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末的泰山兵与泰山贼你有多少了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汉末兵戈四起,不止迎来了群雄并起,地方也出现了众多贼寇,一般是由宗族乡党组成的。恰好上一篇提到了凉茂,本篇也顺势来聊聊泰山兵,或者泰山贼。

泰山有时候在史料中被称作“太山”,连接兖州、徐州、青州,这给贼寇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掠夺完百姓就可以躲入山中。泰山贼有名有姓的一共五位:臧zāng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都是泰山郡本地人士。

臧霸的经历颇为传奇,他的父亲臧戒本来是狱掾,因为不愿意听太守命令擅杀罪犯,被太守倒打一耙抓入狱中。时年18岁的臧霸,集合了宾客数十人,在押送途中就将自己的父亲劫了回来,父子一起到徐州东海郡避难,臧霸也因此以勇壮闻名。名声往往是召集队伍的重要因素,一个默默无名之辈也没什么人愿意投奔,除非待遇丰厚。

等黄巾之乱爆发,臧霸先在陶谦帐下待了一阵,随后拉上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臧霸自己作为屯帅。等吕布击败刘备鸠占鹊巢时,臧霸等人就暂且归附于吕布。但本身臧霸和吕布是有过矛盾的,比如臧霸曾洗劫过琅邪,而琅邪相萧建在不久前还向吕布进贡过。后来吕布去给袁术、刘备劝架时,就表现除了对泰山诸将的忌惮,怕他们转头就倒向袁术,这才一定要救援刘备,也侧面说明了臧霸等人的影响力。

“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三国志·武帝纪》

泰山确实出现过不少贼寇,早在汉桓帝时期就有公孙举等人在泰山作乱,导致泰山郡郡兵规模常年保持在1000人以上,但也压不住乱象,他们在彼时被称为“剧贼”,后来诸葛亮也享受过这个待遇,其实诸葛亮在泰山也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的父亲诸葛珪曾是泰山郡丞。顺便,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在泰山华县遇害的,巧的是臧霸就出生于此,应该是曹嵩的遭遇可能与泰山贼有些干系。

凉茂被调任泰山太守就是因为当时盗贼频发,他在任上的治理确实卓有成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姓们都愿意拖家带口迁徙过来,可见泰山贼在此时有所收敛,但不代表凉茂根除了泰山贼。等到吕虔上任,要面对的是袁绍收编的郭祖、公孙犊等人,吕虔一方面把自己家兵带到了泰山,另一方面就是广开恩信,诱使郭祖及其部下走出大山,投入曹操阵营。

吕虔挑选了其中健壮者,补充到军队中,这些人大多久经战阵,只是缺少正规训练,但不妨碍他们被认定为精兵。这支队伍在和济南黄巾作战时,接连交战了数十场,可见其韧性之强,同时泰山兵的成绩也闻名诸郡。

不过“泰山兵”这个名头要来的更早,这至少要追溯到鲍信、王匡身上。先提三国时期的几个泰山人:王匡、鲍信、鲍勋、于禁、高堂隆,再加上臧霸等泰山诸将,以及著名的泰山羊氏。早在黄巾之乱时,王匡是何进府掾吏、鲍信是骑都尉,都在何进帐下讨饭吃,何进曾派遣他们两人回乡募兵。

鲍信招募了千余人,其中就有于禁,王匡则带回来五百强弩兵,不过《英雄记》里提的是“徐州”,但又说王匡是回到本郡募兵,所以这里的“徐州”应该是“兖州”的误写。后来作为河内太守的王匡参与讨伐董卓时,曾屯兵河阳津,或者说孟津,他派遣的兵马就是泰山兵。

“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

何进也没能坚持鲍信带着一千泰山兵回京,鲍信只赶上了董卓进京,也没能劝动袁绍,鲍信就回乡养精蓄锐去了,还招募了足足2万兵马一直到酸枣会盟,鲍信才起兵响应曹操的号召,鲍信在汴水之战负伤,随曹操讨伐黄巾时战死。

于禁曾在鲍信军中摸爬滚打的,案于禁本传,他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恰恰是鲍信迎曹操为兖州牧时,因此于禁可能在鲍信逝世后接手了泰山兵。此外于禁是自带兵马加入曹操阵营的,汉末重视宗族乡里之间的情分,同乡好友抱团投身军伍也很常见,张辽帐下会有吕布的余部,徐晃帐下也有白波军余部,乐进也曾回本郡募兵。

折损了鲍信,曹操也迎来了青州黄巾,从中挑选出了青州兵,有得有失呐。从史料上来看,于禁和青州兵是有矛盾的,在曹操败给张绣时爆发过一次,这可能就是泰山兵与青州黄巾交战时留下的恩怨,泰山兵一定程度上也成全了于禁。

后来,臧霸等人被曹操收入麾下,从泰山群寇转变为泰山诸将,至于为什么曹操会把青徐地区让给臧霸等人,一方面是自己无暇他顾,另一方面臧霸等人在这里纵横多年,还可以起到骚扰袁绍的作用。而吕虔作为泰山太守,也成功将泰山贼转化为泰山兵。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凉茂:凉茂:作为曹丕的师傅,很荣幸也很遗憾

孟获:孟获:影响力大不代表我就是夷人

端午:关于端午节一些少为人知的习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