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真的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上善若水”,通常的释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如果把“上善若水”单独当作一个成语来看,如此释义,无可厚非。但结合出处,个人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8章,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如果,老子在本章中要论的是“善”,那么“上善”当应理解为“最高的善”,也无可厚非。

然而,前后文中老子都在论“道”,为什么到此章突然论起“善”了呢?这显然不合理。

“上善若水”的后一句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善于通利万物而不争,甘愿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处,因此最接近于“道”(大道无形无相,但水形象百变,也是可见的,故称“几于道”)。

由此可见,本章要论述的重点依然是“道”,是因“道”而论“水”

那么,“上善若水”应当如何释义呢?

不妨把“上善若水”暂且放一放,先看看后文其他句意:

居善地,心善渊

有道之人善于择地而居,(甘居下地,不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善于让自己的心灵像深渊一样(居于下地,却又沉静而深远博大)。

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处事低调含蓄、仁爱可亲;说话善于信守承诺,不言则已,言出必践。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政善于治理,民心所向;行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是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失,不会招来怨尤。

你看,以“水”论“道”,论的是“有道之人”的品行,是希望当权者(或管理者)要像水一样——“不争”、“以下”、“守柔”和“顺势”,而这些正是“道”的基本特征。

如此这般,就能顺应民意,无为而无不治,并成为圣人般的存在。

因此,“上善若水”,“上”指的是管理者或圣人;“善”不是指善恶的“善”,而是善于的“善”。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管理者应该善于像水那样(因为水善于通利万物而不争,甘愿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最接近于“道”)。

后话:

水利万物,包括了从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到水化为气、结云成雨、汇流成河,再到水滴石穿,蜿蜒九转......等等诸多内涵。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的管理者,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不断进取,其间不妨也试试“善若水”,像水一样,沉静自己的内心,以不争为争,即使身居高位,也保持谦逊,柔中带刚,顺势而为。

最后,老子思想可通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上善若水”,可见一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