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5:十年生死两茫茫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5: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来评赞苏轼这首《江城子》。在这首词中寄托了太多苏轼对王弗的思念,那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的思念。然而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生活,就在王弗去世后的第三年,一个女人走进了苏轼的世界,她就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没有王弗的才情,却有一颗质朴的心。从乌台诗案到被贬黄州,她都一直静静地守在苏轼身边。然而常言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同年新党再度执政,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将苏轼流放惠州。此时在苏轼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侍妾王朝云了。而在留存下来的苏轼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写给朝云的诗词最多。本期节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画外音

今天当我们细细品读苏轼的诗词,在那字里行间之中,依稀可以看见三个女人的身影:她聪慧过人,虽早早地离开人世,却也让苏轼一生都念念不忘,永远记得“小轩窗,正梳妆”的甜蜜;她质朴贤淑,在苏轼遭受排挤、远离京城时,默默地照顾他,宽慰他,让苏轼依旧怀着自由的心,写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美景;她不离不弃,万里相随,陪伴着苏轼一起流放惠州相依为命,她最懂苏轼的心,苏轼也为她写诗词最多。那么这三位女性又是如何走进苏轼的生命?在苏轼一生中,这三段爱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苏轼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美不胜收。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作品有的让我们快乐;有的让我们缠绵;有的让我们沉思;还有的让我们成熟。像底下这首词,就让我们陷入到深深的思念,还有淡淡的悲伤当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我经常就在想,像苏轼这种超级天才,像苏轼这么智慧的人,这样经历了生活和人生的起伏跌宕的人,到底得有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让苏轼为她如此肝肠寸断、泪流千行?当然我们大家都很明白,这是苏轼写给他的结发妻子王弗的词,王弗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对于苏轼来讲她究竟意味着什么?能让四十岁的苏东坡写下这千古绝唱呢?王弗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当然没什么业绩,一辈子也不轰轰烈烈,但她对于苏轼来讲非常特殊。王弗的父亲叫王方,是一个乡贡进士。什么叫乡贡进士?就是说他是一个获得了被选拔出来有资格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但是他没考上,这个就叫乡贡进士。虽然没考上,但王方肯定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那他的女儿王弗也差不到哪去。你听听这名字,你不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吗?王弗,“弗”是什么呢,“弗”通那个示字边的“祓”,实际上是避害而求福的意思。就这名字你就能看得出来,她的出身是一个有着学富五车学问的人家。

苏轼年轻的时候不想结婚,他待在他老家里头天天想着修道,而且他真有几个道士的老师,后来长辈还有他老爸给他逼得没办法了,他不得不结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跟王弗结婚了,而且婚后感情还不错。我们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测,以苏轼这样的心态和他倔强的个性,这么自信的人,他能够跟王弗结婚,并且能够在婚后跟她有不错的感情,这只能说明一点,两个人是对脾气的,两情是相悦的。我们不知道他跟王弗谈过恋爱没有,或者谈到什么程度才结的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王弗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的爱情和婚姻的起点,就这一条就足以使苏轼对她魂牵梦绕。

苏轼是个很重情意的人,他跟王弗结婚的时候十九岁,还是一张白纸,没有经历过人生的什么风浪。王弗比他小三岁,当年只有十六岁,也是一张白纸。常言说得好,一张空白的纸,最好画美丽的图画,我相信他们两个人在这张白纸上是画了很多美丽的图画,这才让苏轼能在不惑之年对已经去世十年的王弗念念不忘,写下这首词。

王弗之所以能够引得苏东坡对她如此地想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她跟苏轼是很典型的互补型的伴侣。我们知道苏轼这个人个性开朗、率真,喜欢放大炮,嘴上是没遮没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什么话不说出来就跟吞了苍蝇一样,我难受,我得吐出来。这个个性他老爸看得是比较清楚的,苏轼的“轼”这个名字就是他父亲给他起的,“轼”者就是这车子前面的一个扶手、一个小横木,这小横木不起眼,车轮、车盖、车的舵、方向盘都很重要,只有这个“轼”,好像可有可无,但要把这个“轼”去了,这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车子,所以苏洵告诉他的儿子,我给你起这名字就是说,你要像“轼”一样不可或缺,但是绝不张扬。苏轼后来的人生印证了他父亲对他的担忧,他张扬了个美,也因为这一点,因为他的个性,他吃了很多亏、遭了很多罪,但我们也因为这一点觉得苏轼很可爱。可是王弗跟他的性格就完全不一样了,用苏轼对她的评价说,她的个性是“敏而静”,就用我们现在话说叫聪明但是绝不张扬,所以他们俩是非常好的互补型的伴侣。

苏轼跟王弗结婚的时候,虽然王弗出身读书人家,但是苏轼并不知道王弗到底读过书没有,毕竟在那个年代,女孩子家读书是很少的。苏轼就自己读书,王弗有时候在边上坐着也不吭气,做点针线活,干点家务事,一言不发。可有时候苏轼在背书的时候,背着背着突然卡了壳儿的时候,这小王给他开始提醒了,下边那句是什么。苏轼背“大江东去”忘了怎么了,王弗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我们开个玩笑了。这让苏轼觉得很吃惊,说这小姑娘挺有心的,我还以为她不识字呢,半天她不吭气,在边上心里有数,然后又问她说那你知道我这屋里的书、这书什么内容?那书什么内容?一问,人家都能略知一二,这苏轼就服了。“敏而静”,嘴上不说,心里全明白,这是苏轼性格里头没有的,苏轼是有一点都能说出十点来。所以这种互补型的伴侣,她对于苏轼的人生太重要了。

王弗跟他结婚简直就是在苏轼身边放了一保险丝。苏轼刚做官的时候远离父母,经常喜欢迎来送往,接待一些客人,这王弗是个有心的妻子,家里来客人了,苏轼在客厅里头跟客人侃侃而谈,慷慨激昂,在屏风的后边,小王站在屏风的后面在认真地听,她这个放大炮的丈夫今天又说什么话了,听完之后等晚上了,把她的感受告诉她的丈夫。比如说今儿来了一个客人,王弗就跟苏轼说,说这个人不靠谱,我听了半天,他说了很多话,都是针对你的话而说的,你说什么他就顺着你的话音走,你往左走他就往左,你往右他就往右,这种人一看就是阿谀奉承之辈,你跟他浪费什么时间,说了一下午,耽误得、吃饭都耽搁了。明天又来一个人,她又在屏风后面听完,晚上给苏轼写总结,这个人更不靠谱,一见你就见面熟,亲热得跟做了十年朋友一样,我告诉你,这种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时两个人都年轻,苏轼又那么自信,对王弗的这些话可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也可能是姑妄听之,并没放在心上,可是等到后来他吃了很多亏之后,他在朝廷朝政的风浪当中摔打了很多次之后,他再想起他这个夫人给他的忠告,他怎么能不思念她呢?苏轼不得不承认,夫人在这方面的判断比他精准得多。

苏轼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有时候有些行为匪夷所思,有点孩子气。有一次下大雪,他院子底下、有个树底下有一块地,别的地方都有雪,就这个地方没有积雪,不但没有积雪还冒热气,过了几天之后,这地还隆起来一块,苏轼看了就特好奇,充满了发掘的欲望,苏轼猜想肯定是古人在这地方埋了丹药,丹药属性很热,所以这地方没有积雪,他想探索这东西,想搞科学研究。但是这个地儿不是他们家的地儿,不能随便乱采乱掘。王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过两天跟他慢吞吞地说,说如果婆婆在世的话是不会让你这么干的,你这个行为很不道德也很不文明。苏轼听了以后很惭愧,妈妈虽然去世了,老婆还在身边,能让自己不干那些不靠谱的事,这就是王弗的作用。

苏轼之所以特别思念他这个妻子还有一个原因,王弗虽然是他的结发妻子,但是他们俩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太短了,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他们在一起只生活了十一年,还给他留下了一个儿子,所以王弗去世以后,苏轼在墓志铭里边写道: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你走了,将来我靠谁呢?我想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冠冕堂皇的官场的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夫人的思念。回到“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四十岁的苏轼已经经历了很多的风雨了,他为什么在这时候突然写了这首词?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他夫人去世十周年,但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苏轼已经经历了生活当中的很多风浪。他说了,现在如果咱们两个再见面,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你还是当年那样,婀娜可人,而我已经变成一个糟老头子了,为什么呢?我这让生活的风霜给我摔打成这样子,越摔打越想起你的好。所以我们说只有像王弗这样的妻子才有可能像苏东坡这样的天才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的千古佳句,你能说这首名篇不是王弗的背后的动力使然吗?肯定是。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来评赞苏轼这首《江城子》。在这首词中寄托了太多苏轼对王弗的思念,那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的思念。然而,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生活,就在王弗去世后的第三年,一个女人走进了苏轼的世界,她就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王闰之没有王弗的才情,却有一颗质朴的心。从乌台诗案到被贬黄州,她都一直静静地守在苏轼身边。

百家

讲坛

康震

苏轼不但精于写词,还善于写赋,他最著名的赋就是前后《赤壁赋》,那《后赤壁赋》跟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年十月在黄州时期,苏轼和朋友们在雪堂聚会。苏轼在东坡这个地方盖了一座房子,大雪天盖成的,墙壁四周画的都是雪景,取名“雪堂”,特浪漫一名字,这是他会客的地方,也是他读书的地方。他住在临皋亭,那跟雪堂还有一段距离。这一天晚上,他跟朋友在雪堂饮酒、品诗、聊天,完了之后两位客人陪着他沿着黄泥坂路回临皋亭,一路走来,看到霜露既降,已经下霜了,木叶尽落,树叶都掉下来了,树枝光秃秃的,看到有什么呢?皎洁的明月当空朗照,我们的身影投射在地上,四下里瞧瞧,非常地寂静。有明月、有小路、有身影、有木叶尽落的这样一种景象,让苏东坡当时心里非常地畅快,一边走着一边吟着诗,还哼着歌。他就给朋友说,今晚的月色太棒了,只可惜在这样的晚上应该有酒啊,有酒如果没有菜也不行,应该有酒有菜有朋友,今天晚上就够完美了。朋友说没事,菜有,我刚打了一条鱼,嘴巴特别大,鱼鳞特别细,像松江的鲈鱼,一定很美味。可是就没酒,三缺一,现在有朋友了、有鱼,没酒。苏轼说没事儿,我回趟家马上就回来。跑回家去见到了王闰之,还没说呢,王闰之说别急,我知道你要什么,我这儿存了一瓶好酒,以备你不时之需。你说这瓶酒应该叫什么名字?及时酒。谁给他提供的及时酒?王闰之,所以王闰之应该是及时雨,及时雨提供的及时酒。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个裉节上给苏东坡提供酒呢?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们家先生经常有这种突发奇想的机会,猛不丁的就要喝酒,早就准备好了。苏轼得到了酒、带着鱼,和朋友再游赤壁。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哗哗哗写下来,《后赤壁赋》成了。你说这《后赤壁赋》跟这不时之需的酒有关系没有?当然有。酒是谁给的?王闰之给的,这赋跟王闰之有关系没有?当然有关系。一个好的妻子,善解人意的贤妻,能够让他天才的丈夫写出伟大的作品。

王闰之跟苏轼在一块儿,就是一个很及时的妻子。苏轼在颍州做知州的时候政事繁忙,当地有灾荒,苏轼心情不好,这天晚上正是初春时节,有梅花绽放,苏轼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在那儿闷着头不开心。王闰之跟苏轼说,初春的月色跟秋天的月色是不同的,秋天的月色让人感到惨淡,初春的月色令人感到欢快和愉悦,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同事和朋友叫来,大家一起饮酒赏花呢?苏轼一听,没想到你还是个诗人,都说你文化程度不高,我看你文化程度挺高的。马上把他几个要好的朋友跟同事叫来,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赏花,心情马上好了很多。你说,你看这又是酒,及时酒。

你现在发现,王闰之在苏东坡的生活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了吗?她就是一见缝插针的人,她总是在苏轼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苏轼被贬黄州,在东坡种了一大块田,还养了一头牛,这牛耕种,有一天这牛病了,不干活,叫了个兽医来看,也不知道什么问题。这牛闷闷不乐的,也没劲儿,在那儿躺着。王闰之来了,你就发现这王闰之是一个十项全能冠军,什么都能干,王闰之一看说,这牛生的病我认得,叫做豆斑疮。只要拿青蒿熬成一大锅粥给它喝下去,保准就好。你看,又是及时雨,还兼兽医,还能帮苏轼开解心情,文化程度还不怎么高,事实再次证明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丰富的知识,同样能够对这个世界有很大的贡献,起码王闰之对苏轼的贡献就很大。

如果说王弗是所谓结发之妻的话,王闰之应该算是患难之妻,为什么这么说呢?王弗去世得早,王闰之跟苏轼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七年,苏轼做湖州知州的时候,做徐州知州的时候已经和王闰之生活在一起了,后来被贬黄州还是王闰之陪着他,后来返回朝廷做官还是王闰之陪着他。王闰之无论是在苏轼倒霉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从不抱怨,苏轼回到朝廷之后官升几级、锦衣玉食,日子过得非常充裕,王闰之也并不张狂,依然保留自己的本色。

苏辙对他这个嫂夫人是非常地佩服,在给他嫂夫人写的祭文里边特别指出这一点,说他嫂夫人的这个个性和这种气质,绝非学习所能得到,完全是天生所致。就是这么一个喜怒不形于色,日子过好了不张狂,日子过得不好了也绝不沮丧,你说这样的人待在苏轼的身边就好像苏轼的影子一样。苏轼本身就是一个很旷达的人,这种夫人待在他的身边等于是为他加分。

就在苏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后来做了翰林学士、做了礼部尚书,备极荣耀的时候,四十六岁的王闰之又去世了,苏轼在写给她的祭文当中非常沉痛地说,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人站在门口迎候我回家了。这跟他写给王弗的祭文非常地相近,都表达出了对自己的夫人一往情深的情愫。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王闰之去世时,苏轼已经五十八岁了,再次痛失爱妻,苏轼的悲痛可想而知。然而常言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同年新党再度执政,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将苏轼流放惠州。此时在苏轼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侍妾王朝云了。而在留存下来的苏轼文学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写给朝云的诗词最多,那么苏轼为什么如此偏爱出身低微的朝云呢?

百家

讲坛

康震

王弗和王闰之是苏东坡的正妻,但是在苏轼的伴侣当中名气最大的其实不是她们俩,是他的侍妾朝云。苏轼给王弗、王闰之和朝云都写过诗词,尤其给朝云写得最多,最著名的是《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写得太好了,尤其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历来传为名句,还有“多情却被无情恼”,墙外的人听到墙里边的人在笑,墙内的人本是无情于你,你听了之后反而生出多情,枝上的柳絮越飞越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整首词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是苏东坡在惠州所写,东坡被贬到惠州,心里已经很清楚,不可能再回到朝廷了,所以写下这首词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慨叹。但是大家要知道这首《蝶恋花》并非东坡写给朝云的,他写完了之后,请朝云唱这首词,朝云不能唱,朝云将启口唱的时候突然泪如雨下。苏轼很吃惊,你哭什么呢?说我不能唱的就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朝云非常聪明,虽然她出身比起两位夫人低下得多,她的文化水准也不高,但她悟性很高,从这首词里边,从“天涯何处无芳草”和“多情却被无情恼”里边她听出了人生无常、人生短暂、人生如梦的况味,所以她联系到自己十二岁的时候就到了苏轼的家里,后来成了苏轼的侍妾,陪着他到了黄州,陪着他到了惠州,这一路走来风波不断,将来我跟他终有离散的一天,人世间的情感不可能永远长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想到此处所以泪如雨下。以后每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反复吟咏这几句词,终于郁郁而终。得,苏轼写了这首词让自己最心爱的一个女人结束了她的生命,从此以后,东坡不复吟咏此词,再也不读这首词了。

与王闰之和王弗相比,朝云可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妾跟妻是不一样的。苏东坡发达的时候,为了应酬,门下曾经养了不少的侍妾,但是这些侍妾跟他的关系与妻子跟他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妻子那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侍妾并不一定伴你到终老,她可以半途改道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苏轼后来被贬惠州之后,他就纷纷地遣散了原来身边的一些侍妾,这些人就各奔前程了,不陪伴在苏轼的身边,只有朝云日日夜夜依然陪伴在他身边。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朝云是一个很重情意的人。

更重要的是朝云很懂苏轼。有一则例子大家都很熟悉,说有一次苏轼吃完晚饭在那儿散步,突然摸着自己的大肚皮,问自己的那些奴婢和侍妾,说这肚子里装的什么啊?有一个浅薄的侍妾回答说,满腹的文章。苏轼微微一笑,并未作答。这答错了,显然的。另外一个又举手表示要回答,说先生腹中装的是满腹的经纶和机关,那就是说装的都是智慧。苏轼又是微微一笑,显然否了。最后是朝云不紧不慢地说,先生腹中净装的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答对了!加十分!有几个人能知道苏轼肚子里装的是不合时宜呢?你别忘了她不是苏轼的同事;不是苏轼的老师;不是苏轼的学生;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她只是苏轼家中的一个侍妾,她没那么高的文化水平,她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感悟、领悟,对苏轼透彻的理解。所以她对苏轼的追随,准确来讲并不是图他的钱,也不是图他的利,是图他的灵魂。苏轼对朝云的这份情分非常感激,专门写了一首《朝云诗》,其中有两句写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苏轼《朝云诗》

他很有感慨。我们知道苏轼一辈子最崇拜两个诗人,一个是陶渊明,再一个是白居易。苏东坡这个“东坡”就是从白居易那儿借来的,当年白居易在四川忠州做知州的时候,东门外头有块地种着些花,给那儿起名叫东坡,苏轼给它借了来,给自己起个叫东坡居士。白居易原来发达的时候,手底下有两个很著名的侍妾,其中一个叫樊素,能歌善舞,可是到白居易晚年的时候,这位小樊素离他而去,另谋他途,所以苏轼很有感慨。原来他有个遗憾,说你看人家白居易有樊素在身边,能歌善舞陪着他,那意思是,咱身边没这样的人,有点遗憾。现在不遗憾了,朝云可能并不能能歌善舞,但是朝云善解人意,而且不离不弃,一直陪着他,即便他已经被贬惠州,这已经是贬到岭南地区,绝无再返中原的可能,依然一心一意地陪伴他。因为到了惠州以后,王闰之那时候已经去世了,王闰之去世以后,朝云并不念及名分,按道理一般来讲,夫人已经去世了,给我扶了正嘛,没有,从来没提这要求,而是承担起了一个主妇的职责,精心照料家庭、照料生活、照料苏轼的身体健康。苏轼在跟朝云的生活过程当中,教给她识字,后来朝云又跟着苏轼修道念佛,应该说在苏轼的人生的后半时期,朝云在他的生活当中充当了一个知己之妻的角色。

我们前面说王弗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她是苏轼的结发之妻,同时也有点像他生活当中的一个诤友。王闰之是一个及时雨,总是在苏轼生活当中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那份体贴和关爱。朝云跟这两个夫人的角色不一样,她和苏轼更像是一对知己,她就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尤其在苏轼的晚年,失去了功名,失去了利禄,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只剩下了自己这个老朽之躯的时候,朝云陪伴在他的身边与他一同参禅悟道,让他的人生能在平静和祥和当中走完最后的路程。

我们说对于像苏轼这样一个大诗人和大文人来讲,身边有朝云相伴,真是一种巨大的荣幸。所以在朝云去世以后,那年朝云才三十四岁,苏轼在为她写的墓志铭里边,跟前两位夫人不一样,在给前两位夫人写的墓志铭和祭文里边他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深沉的、深长的儿女私情,但是在给朝云写的墓志铭里边他更像是写给一个知己,他希望自己将来努力地参禅修佛,也能够进入天国,再和朝云在一起。

所以你看,苏轼一生当中最亲近的这三位女性,在她们的情感和智慧的催动下,苏轼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可以这样讲,正是由于这些女性、这些妻妾对于苏轼的关爱、体贴和理解,才促使他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名篇和佳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轼的确是一个幸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的人。今天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百家

讲坛

画外音

才华出众的苏轼,身边一直不乏仰慕者和追随者,但是真正能够为苏轼所欣赏和喜爱的当属“苏门六君子”,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将这六个人特别地称之为“苏门六君子”呢?他们与苏轼的关系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底是什么将苏轼与他们六人结合在一起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六集《苏门六君子》,敬请关注。

(0)

相关推荐

  • 患难见真情,苏东坡与王朝云的爱情,堪称“灵魂伴侣”,让人艳羡(该文内有复制的苏轼为王朝云作的诗《朝云诗》专门和)

    古往今来,萝莉爱大叔的爱情故事十分常见.为什么呢?因为男性在感情上的成熟年龄比较晚,而女性在情感上成熟的比较早,而经历过很多曲折的男性会对比他小很多的女性格外疼爱,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萝莉爱大叔十分普 ...

  • 苏轼被贬急着赶路,跟人以妾换马,这事冯梦龙是咋知道的?

    苏轼被贬急着赶路,竟然以美妾换马,这事冯梦龙是咋知道的?苏轼为何要以妾换马?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张岱,是个非常博学的人,天下掌故尽在其胸.比如,他在其<夜航船&g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9: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失魂落魄的遭遇,黄州.惠州.儋州,就是他先后三次被贬谪的地方,也是他人生不堪回首的三次低谷.然而,也正是这一次比一次更加遥远偏僻的贬谪之地,苏轼完成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1:人见人爱苏东坡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1:人见人爱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是北宋文坛领袖,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骚,他曾经平步青云官居高位,也曾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他是读书人的全民偶像,也是平民百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4:浪漫的实干家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4:浪漫的实干家  苏轼在朝廷中的为官之路历经磨难.波折不断,在地方上的任职却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以"黄州被贬"为分界线,之前他在密州.徐州.湖州担任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

     苏轼创作了众多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他虽然被认为是天才,但文学知识却需要后天的积累,那么苏轼是怎样学习和创作的呢,他的广博和灵感又是来源于何处呢.本期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为大家讲述唐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5:书画真性情

     画外音 苏轼不仅是独步天下的文坛宗主,而且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书画大师.在书法方面,苏轼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而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3:忧国不谋身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3:忧国不谋身 画外音 苏轼一出道即获得欧阳修等朝廷重臣的赏识,但是他走上仕途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的过程也充满了苦痛和变数.他二十二岁名震京师的时候,当朝皇帝还是宋仁宗:而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8:布衣之交

    画外音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殿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贬谪天涯的人生无常.可是无论走到哪里,苏轼的交友都极其广泛,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到处都有他的知心朋友.而在这其中,对他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02 :自古英才出少年

    画外音 苏轼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苏轼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不样样精通.造诣深厚,甚至可以说,从文学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实力上考量,苏轼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苏轼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1:也无风雨也无晴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1:也无风雨也无晴 画外音 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政而获罪下狱,最终被贬黄州,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贬谪生活.在黄州近五年期间(中),苏轼创作了大量词作,通过内容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