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次水稻可收获两季,“再生稻”来了,一次播种、两季收获
在晋代郭义恭所编著的《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稻)“获讫,其根复生,九月熟”。《文献通考》中称:“开元十九年(731),(扬州)再熟稻一千八百顷,其粒与常稻无异”;《宋史》中也称:“元丰六年,洪州七县稻已获,再生皆实”。其实,这些都是关于种一次水稻可收获两季水稻的记载。而这种种植一次可收获两次的水稻被称为“再生稻”。
所谓的“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未收割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技术操作上要求,收割水稻时只收割稻株的三分之二,将下部的三分之一留下来,并重新开始施肥培育,让稻株在短时间内再长出一季稻子。
这种“再生稻”具有增产增效、生育期短、米质优、省种、省工、节水等优点。是一种“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的水稻栽培“新”方式。
说这种水稻栽培方式“新”,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方式在历史上就有,只不过后来再也没有人采用这种方式种植水稻而已,所以,不能说这种水稻栽培方式属于“新”的方式。
近几年来,在粮价低迷、劳动力成本以及种田成本上升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开始重新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并且,稻谷产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018年,安徽白湖农场曾进行过500亩“再生稻”种植示范,经专家现场测产,头季稻的亩产达到了642.5公斤,而“再生稻”的亩产也已经达到了409.9公斤,两季平均亩产达到了1052.4公斤。而在广西灌阳,“再生稻”两季总产竟然达到了1561.55公斤/亩,创出了世界“再生稻”高产纪录。
据统计,我国南方稻区共有1.6亿亩单季稻田,在这1.6亿亩单季稻田中,适宜发展“再生稻”种植的稻田约有5000万亩,这5000万亩适宜发展“再生稻”种植的稻田分别分布在福建、四川、重庆、江西、安徽等省份水稻主产区。
据安徽的一位“再生稻”种植户介绍,她所种植的“再生稻”第一茬亩产为650公斤,第二茬亩产200多公斤,比种“一季稻、一季油菜”多增收200元以上。
这位“再生稻”种植户同时介绍说,“再生稻”的第二茬每亩只需要施尿素7.5公斤和配方肥5公斤即可,也不需要施用农药。因此,种植成本比较低。另外,“再生稻”的米质、口感都优于头茬稻。
由于“再生稻”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再生稻”示范推广工作在安徽省江淮以南至沿江江南稻区迅速展开,2019年,这些地区仅仅种植了“再生稻”30万亩,而2020年时,“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就猛增到了80.2万亩,而且,很多地方已将“再生稻”的推广工作当成了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
时下,我国的粮食价格还比较低,而种粮成本却并不低。因此,农业生产只有创新才能够增加收益。虽然说“再生稻”不是一种创新的技术,但如果能够把古人不用的技术重新利用起来也是一种创新。希望种植单季稻地区的农民朋友们都能够学习一下种植“再生稻”的种植技术,以便为自己找一条创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