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可能会看到水肿,有些人是脸上水肿...

生活中有可能会看到水肿,有些人是脸上水肿,有些人是脚上水肿,有些人是全身都肿。

这种水肿是水在皮肤肌肉之中,不是肥胖、不是脂肪。

出现水肿,最根本的原因在肾,肾虚了,没办法主水了,没办法开合膀胱,身体很多水气,就是不形成尿排出去。

除了本是肾,它的标是肺,很多水肿的患者,都是感冒后诱发出现各种疾病,包括水肿的出现或加重,这就是标,是外感邪气侵犯肺脏。对水肿起到制约作用的是脾,脾主运化水湿,《黄帝内经》有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水肿是受到脾的制约的。

所以对于水肿的病人,肾要保,标要去,脾要健,多方面来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侧重分析。

现代的中医一般把水肿分为阳水、阴水来论治。

阳水一般是急性起病的,几天就到处肿,水肿按下去很紧绷,按下去的皮肤马上就弹起来了,人比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尿少又黄。体现为实。

阴水一般是病程比较久了的,水肿软软的,按下去很久才弹起来,不会烦热,大便是稀溏的,小便虽然也少,但不会色黄。

阳水与阴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阳水日久不治,体虚后也会转为阴水;本为阴水,感受外邪,也会转为阳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肿的现代中医分型:

(一)阳水

1.风水泛滥
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急骤,往往伴有外感风热证或风寒证。
兼次症: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重,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疼痛;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
舌脉:偏于风寒者,苔薄白;偏于风热者,舌质红。偏于风寒者,浮滑或浮紧;偏于风热者,脉浮滑数。如水肿较深,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越婢加术汤由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 白术、大枣组成 。方中麻黄散风宣肺,生石膏清肺泄热,白术健脾利水,使肺气宣通,水湿下行,则风水自退;甘草、生姜、大枣和营卫。

2.湿毒浸淫
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兼次症:恶风发热。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由麻黄、桑白皮、杏仁、连翘、赤小豆、大枣、生姜、炙甘草组成。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
前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后方中以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

3.水湿浸渍
主症: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兼次症: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
舌脉:苔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散合胃苓汤加减。
五皮散由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组成。胃苓汤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组成。 前方中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获苓皮、生姜皮化湿利水;后方中以白术、茯苓健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
4.湿热壅盛
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细紧光亮。
兼次症: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
舌脉: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疏凿饮子由商陆、槟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赤小豆、秦艽、羌活、泽泻、生姜组成。 方中商陆、槟榔、大腹皮以行气导水;获苓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利水,使在里之水从二便下行;羌活、秦艽疏风透表,使在表之水从汗外泄。

(二)阴水

1.脾阳虚衰
主症: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
兼次症:面色萎黄,纳减便溏,神倦肢冷,脘腹胀闷。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实脾饮由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草、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组成。 方中干姜、附子、草果温阳散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枣健脾补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理气,气行则水行。

本证与水湿浸渍的区别,彼是水邪盛导致中阳不运的水肿,此是阳不振导致水湿不运的水肿,治当区别邪正的主次轻重。

2.肾阳衰微
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増多。
兼次症:心悸,气促,腰部冷酸重,四肢脱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或晦滞。
舌脉: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桂枝、附子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获苓、泽泽、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差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健康守护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