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体里,装着一座绿色森林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
1974年8月,美国知名家居杂志《美丽家园》(House Beautiful)探访了美国演艺界传奇演员、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当时位于加州的豪宅。
左:图中央即加莱的经典款“东方风”橱柜,柜中还摆放着数件新艺术玻璃藏品。右:《美丽家园》1974年8月号封面的芭芭拉·史翠珊。
藉由这篇旧文,我们仿佛能看身着丝缎长袍的史翠珊游走于华丽居室中,同时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娓娓道来,那是作为新艺术及装饰艺术风格艺术品资深收藏家的芭芭拉·史翠珊。
在她家中,芭芭拉最心爱的一个橱柜出自法国新艺术时代南锡派代表——埃米尔·加莱的工坊,加莱设计的水晶瓶也是她所珍爱的藏品。
芭芭拉收藏的两件埃米尔·加莱水晶瓶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洽购
诗人加莱
埃米尔·加莱是新艺术运动中法国南锡学派的领军人物,与雷内·莱俪并称“玻璃诗人”,却是比莱俪更早在玻璃上探索工艺美之极致的先驱。
奥赛博物馆中收藏的加莱葡萄藤与花卉画稿。1877年,作为艺术家和植物学家的加莱当选为南锡地区中央园艺学会秘书,足见他对植物和自然景观的兴致与研究。
“我们的根,深深扎在林木之中
——在溪流河岸,在苔藓之间”
加莱于1877年正式接手家族工坊,他的才情和突出的个人风格很快受到瞩目。
在世博会上,加莱敏锐地注意到了英国人带来的工艺——雕花玻璃(Cameo glass),从此,加莱也走上探索新工艺和艺术语言的漫漫长路。
——埃米尔·加莱
加莱的另一灵感其实来自于家具中的细木镶嵌技艺——这也是他工坊绝学之一。这种制作过程极为繁复,要求匠人必须具备高超娴熟的技艺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其繁复细致,即便在今天也仍是一种很难重现的技术。
加莱的细木镶嵌作品与大都会博物馆中收藏的加莱水晶瓶。他将细木镶嵌工艺流程套用到玻璃上,即将烧至半流体状态的彩色玻璃饰件覆盖在同样处于半熔融状态下的玻璃主体上,打造出朦胧且带有浮雕效果的表面肌理,烧制成形后再通过酸蚀勾勒纹样的轮廓和细节。
1901年,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加莱与Daum兄弟、雷内·莱俪一起,创建了著名的南锡学院(L'Ecole de Nancy),加莱本人就任第一任主席,这个学院也成为法国新艺术运动达到巅峰的标志之一。
如今,远离巴黎的法国南锡派博物馆依然是新艺术爱好者的“圣地”。博物馆中仍摆放着埃米尔·加莱100年前设计的花瓶。
南锡遗珍
淡淡粉色,映照绿叶下紫藤的浪漫粉紫色调,充满动感的枝条让人感到清风拂面。捧在手中,细细欣赏,就能读懂“玻璃诗人”的独特词句。
如果说这款加莱作品的色调像映着落日天空一般浪漫,另一款蜻蜓主题的作品,则仿佛满身湿润的气息。
这一玻璃艺术珍品,也以南锡派闻名遐迩的琉璃脱蜡法打造,水边植物与蜻蜓身上,有如玛瑙雕刻一般的细节,仔细观赏,更如步入荷塘,夏日雨后清风徐徐而来。
这次,一尊开着妍丽花卉,有着大理石般纹路的花瓶,也来到我们眼前。
莹莹透光的瓶身上,斑驳的橘黄橘红纹路,恰恰体现了加莱对玻璃制作者“捏造自己的玛瑙、大理石与水晶”之力的宣言。
而那开在瓶身的嫣红之花,在这大理石纹的衬托下,仿佛正迎来如火的落日,一幅明朗灿烂的自热景色,以独具一格的玻璃工艺,凝固在此。
南锡派已是过去,幸而还有作品为我们留存新艺术时代的非凡之美。这些作品,有如一首首自然之诗,仍可继续传颂;也如一朵朵璀璨之花,穿过数百个日日夜夜,等你来摘取。
法国南锡派创建者埃米尔·加莱
及Daum工坊水晶瓶
收藏新艺术时代南锡派珍品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洽购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