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南把鹅叫戆鹅|原乡

(戆鹅,也叫白乌龟,鹅。摄影:一枝一叶0519兄)

江南故乡常州无锡等地,除了把鹅叫作白乌龟外,鹅还有一种叫法,叫戆鹅。

吴方言中,是很少找得到像戆鹅这样如此贴切的现代普通话和汉字来指称一种东西的。

用戆来称鹅,吴语中大约是从了音意。

汉语中,戆字发gang音,而这音与鹅的叫声接近,鹅通常都是“戆哩戆哩”地叫唤。

《说文》解“戆”,愚也。通常称呆傻冒失鲁莽有棱角为“戆”,吴语中有“戆头”之谓,意为一个呆傻愚顽倔强的人,褒贬两用,常有明贬实褒之意。

呆傻是鹅的性格。这大概是从鹅行动蹒跚,反应迟缓而来。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段,英台不断暗示提醒山伯自家是女儿身未果,不由得气恼地唱了句“他就是一只呆头鹅”。

鹅还有一个性格,就是愚顽倔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千古传唱,但骆宾王只写了鹅在水中仪态优雅美观的一面。鹅平时在陆地,更多是呆傻,还有愚顽倔强一面。养过鹅的人知道,鹅平时喜欢伸长的脖子,拧来拧去的,尤其是追逐时,更是如此。我觉得用现代那个俗话“拧巴”来形容,无论形意,尤为贴切,戆鹅是真正的“拧巴”。

当然,从倔强拧巴一面,还延伸出了戆鹅鲁莽冒失一面。鹅好斗,见到陌生人,先是“戆哩戆哩”乱叫一通,接着伸长脖子“掠人”,尤其是追逐陌生的小孩,常把小孩追得乱哭乱叫,被它掠上,还挺疼的——这是鹅最具攻击性的一面。不过,戆鹅从来不会攻击自家人,所以过去有说养鹅有看护门卫之意,也不用担心被人偷走,跟养狗一样。我记得小时候看一部反特电影,忘了名字(好像叫古刹钟声),说的是特务,躲在山上道观里,观里的老特务养了几只鹅做警卫,生人一接近,鹅便“戆哩戆哩”叫唤,就像预警一般,观里的特务便迅速转移。这一桥段,我印象极其深刻。

但是,尽管戆鹅有此能耐,但却也很鲁莽。它除了喜欢追逐陌生人外,还好与狗斗。家养的土狗大多有些怕戆鹅,常被鹅追逐,大概是仗了自己那长脖子,打起来有先手之利。不过,戆鹅这算冒失楞头青做派,全不知道土狗厉害起来,一寸短一寸险,一口就能咬断戆鹅的脖子的。幸好,土狗通人性懂事,知道戆鹅虽戆,却是有主家养的,也就不以其为死敌了,不像戆鹅,总是得理不饶人似的。

我少年时代家里养过戆鹅,养戆鹅比养狗经济。鹅吃青草,放鹅时只要把它赶到地里,它自己便会掠草自养。而且,戆鹅还会生鹅蛋。鹅蛋不仅个大,还可以当药引。故乡土方子,蚕豆花蒸煮鹅蛋,据说可以安神,治疗神经性头疼。而在端午节拥有一枚鹅蛋,是所有江南儿童少年旧时的梦想——在端午节斗鸡子的童年游戏中,一枚鹅蛋是能够让全村所有对手臣服的,打遍全村无敌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家的戆鹅从来没有生过蛋,我曾经所和弟弟们共同拥有过一只鹅蛋,来自舅舅家送的。

我们村四周虽然多河塘,但养鹅的并不多。前黄往南的寨桥灵台,因离滆湖(西太湖)近,养鹅人家颇多。如今常州十大土菜中的第一名菜,就是寨桥老鹅,也算是戆鹅为故乡做出的另一个贡献。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