火烧了这位老乡的房子。事后,张延积要给老乡盖几间新房,老乡坚决不让盖,他说只要把蒋介石打垮了,不愁住不上好房子。

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大别山人民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尽最大力量支援部队,有的群众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下锅的米拿出来送给部队。部队行军作战需要穿鞋,许多老百姓就把自己衣服剪掉做草鞋。战时,群众还热情地为部队运粮食、抬担架、送伤员。当年,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向霍山展开时,当地政府立即筹粮300多石、担架几百副,安置伤员300多人。张家店战斗时,参战民工和地方武装多达2000多人,仅晓天一个地方就筹措大米100多石。

部队流动性大,许多群众就冒着生命危险将伤病员接到家里养伤。三纵副司令员郑国仲负伤后就隐蔽在群众家里。虽然老百姓生活很苦,但却四处寻求鸡蛋、大米为他增加营养。在乡亲们地严密保护和精心调养下,郑国仲很快痊愈、重返前线了。有这样几句话,是对大别山人民拥军情、鱼水情的最好写照:真的是“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

在大别山人民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邓大军越战越勇,十分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巩固和发展鄂豫皖根据地,打响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写下了光辉诗篇。

第三,有关刘邓大军尊重群众、一心为民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数不胜数。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到了沙河下楼房后,村里只有一口水井,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水井里的水就不够用了。邓小平知道后,立即要求部队官兵去重新挖掘水井、不和村民“争水吃”。

有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村庄没有人,刘帅就叫饲养员自己过秤,然后再把钱放在群众家里的神台上。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捆那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走时,老是爱丢撒,刘帅就跟在后面拾,饲养员看到刘帅对丢失的一根根稻草那么爱惜,就把背着的稻草放下来,回头也去拾。刘帅说:“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养牛要靠它喂,床上要靠它铺。农民用稻草铺床,叫金丝毛毯,说明农民很珍惜稻草的,丢撒了,可惜啊!”饲养员很受感动,便认真地把丢撒的稻草都拾了起来,又作了重新捆扎,说:“我一定记住司令员的话,爱护稻草,不随便丢撒。”

1949年3月底,人民解放军住进了六安城北小学。学校除了留一个教室作女教师的临时宿舍外,其余的房子全部让给了部队。校内住有教师,需要出入,住校外的教职工,有时也需到学校里来,大家进出是否方便呢?校长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就有一位部队同志来找他商量,他问过全校职工人数之后,便毫不迟疑地提出:由城北小学自制一种出入证,盖上学校公章,凭此证即可随时出入。教职工们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部队首长真能考虑我们的实际”、“组织上对我们多么信任啊!”

 第四,在金寨,我们还可以听到许多有关刘邓大军官兵一致、情同手足、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感人故事。刘邓大军刚刚转入外线作战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经常是几天不见油盐,有时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进入金家寨洪家湾,司令部断了粮,到了下午一点,还没吃到中午饭,管后勤的同志正在为难时,一个警卫员捧着一捧大红枣送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刘伯承、邓小平叫大家吃,大家叫首长吃。就这样,几颗枣子,就算是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的一顿中饭了。

刘伯承在大别山里来回转战,身体越来越弱,同志们心里都很难过,但也想不出好办法。一天,又到了金家寨,下面的同志送来一小包冰糖给刘伯承。刘伯承很严肃地问,冰糖是从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下面同志送来的。刘伯承坚决不要,要警卫员退回去,警卫员难过地说:“首长身体这么差,怎么领导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啊?这是下面同志的一片心意啊,我不好退。”刘伯承见警卫员很为难,就说:“好吧,你不退,我来处理吧。”他把一包冰糖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给这个伤员、那个病号,司令部、政治部中的老弱病残,每人送一块,并招呼说:“这是老区人民的心意。”同志们接到这块冰糖,还没吃,心里就甜透了。

小故事,大道理;平凡,孕育着伟大。上述这些感人的小故事足以折射、集中诠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伟大精神。当年,刘邓大军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凝聚了军心、获得了民心,克服了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作出了巨大贡献、写下了光辉诗篇。

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伟大精神,在当前的各项工作中,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大力弘扬、积极传承这种精神,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长征途中放射出更加耀眼、更加灿烂的光芒!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精彩回顾

2017平台月排行榜:

1月  心痛的记忆  作者:李  卫    阅读量:534

2月  相逢是首歌  作者:柯云轩  阅读量:1212

3月  最美的遇见  作者:杜水霞  阅读量:762

4月  桃溪堡        作者:姚  平    阅读量:1583

5月  关中厚土     作者:李木子  阅读量:1643

6月  金子般的心  作者:孙德科   阅读量:1145

7月  我的父亲      作者:刘广瑞    阅读量:2440

8月  想想你 花就开了  作者何娟   阅读量:880

1-8月阅读量冠军:

边城蒙自     作者:守   望    阅读量:4054

※以上阅读量排名不含七夕参赛文章※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策    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康开瑜     吴亚妮

刘庆勇     李华磊      任武德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刘新平     韩天瑞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