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化之信印

正文化之信印

轻暑单衣四月天游记续二十三

尽管柯岩三聚同源的说法可以存疑,但在三教陆续形成之前,我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有共同的源头,体现在《诗经》、《易经》、《尚书》中。孔子告诉我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为正。有人则将《易经》的精髓总结为三个字:上、止、正;而《尚书》其实就是尚正。在各地的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正文化的印痕。

除了柯岩的“正清和”景观,还有鼓浪屿蔡元培题词:“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以及温州金山寺内写有“正信正行”的石柱等等、等等。如果说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那么放心消费就与正文化息息相关,更与商家对正文化的践行密不可分。福州一个街区有一个酒楼的对联就写的很实在:“耍酒恰肉;一身正气”。这虽然与景区无关,但更能体现当下的商风。偶然到一家餐馆吃到一顿又干净又实惠的饭菜,常常感佩商家的不易。比如在南昌绳金塔旁一个巷子里吃盖浇饭,除了菜可口,汤的味道也不错,米饭不够可以再添,只要十几块钱,吃完之后,旅游的疲劳全消。在温州火车站旁边有一家中式快餐店,两荤一素只要十块钱,米饭管饱。吃完之后我就想,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四月之前的猪肉价格还没下降至正常),这家店能够坚持经营下来,确实不容易。而且这是一个夫妻店,有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一家的生计就靠着餐馆。凭借薄利多销,显然需要更多地起早贪黑,付出真诚的劳动。

当然,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不止一次的被忽悠,所谓“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天价”菜饭宰客的情况也常常见诸于报端。类似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柯岩文化广场中心有一石雕头像,其正面为白色,背面为黑色,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则象征着人性“本恶”。人性之恶的成分既然难以根除,总会在薄弱环节表露出来。

对正文化的传承而言,需要解决好似正非正,即不诚的问题,在消费中能够让人信。为了解决这个的问题,古代商家的做法是付之以印。在黄山屯溪老街,明清时期航船货运日渐繁盛,来此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商铺、饭庄、客栈、茶号争相修建,其中难免鱼龙混杂,缺个斤两、掺点假货等行为很难避免。于是有远见的良心商家就约定:各家店铺无论经营何种买卖,都要在出售的每件货品上,盖上自家的印鉴,以印为信,以信溯源,包退包换。这样一来有哪家店搞点小动作,很快就会被识破。时隔数百年,从前的一枚印鉴化为今天的一方商标。

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8号有一个中国商印展览馆,其1000余件藏品即为各行各业的商号印信及商业票据。这反映了一种印与信的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印”形于外,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内心信之,使得消费或者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反映出商家践行正文化之诚。

如同经营需要一定的能力或者方式方法一样,印的制作或者打造需要讲究技巧,乃至形成一门艺术;然而不能因此以文害辞。这里的“辞”,就是要表达的可信的诚意;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或者纯粹就是一种弄巧,反映在商业活动中就成了忽悠。

要想吸引游客,使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