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想当北大学生没考上,却被聘为北大教授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梁漱溟是一个怪人。他自称一生有四个“没想到”:最讨厌哲学,没想到教了哲学;没学过孔子,没想到讲了孔子;没读过大学,没想到教了大学;标准的京城人,没想到致力于乡村工作。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北京的官宦世家,系出元室梁王,先祖为元世祖第五子忽哥赤。贵族出身的梁漱溟,自幼就乐于思考而拙于动手,6岁那年,家人喊他起床,却听他气愤地喊道:“妹妹不给我穿裤子!我怎么起床?”6岁……妹妹……
能考上诸如北大那样的名校,是天下有志青年的共同梦想,梁漱溟也不例外。他6岁进入中西小学堂,13岁考入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报考北京大学却未能被录取,深感不服气的梁漱溟曾经公开宣称:“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去当教授。”
这原本只是失意少年的一句豪言壮语,没想到日后竟然成了真。
梁漱溟求学不顺,仕途却很是坦荡,弱冠之年便当上了内阁司法总长秘书,可是他偏偏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母亲去世的缘故,曾几度想要自杀。后来为了开解,便开始潜心佛法,做了一位坚持吃素的居士。
1915年,梁漱溟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1916年,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诚邀梁漱溟到北大教授印度哲学。
就这样,没有考上北大的梁漱溟,直接当上了北大教授,这一年,他年仅23岁。而且,当时的梁漱溟,正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想当和尚,寺庙没收,北大收了……这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
在北大任教期间,梁漱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的哲学课,注册的听课生是80人,结果真正来听课的学生有200多人,不得不移到大讲堂授课。这样的火爆程度,纵观整个北大,也只有蔡元培和胡适的课能与之相提并论了。
至此,梁漱溟都还只是专注于佛法和哲学,至于后来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其实是“半路转行”。
1918年,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对世界的彻底绝望中跳湖自杀,自杀前他曾问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但是,梁济还是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对梁漱溟的打击很大,由于父亲是前清文官,曾多次劝导儿子读儒学,所以梁漱溟从此开始研习儒学,以完成父亲的遗愿。
无论是哲学还是儒学,从开始涉猎到学有所成,梁漱溟都是用了极短的时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个天赋异禀的人。
不过,梁漱溟自认是一位思想家,而非学问家,因为他一生只关注两件事: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
1924年,31岁的梁漱溟从北大离职,随即前往山东推行一生最大的理想——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认为,“乡治”是中华民族自救的根本出路。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梁漱溟确实很有眼光和远见。
至此,梁漱溟一生中的四个“没想到”全部讲完。余后的60多年里,他的生命里又发生了更多传奇故事,只是,件件敏感,无法一一呈现。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弥留之际,这个“怪老头”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太疲倦了,我要休息!”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