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后数月内死亡!这种颅内转移病变暗藏玄机,这些信号需警惕!

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细胞广泛转移浸润至软脑膜、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相关症状的一种颅内转移病变。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30%。据相关文献报道,尸检资料5%~8%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脑膜转移。
在国内,癌性脑膜炎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肺癌引起的脑膜癌发病率约2%,多见于肺癌晚期;其次为胃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话题推荐:

国内目前诊断标准
①肿瘤的明确病史及诊治经过;
②临床上新近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③典型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④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
凡具备①、②项加上③或④项,即可确诊。目前,影像学和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为诊断癌性脑膜炎的主要手段,影像学不一定都有典型的表现,其MRI表现可分为脑积水、硬脑膜-蛛网膜强化型、软脑膜-蛛网膜型和室管膜下强化四种类型,脑膜混合性强化是癌性脑膜炎患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原发肿瘤多经血液或淋巴转移至软脑(脊)膜、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系统、脑神经及脊神经根,继而通过脑脊液循环造成软脑(脊)膜弥漫性或多灶性浸润,这些浸润可在脑脊液循环的通路上形成结节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积颅压升高等相应症状。
癌性脑膜炎表现多不典型,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障碍,累及特异的脑神经可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相应症状。
脑部:头痛、癫痫、痴呆、意识丧失、恶心、呕吐等;
颅神经:复视、听力下降、面肌麻痹等;
脊髓:乏力、大小便障碍、神经根痛。
癌性脑膜炎为肿瘤晚期,预后极差。据相关报道,确诊后生存期仅为6~14个月,其中多数在数月内死亡。
如何治疗脑膜癌炎?
癌性脑膜炎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原发肿瘤治疗,及针对癌性脑膜炎的放化疗综合治疗
癌性脑膜炎多是肿瘤病人的终末期表现,因此治疗脑膜癌炎的目的为: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01
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脱水剂(如甘露醇)常常用于颅高压的治疗。但治疗效果会逐渐下降。镇痛、止吐、抗癫痫、抗抑郁等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苦,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02
外科治疗
如果颅高压很严重,出现脑积水,药物控制较困难,可考虑行侧脑室腹腔分流,可缓解头痛、呕吐、脑疝症状。
脑膜癌炎的患者若行脑脊液鞘内注射化学治疗,为了避免反复行腰穿,可手术置植入Ommaya或Rickham储液囊,导管连通一侧脑室,术后通过头皮下囊内注射即可实施脑室内化疗。
03
放疗
脑膜癌炎在脑膜内有广泛播散,理论上适合全脑和全脊髓的放。但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骨髓抑制等,目前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几种肿瘤转移,临床上已很少采用
04
经脑脊液化疗
经脑脊液化疗可以使足量的化疗药物直接分布到整个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系统,也可以避免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缺点是化疗药物对脑织渗透性,脑脊液有循环障碍者不适用。
05
其他治疗
包括靶向治疗、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如下:
①细胞毒性药物:甲氨蝶呤塞替派阿糖胞苷、阿糖胞苷脂质体、托泊替康、马磷酰胺、依托泊苷、氟尿苷、巯嘌呤;
②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CD20阳性淋巴瘤)、曲妥珠单(HER2阳性淋巴瘤乳腺癌)、放射标记抗体
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是将同位素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由于此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 、重复性强、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测定方法易规范化和自动化等多个优点。
因此、在医学及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和临床实验诊断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微量蛋白质、激素、小分子药物及肿瘤标志物等的分析与定量测定。
③免疫治疗:γ-(淋巴细胞)型干阿地白介素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