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伟 | 胡瑞菇的传奇人生路

胡瑞菇与丈夫葛洪升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胡永伟
(“乡土宁海”特约稿件)
原标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与共和国一路同行

她出身地主家庭

读师范时加入地下党

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之后还贵为省长夫人

她是宁海人民的好儿女

很早时,就听说宁海东乡的上彭村出了位省长夫人,丈夫是时任浙江省省长葛洪升,可她姓啥名谁却一概不知,因为是宁海老乡,所以很感自豪,还曾荣耀了好一阵子。
最近,因参与到《宁海胡氏录》编撰小组,那天晚上,小组一行与上彭村的胡氏宗亲进行了亲切交流。同姓三分亲,交流中不但了解到上彭胡姓的来龙去脉——同为浙东万一公之后裔,还意外地获悉到那位曾经的省长夫人也是本家,叫胡瑞菇。那晚还和胡瑞菇的胞弟有个零距离的接触。翌日,在胡瑞菇侄女胡影月的热心帮助下,还悉心拜读了胡瑞菇的个人回忆录——《如烟往事》。
阅罢,方觉胡瑞菇不同于一般的官太太,而是一个有抱负、有文化素养和受过革命洗礼的女性,一生充满着传奇。

力洋上彭村文化礼堂

进城求学 加入地下党

1932年,胡瑞菇出生在上彭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小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她从小有志向,为求学,第一次走出家门,跋涉50多里,去县城报考宁海中学,结果未被录取;可她不气馁,继续报读了宁海师范附设“先修班”,一年期满又报考宁海师范学校,想不到又没被录取。两次名落孙山,她仍没退却,更不甘心命运对她的捉弄,在同学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先赴三门师范寄读,后又折返宁海师范续读,虽是一波三折,可少年意志得到了磨炼。
四十年代的宁海师范学校,生活极为艰苦。据胡瑞菇回忆:开始她寄宿在学校,没有床,睡地铺,一张草席一条被很简单;学校的早餐,一桌人仅一只菜和一碗汤,菜是咸菜,汤是酱油汤或盐汤,吃饭动作慢一点,菜就没了;到了夜晚,肚子饿,同学们就让我到食堂偷剩饭充饥;不久,被校方发现,不但挨了批,剩饭里还被掺上了生米。
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胡瑞菇还经常相约几位同学爬到学校大礼堂的阁楼去“开夜车”,在阴暗的灯光下时常复习到深夜。
1948年秋,胡瑞菇经同学介绍结识了城区地下党负责人孔扬,不久便加入到地下党组织,为安全还改姓名为金若芝。党组织在学校成立了“卓娅”小组,其任务是:阅读进步书刊,团结进步同学,传播革命思想,参加地下党的秘密活动。
其间,胡瑞菇还承担着刻蜡纸的任务,经常抄刻领袖的重要讲话、游击区战报和传单到夜深。那时书籍少,油印资料犹显珍贵,大家如获至宝,暗地里互相传阅。
夜幕下,胡瑞菇还经常和同学们去张帖革命标语、散发传单。有一次将标语帖到了同院居住的国军连长家门口,第二天发现后气得他暴跳如雷,大骂勤务兵不给力,而同学们却在暗地里拍手称快。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白色控布中开展地下组织活动,可谓是危机四伏。学友邬时逸和林爱琪,就是在去宁海西乡参加游击工作、夜宿辛岭塘尾巴联络站时,被人告密而英勇牺牲。学校的不少老师和同学也惨遭反动当局的逮捕。
新中国成立那天,县里开展庆祝活动。胡瑞菇和同学们组织了秧歌队,扮成了工人、农民、解放军和学生,随游行队伍兴高采烈地从西门跳到了东门,还在校门口合影拍下了最具历史纪念意义的合照。
胡瑞菇说,在宁师读书最庆幸的是加入了地下党组织,这是她人生最大的转折。
年轻时候的胡瑞菇
参加土改  尽显个人才华
1950年7月,19岁的胡瑞菇师范刚毕业,就被党组织委派到浙江省干校去学习。这期干校是培养“土改”干部,三个月结业后,胡瑞菇被台州地委组织部分派到黄岩、温岭等乡村的土改工作队,开展农村土改工作。
“土改”,就是要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驻村后,胡瑞菇夜以继日地开展了访贫问苦、发动群众、划分成份、斗争恶霸地主、分配土地、总结土改成果等一系列工作。
那时,土改队员觉悟高,政治性强,胡瑞菇因出身在地主家庭,为了不影响工作,便痛下决心,与地主成份的父亲划清了界限。
“土改”工作包罗万象,不分白昼,是项高强度的工作。胡瑞菇由于体弱,经常出现头痛体虚等症状,却从来轻伤不下火线。有一次,由于劳累过度,昏倒在厕所旁,幸得同志们发现,连夜送往温岭抢救才脱离危险,苦得同事们忙碌了一夜,让胡瑞菇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同志间的友情。
新中国成立不久,反动残余势力和土匪活动猖獗,“土改”工作队还肩负着剿匪反霸任务,于是每个队员配备了步枪,几发子弹,胡瑞菇和土改工作队员与土匪之间还有过几番直面较量。
在路东乡土改中,胡瑞菇不但分管一个村,还主管全乡的妇女工作。她号召妇女们要解放思想,还教妇女学唱解放歌,培养了不少妇女积极分子,让她们在土改中发光发热。
土改结束时,胡瑞菇撰写的“发动妇女参加土改”的总结材料,被作为典型转发;在岙环乡撰写的“发动群众搞好土改工作”的总结材料,台州地委副书记杨心培汇报听取后,并在集训会上作经验介绍。
土改结束后,胡瑞菇领到了上级发给的精美纪念章,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作为永远的纪念。
中年时期的胡瑞菇
天作之合  和老葛走到一起
老葛便是原浙江省省长葛洪升同志。他生于1931年,山东莒县人,南下干部,时年19岁,是土改工作队的队长。
刚到工作队时,胡瑞菇对葛队长的印象是:年纪轻轻,体型消瘦,说话细声,操山东口音,爱抽土烟斗。当时有人不服他,可时间一长,觉得他为人随和,思维敏捷,讲话很具逻辑,群众反映较好。
在花街乡土改工作队,只有她和葛队长是党员,又是党支部成员,为此经常在一起开会、谈工作和商讨党内事务,次数多了,走得密了,被大家误以为在处对象,谈恋爱。
那时有规定,土改时期不能谈恋爱。据胡瑞菇说,那时她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压根儿没那心思,我俩只是上下级关系。只是到后来,当老葛问及我的预备党员为啥还不转正时,因我当时不懂转正程序,事后才补报转了正。打那后,对老葛有了更好的印象,觉得他办事认真,心地正直,能关心体帖人,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1951年8月,土改结束后,胡瑞菇和葛洪升双双被调到地委秘书处。调之前,李生(领导)来找谈话,胡瑞菇就实话直说:不是有人说我俩在相好吗,为何还调在一个单位?李生笑着说:正因为人们说你俩在相好,现在土改结束了,调在一起不是更好吗。直说得胡瑞菇无话可说,似乎是默认的样子。
同在一个单位上班,接触机会就多。老葛便主动相约,常在周末邀请胡瑞菇外出去游玩,去看电影,俩人乐趣多多,终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1953年初,当胡瑞菇调往台州大众报社工作时,俩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胡瑞菇说,老葛根子正,人品好,政治可靠,愿意和他结为终身伴侣;葛洪升也向地委组织部作了汇报,获得组织上的同意。
同年春天,便选定在“三.八”妇女节结婚,却因苏共领导斯大林突然逝世,为了沉痛哀悼,推迟到了4月18日。
结婚那天,没有七彩的灯,没有醉人的酒,婚礼很简单,秘书处的同志们欢聚在地委的小会议室,吃着喜糖,有说有笑热闹了一番,即为婚礼。新房里没有新床、新被,新郎新娘没有新婚礼服和鲜花,也没拍结婚照,更没婚假。翌日是星期天,因工作忙俩人都去加了班。
胡瑞菇说:“那是个火红年代,我们追求的是革命理想,个人事小,国家为重,我俩彼此情投意合,工作愉快,足矣!”
胡瑞菇(中)与大弟、弟媳在一起
 丈夫蒙冤  家庭遭连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了工作,胡瑞菇追随着丈夫,从台州到杭州;从杭州到新安江,已几度调动搬迁。
1966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水电部决定调老葛去贵州水电九局担任政治部主任。于是,举家又一次搬迁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猫冲四级电站工地,一家8口老小住进了仅20多平米宽、且四处漏风的一间油毛毡房。
千里迢迢,长度跋涉,到严重水土不服的荒凉之地,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可胡瑞茹没叫一声苦,也没抱一声怨。面对单位领导的谈话,她还乐观地引用了军营流行的一句话:“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安家。”
可世事难预料,人生无坦途。就在到达贵州不到三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文革”运动席卷而来,老葛受到冲击、诬陷,被打倒了。先是“3.15”交权,被打成“执行资反路线急先锋”,还挂上“三反”分子牌子;到后来愈演愈烈,帽子越戴越大,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还限发了一半工资,批斗逐步升级,成了主攻对象,揭批的大字报帖满了工地,还头戴小丑高帽、身穿纸花衣,三天两头的游街批斗,人身也遭到严重攻击,时常是遍体鳞伤,好几次被送往医院。
这种非人般的折磨和煎熬谁能挺得住呀!同被批斗、家住隔壁的电站党委副书记车仁光,就是被逼迫得走投无路,在家里悬梁自尽。而老葛个性顽强,不甘心屈服,坚信上级党组织一定会弄清是非,为他雪耻,还他一个公道,因而坚强地挺住了。
丈夫受迫害,为妻的肯定没有好日子过。在这长达六年的煎熬中,胡瑞菇被边批判边工作,先被分派做房屋修理事务,规定每天还要学习、批判、写检查,要下班组去参加三班制劳动,后来又调到了“五七”战斗队,直到“解放”。
在苦难和煎熬中,胡瑞菇既要承担起家的重任,还要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和外界的压力。可她以惊人的毅力,与苦难作抗衡。她坚定地说,在白色控布中我没倒下,在社会主建设中我没后退,眼下国家遭难,我们受些罪不足为奇,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是呀!就是这一坚强的信念,在支撑着胡瑞菇在逆境中顽强地忍受,并从容不迫、坚定不移地走向未来。老葛冤案平反后,胡瑞菇跟随着丈夫,响应党的号召,以崭新的观念,开拓的精神,奋进的意志,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
翻阅着《如烟往事》,我们在胡瑞菇如烟的往事中,找到了她的闪光点,那就是对党的“忠诚”。
不是吗,就在2002年9月23日,时年古稀的她,仍关心着国家的电力发展事业,在《电力报》上撰文道:“国家建设需要电,人民生活需要电,我们要永远铭记电站建设者的艰难困苦和汗马功劳,人人珍惜电,爱护电,节约电,让撒落在祖国各地的一颗颗明珠,更加绚烂夺目。”

注:三反:指反对文革、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毛主席。

胡瑞菇故居上造起的新楼房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0)

相关推荐

  • 【辽北老故事】一地委关于冬季攻势中工作的补充指示

    一地委关于冬季攻势中工作的补充指示 1947年12月18日 冬季大攻势已经开始,各县已进入战争动员,跟随战争组织可能的与武装力量进入自己阵地,开辟新区. 为有效的跟随攻势的发展,并有效的开辟新区,创造 ...

  • 「辽北老故事」刘瑞森同志一月六日在一地委 土地会议上总结(部分)

    今后工作与领导问题 --刘瑞森同志一月六日在一地委 土地会议上总结(部分) 刘瑞森 (一)地区的特点和新任务 一分区是前沿根据地,大反攻中沈阳外围的战场.后一特点,在目前最突出,影响一切,敌现在沈阳外 ...

  • 李先念褒奖的互助合作社

    王先进 牛军 昔日群力合作社,今日当阳开发区.张智明摄 引言: 1950年,当阳翻身农民搞土改,分了地主20多万亩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但是,缺耕牛.缺农具.缺劳力,成了许多农家的普遍问题.这时,有个 ...

  • 一支早熄的蜡烛(一)——王平凡在华县的最后两年时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支早熄的蜡烛(一) --华县县委书记王平凡 作者 邵拉雄 蜡烛曾以自己全部光亮无私奉献, 人们常因蜡烛的熄灭而伤感, 对于一支早熄的蜡烛, 谁不深感痛惜和思 ...

  • 1950--1953年土地改革中的老照片

    恩德1950--1953年土地改革中的老照片2020-07-22 阅读1854 1.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一匹马,一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2.群众在观看划分阶级成分的第一榜 3.多少年从未养过一头牲畜的雇 ...

  •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一淮镇中街村孙鸿泉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们都是淮镇人之十一 淮镇中街村孙鸿泉  孙鸿泉:男,汉族.1928年4月13日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人,(原为西排).1945年8月 ...

  • 【辽东三地委】难忘的日子(三)

    三 放手发动群众,是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根本.为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我党自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接收沈抚地区以来,十分重视发动群众的工作.鉴于当时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日伪残余势力和反动的 ...

  • 【重阳节特刊】詹步行轶事

    追忆似水年华 陈去生 记忆 时间 作者于1953年 爱情 友情 亲情 詹步行(1913-1986),浙江宁海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宁海县委 ...

  • 急性土改

    急性土改 1947年9月11日,洛宁分为洛南.洛北两县后,迅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那场土改运动在豫西新解放区是同步进行的,各地所提口号.执行的政策.工作方法.时间进度都基本相同.史称&q ...

  • 【法库人物】屈平传纪

    屈平,1903年7月26日出生,法库县十间房镇赵贝堡村人.1911年在丁家泡小学读书一年.1912年至1922年,在家乡给地主家放猪.放牛.种地,1923年至1927年,给地主家扛活,1928年至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