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胀
聊中医验方时,评论区常会有人这么说:好方子一般都不会写在书上,至少主药是不会写书上,要不就不是秘方了。(来自上一篇文章评论区的原话)。真是这样吗?
巧了,正好最近碰到膝关节肿痛的病人,因为不是自己主要治疗的疾病领域,就随手用了一张验方--四神煎。
原文云:病在筋则伸不能屈, 在骨则移动多限, 久则日粗日肿,大腿日细, 痛而无脓, 颜色不变, 成败症矣,宜早治之。立方四神煎:生黄芪□, 远志肉、 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而入金银花□,煎一碗, 一气服之, 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 即盖暖被, 汗出如雨, 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 一服病去大半, 再服除根, 不论近久皆效。(头条规则,剂量以□代替,但此方剂量极有特色,不妨一搜)
象四神煎这种方子,组成、剂量、用法均相当有特色,针对疾病又较单一明确,临床疗效又佳的,估计就可以当秘方用了。(临床应用故事很多,问度娘)
此方出处,来自此书--《验方新编》。这书也颇传奇。该书由湖南善化人鲍相傲编撰,于1846年在广西武宣县首次出版。该书不仅风行南北,而且流传海外,书坊、官书局、近代新式书局、官员、士绅等竞相刊印,在短短数十年间至少诞生160种版本,形成八卷本、十卷本、十六卷本、十八卷本、二十四卷本等版本体系,盛行不衰,在医书出版史上十分罕见。
这估计就是民众对秘方、验方之类的某种特殊心态的反映!
恰如编者鲍相傲自述:凡人不能无病,病必延医服药,然医有时而难逢,药有时而昂贵,富者固无虑此,贫者时有束手之忧。为方便计,自莫良于单方一门矣。单方最多,选择宜精,果能方与症对,则药到病除,无医亦可。余幼时,见人有良方秘不传世,心窃鄙之。因立愿广求,不遗余力,或见于古今之载籍,或得之戚友之传闻,皆手录之,久久荟萃甚富,各门甚备,乃删其不甚经验及数方相同与夫贵药不能力致者。
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秘藏医方、秘传医方或方书的观念与行为从未中断,人们在治病过程中也常常向往获得秘方。宋代以降,在儒家仁爱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皇帝和士大夫的引领下,公开传播医学知识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士大夫对私藏医方、秘传方书的风气大加批判,提倡与人分享医药知识。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鲍相傲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此段文字摘自刘希洋论文,想想自己玩自媒体,是不是也有点儒家知识份子的小心思在里面?)
按晚清、民国的换算。折合现代剂量:黄芪240g,石斛120g,怀牛膝90g,远志60g,银花30g(后下)。如今实际临床上,黄芪一般100克起步使用,余药可类推。
如果不是专业的,只是爱好者,建议参考此方,更安全(当然,效果会差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民间名中医乔蔚然医师的验方,其中有治膝关节炎方:黄芪30g,怀牛膝15g,远志15g,石斛20g,防己15g,伸筋草15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水煎服,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