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位亲家母
我的两位亲家母
□周其云
我有两个女儿,长大后成家立业,在婆家都己开枝散叶,有了幸福的下一代。每到节假日,两个小家庭会争着回娘家,大女儿回来时总会带些精致的小点心,并美其名曰“婆婆饼”。小女儿回来时常常会带一些有着苏南风味的精美小吃,如“青团”、“拉糕”等,看着这些让人馋涎欲滴的精致食品,我们都舍不得动筷子去吃它,总会欣赏一会儿。女儿们告诉我,这些香甜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她们的婆婆精心准备,亲手制作,用心烹饪的,带来让我们老俩口尝尝的,不由得使我的心里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大女儿的婆婆是一位勤劳、善良、热情的好母亲,靠辛勤的双手拉扯大一双儿女,老家在农村,但乡下的农活从不让儿女们伸手帮忙,她对田里的农活样样精通,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农闲时又回到城里忙着儿孙们的生活起居。她心灵手巧,会做各种面食,芝麻饼、麻团、花卷、包子等做得像模像样,比宾馆、超市里卖的还耐看,好吃。孙子的学校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她一分钟包了20个粽子,包的粽子都不用线去捆绑,只用柴叶子一裹一穿就行了,动作快又娴熟,好多人学了半天也学不会。
有一次在小学举办的学生家长手工服装设计比赛中,她制作的一款用报纸和各种树叶裁剪做成的服装走秀时,格外新颖、引人注目,赢得特别设计奖,当场就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家长向她请教。在区妇联开展的“妈妈的味道”活动中,她积极报名参与,制作的“七彩汤圆”、“五彩果蔬”,都获了奖。如今,在亲戚朋友中,亲家母做的美食首屈一指,让人啧啧称赞。
二女儿一家人,来自五湖四海,亲家公祖籍安徽,亲家母老家江苏无锡市,女婿出生、长大在昆山市,小孙子诞生在我们淮安,她们一家人如果用各自的方言说话,就如同鸡和鸭在对话,外人一句也听不懂。二女儿的婆婆从小生活在部队军营大院里,有着军人情结。她性格直爽,办事雷厉风行,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全是她在打理,并安排得井井有序,去年年底,她和我们一家人一起乘坐高铁去昆山,人还未到,宾馆、酒店早己安排妥当,行程也作出周密布置,让我们犹如置身家中,流连忘返。
她在工作的几十年间,勤奋努力,务实能干,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退休后的生活更是轻松愉悦,因为她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对山水画写真更是情有独钟,时常与各方丹青手互动交流,去云南瑶寨采风,画的山水画栩栩如生,她和亲家公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类比赛而获奖。
去年,孙子出世了,她毅然放下了心爱的画笔,只身从昆山来到了淮安,过起了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她不无风趣地说:“天大的事也没有带孙子的事大哦!”
人们常常会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更是难上加难。我的俩个女儿遇到的婆婆都是好婆婆,她们知冷知热,把儿媳妇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看待,女儿们也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母亲一样孝顺,婆媳关系都非常融冾、和谐,她们的婆婆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家庭和睦,是左邻右舍们非常羡慕的家庭。
作者简介:周其云,淮阴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曾扎根乡村从教30年,家庭被市政府授予“教育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