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十大急救穴——百会穴
百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
【定位】
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
一般沿皮刺0.3~0.5寸。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头顶部。注意:若小儿囟门不合及脑积水患者慎用。
该穴的别名有很多,巅上(《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三阳(《针灸大全》),五会(《针灸大全》),顶上(《脉经》),泥丸宫(《本事方》),天满(《针灸资生经》),维会(《针经标幽赋》)。
【穴名解释】
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
百,《说文》:“十十也”,乃众多之称。会,有会合之义。穴在人体至高正中之处,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也,故曰头为诸阳之会。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名“百会”。
在临床中百会穴具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的功效。
百会穴配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
百会穴配神门、四神聪治失眠。
百会穴配中脘、天枢(左侧)、气海、足三里治胃下垂。
百会配脑空、天柱,有疏散风邪的作用,主治头风,眼花。
百会配胃俞、长强,有通调督脉,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脱肛,痔漏。
百会配脾俞,有补脾健胃,温中止泻的作用,主治久泻滑脱下陷。
百会配水沟,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喜哭不休。
百会配水沟、十宣、足三里、内关、涌泉,治昏厥。
百会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中气不足。
百会配二白、精宫、长强,治脱肛、久痔。
百会配内关、水沟,治休克。
百会配后顶、合谷,治头项俱痛。
百会穴用来急救通常采取放血疗法,中医大家倪海厦老师曾这样说到——“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怎么找呢?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