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少年最爱捉上水鱼|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场景不完全相应,意思而已)

故乡正在梅雨季节。

一早,我初中的同桌也是高中同学的杨继泽君,提醒我,可以写篇水渠里捉上水鱼的江南旧闻了。

一下子,少年时代黄梅天赤脚在水沟里捉上水鱼的影像,恍若眼前。

我写《少年最爱黄梅天》少年最爱黄梅天|原乡时,写黄梅天捉鱼,曾简单提到捉上水鱼。

梅雨季节,故乡常常雨连着雨。晚上一夜大雨后,河水已经漫溢到晒场、低秧田、河泥塘,而地势略高的地方,大小水渠沟里,水声哗哗,激流奔涌,甚至,河岸边菜地的垄沟,也自发形成了一道道水流。

少年的心最易被梅雨骚动,尤其像我们这样打渔人家的少年。因为这正是少年捕鱼大显身手的时候。

天还没亮透,少年就心急火燎不用催促就爬了起来,毫无倦意,找张塑料薄膜雨披一套(父叔一代,没有雨披的时候,他们通常穿的是蓑衣),左手拎只网眼较小的竹篮和一根竹棍,右手拿着或右肩扛着“海斗”(尼龙绳编制的捕鱼小网兜,用铁丝或篾圈口,竹竿作柄),光着脚,冒雨出门了。

这个时候,田野上还见不到几个人,但路上泥泞,走有草的地方,茅草扎脚心也不觉得,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先把村子周围几条河边上的水渠里的上水鱼捉了!要跟周围几个村子的同龄人甚至大人抢时间,所谓兵贵神速。

上水鱼是什么鱼?

多数鱼喜欢活水,活水富氧,食物新鲜,又能借助活水“冲澡”。黄梅天,故乡的天气闷热,河塘水色混浊,河塘里空气不足,而好多鱼,也正好也是产籽的时候,俗说“消籽”。所以,这些鱼对活水有着天然的追求。

黄梅天一下大雨,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沟渠里哗哗的水声,则正好吸引了鱼儿前赴后继过来,鱼都会沿着流水的沟渠,逆水奋力上游,都有鱼跃龙门之志(其实真实原因,不外乎我前面所言),这些逆水而进的鱼,故乡俗称“上水鱼”。

小沟渠上水鱼最多的,就是鲫鱼蹿条,一夜之后,许多沟渠里从河塘逆水游上了很多小鲫鱼蹿条鱼,少年不知道这些鱼想过顺水回游没,想来没有,因为这些鱼不停地与水势争斗,为的是游向更远处;少年也没有这个心思去想。

少年的心思,完全被沟里潺潺流淌的水流吸引住了,不,确切地说,是被隐在水中的上水鱼吸引住了。

少年瞧准沟渠下游靠近河塘边的一处地方,迅速把海斗插进流水中。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一个乡下少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判断:位置合适,靠近河塘,这有利于一网打尽,若离河塘远,估计会漏掉很多鱼;位置地形合适,与海斗宽度相距不远,若两边留出的空间太大,鱼容易溜走;插入时讲究眼疾手快,海斗插入流水中,动静容易惊扰上水鱼,把它们吓回跑,所以插入要快,同时光脚入沟渠,双脚分列,堵住两边空隙,然后用手把海斗扶正插实,再扒拉边上泥土筑坝,把双脚站立处用泥巴和草堵上,只让水从海斗里溜走。

若水势较大,就用竹棍撑住海斗。

然后爬上来,到上游处,用泥巴筑坝,把流水堵住,如果水势过猛过大,筑不了坝,就光脚在沟里从上往下赶水,其实就是赶鱼,把沟渠里的鱼都赶进海斗里。

若是小沟渠,上游筑好坝后,随着水势渐衰,沟渠里常有鱼没来得及顺水而下,白乎乎的身子躺在沟渠底的水草上,张合着嘴,全无逆水进取的精神,很是可怜样。而海斗里,早就挨挨挤挤,全是小鱼了。

拎出海斗,往篮子里一倒,活蹦乱跳的,全是鲫鱼蹿条,偶尔也会有黄鳝泥鳅甚至鲶鱼!

看着收获,少年满心欢喜。

当然,难得时也会遇上不怕水的火赤练蛇。但少年不怕,火赤练不是毒蛇,只是会感到有些恶心,与收获相比,这一点都不算什么。

捉上水鱼时,若无海斗,通常割草用的篮子,同样可以,使用起来跟海斗一样。

捉完一条沟渠的上水鱼,天色还不算太亮。少年回身上游处,用棍子一掘,把泥草坝掘开,水势汹涌,奔流而下,很快,沟渠里毫无刚刚打过一仗的痕迹。晚起的人不知,再次来到沟渠里想捉上水鱼时,常常会觉得奇怪,怎么几无收获?

无他,上水鱼大多都是晚上或凌晨摸黑逆水而动的。

少年拎着丰盛的收获(鱼还在篮子里折腾),看天色还早,便会找其他熟悉的沟渠,继续捉上水鱼,若不早了,则赶紧回家,洗漱之后,还要上学去。

这样的生活,在我的少年时代,年复一年,每年都一样,但我从来没有厌倦过,相反,总是乐此不疲,陶醉于中,即使上学放学路上,看到一条通向河塘的流水的沟,都有捉上水鱼的冲动。

上水鱼还有一种捉法,就是张退笼,一种用篾制成的捕鱼工具,内有倒置篾片,以防鱼进去后逃出来。把头朝河塘,尾冲水来方向,通常用竹竿插住,埋在沟渠里,上面覆上草和泥,鱼逆水奋进时,钻进退笼,便出不得了。张退笼捉上水鱼,通常是晚上大人做的。

在我的少年时代,化肥农药在农村使用还有限,河塘里野生鱼极多,鱼虾也是极其的鲜美,黄梅天时,不仅水沟里,连秧田里都有鱼虾翔游。不过,我小时候爱捉上水鱼,不为吃,只为捉——父亲是打鱼高手,我家不缺鱼缺油盐,所以故乡俗称砍柴富捉鱼穷,我小时不喜欢吃鱼,但喜欢捉。捉鱼成了一种游戏,一种生活方式。

自我往上,在故乡生活的一代代人,大概都有我这种捉上水鱼的经历。但如今,这种生活早已不再。

河道或填埋堵塞,或污染,鱼虾少见,至于黄梅天的上水鱼,已经成了一种传说,一种凄凉而美好的回忆。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0)

相关推荐

  • 新市古镇:梅雨涨溪逆鱼肥!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古镇:梅雨涨溪逆鱼肥! 作者:张明儿 上星期,新市古镇进入了江南特有的黄梅多雨的汛期,河道水盛,鱼多且肥.根据以往经验,这段时间苕溪水 ...

  • 《做黄梅》

         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每年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 "出梅"最早的在每年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每年可达到一个 半月.       ...

  • 【西散原创】张景生作品 | 难忘少年时代捕鱼乐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到夏天,我们村西的小河旁每天都有十几 ...

  • 江南秋收后,少年最爱挖黄鳝|原乡

    小时候,秋收之后的傍晚,我和弟弟都很喜欢背着竹编的黄鳝篓,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到处去挖黄鳝. 天气有些清凉,但光脚踩在收割后不久的稻田里,软绵绵地,软泥钻过脚趾间,凉凉的,痒痒地,感觉奇怪却很好. 稻 ...

  • 少年最爱偷山芋|原乡

    "小时候谁没偷过山芋!" 酒桌之上,一份五谷杂粮里有几块红薯,我向围坐一圈的故乡兄弟感叹. 众皆点头.都是乡下农家子弟出身,就算书呆子也干过偷山芋的事吧. 迅哥儿和乡下的朋友乘船去 ...

  • 少年最爱黄梅天|原乡

    故乡初夏时,通常会进入黄梅天. 油菜籽.麦子刚抢完,梅雨即来.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器物发霉,此时地里正要做秧田准备莳秧,所谓"稻要落雨":晒场上要做酱,既要雨生的霉菌,也要太阳 ...

  • 少年都爱掼冬瓜|原乡

    (图片来自网络) 故乡已近烈日炎炎的夏天,突然间想起掼冬瓜来. 像我这般年纪,以及比我更年长的故乡男人,都应该记得"掼冬瓜"这个词.我们在京工作的同学兄弟们,一提掼冬瓜,总是兴高采 ...

  • 少年最爱采野菱|原乡

    (按,弟妹昨天发了两张自家小池塘里菱棵的照片,让我想起自己写过的关于菱的两篇文章,既是对故乡童年生活的追忆,也应该算得上是美文吧,翻检出来,以飨驻君.此为第一篇采野菱.) 小时候的夏天,正是野菱当红时 ...

  • 少年最爱秋后打田鼠|原乡

    小的时候,虽然困苦,但小孩们似乎永远都能随时随地找到生活的乐趣. 打田鼠,就是我小时候一种残酷而又让人兴奋的游戏. 秋收之后,只剩下稻茬的地里还有些松软. 还没来得及翻耕的地里和田埂上,杂草蔓延. 牛 ...

  • 少年曾爱煎糍团 |原乡

    我爱吃糍团,虽然已经好多年没有吃到母亲做的糍团了. 大概是05年秋天,母亲还在北京给我带孩子.有一天晚上回家,母亲笑眯眯地跟我说,朱学东,猜猜,今天我给你做了什么? 从咸粥到馄饨到团子,从糖醋排骨到母 ...

  • 呼吁爱往上走/燕子

    文/燕子 呼吁爱往上走 我读了一篇文章<爱往下走>,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是啊,我们那么伟大那么无私的爱都给了孩子,给父母的只是微乎其微. 我们对 ...

  • 《新华报童》以音乐剧视角,点燃少年澎湃爱国情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音乐剧<新华报童>,称得上是这个五一假期的最大惊喜.原以为以爱国故事为背景的<新华报童>会充满主旋律气息,但不落窠臼的摇滚与rap音乐再加上动感街舞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