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透露信号,房地产不再这样搞,下任务了,这些城市迎“春风”
自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被提出,其实我们的房地产策略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发展思路,房地产不可能再高速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哪怕现在遇到特殊情况,都没有丝毫改变房住不炒的定位以及稳定大局,没有动摇调控的决心和持续性。房地产过度金融杠杆化是风险之源。以史为鉴,我们应该避免重蹈覆辙。
近日,央行表示,继续推进改革,引导银行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财政部表示,今年,明确专项债不用于土地收储和与房地产相关的项目,同时,根据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要求,在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方面做了调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了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
由此可见,房地产过去的那一套肯定行不通了。除了向实体经济靠拢,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为百姓为民生着想。而且从扶持城市力度上也将所有倾斜。
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3日表示,目前已下达预算内投资57.4亿元,支持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据介绍,支持25个省(区、市)开展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安排项目近400个,将重点支持安全隐患区居民避险安置、老旧社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助力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以前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资源型城市随着人口的外溢,房子没人要,没人住,一万块钱一套房子丝毫不夸张,实际上这样的城市日久天长,就会步入恶性循环,越是没人管越是没人住,越没人住越没人管,最后这个城市基本上就荒废了。
从这次发改委提到的投资方向来看,主要是针对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实际上,此前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信号。此前,大会提出了三句话,“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宏观政策要稳”就是宏观政策方面不能老变,以稳为主,这个很容易理解,稳是一切的根基,在保证市场根基基础上,可以根据市场的冷热去干预或微调。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充分发挥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功能。“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更好理解了,一些城市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房,那么就应该有社会保障来做后盾,保证所有人都应该有房住。
话说回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现在提到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都应该回归到民生保障上来,把百姓切身关注的安居问题解决好。
如今的房地产不能再单独视为商品市场,同样是民生,跟民生保障放在了一起。未来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这基本上就是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方向,旧改将成为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保障老百姓民生的一项惠民措施。这与房地产发展阶段有关,也与政策调整有关,总之,无论是有房的没房的都将得到最大实惠,让所有人都住有所居,都住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