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算一下前面已有的8个人物角色,最后,10人组就剩下两个赞尼(Zanni),通常剧情给予“赞尼”的人物设定,多是来自农村的,较为精明的仆人,或是无家可归的人,或是骗子的形象,其目的就是借由他们在剧中古怪、滑稽可笑的表演,使得剧情变得轻松诙谐,更具张力。
是不是少了什么人,小丑。人们有共识的小丑(Harlequin)其实是喜剧中Zanni角色的一饰,作为皮埃罗原型的仆人(Servants)同样是Zanni角色的一饰。《刑事法庭上的皮埃罗》中的律师也是Zanni角色的一饰,这一角色被称为“布里盖拉”(Brighella),特色鲜明的服饰和佩剑,以及蒙面构成人物特征。另外,还有其他具有固定人物表现特征的被归纳为Zanni的角色。甚至前面提到的侍女,随着剧情的需要,与Zanni也会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常常会与表现仆人角色的Zanni产生情感交织。化装舞会后决斗 让·莱昂·杰罗姆 1859年 局部Zanni角色分饰的情形是不是与京剧中的“生行”有一比,在“生行”中有分老生、小生、武生,以及娃娃生等,看来无论哪儿的人,在艺术创作上的逻辑,潜意识中便带着一致性。如此,是否就理解了六月所说,皮埃罗不是小丑的说法,只是人生丑态呈现繁多的一个普通人,并非专业扮丑取乐之人。仆人与小丑模糊的社会角色形成对比,同样是可笑的,不同在于并非无厘头或一味物理式取乐,他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做铺垫。狂欢节(皮耶罗和小丑) 保罗·塞尚 1888年 局部小丑与Zanni的关系,就好比玉和玉石的关系,玉是玉石,但玉石不是玉。小丑是Zanni,但Zanni不是小丑。白衣皮埃罗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约1901年 局部皮埃罗更是突破了仆人角色的刻板,拥有了名字,成为让人们记忆犹新的鲜亮人物。感觉就像如今从“网红”一词中脱颖而出被人们记住,并能叫出个某某,而不是被说成那个小丑,那个赞尼,那个老生,或是那个网红。由于皮埃罗的生存环境,面向社会的挣扎,在一定时期,成为普通民众的形象代表,自带光环的皮埃罗,就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生活映射在整个欧洲生长。伴着人们对皮埃罗更深的关注,自此便有了能与唐璜等形象齐名的地位,在戏剧舞台上占据有生命力的一席。过往的绘者同样热衷将皮埃罗的形象,以舞台上一瞬间的姿态定格到画框中,成为人们以为的永远。雷东,雷诺阿,夏加尔,塞尚,毕加索等等,太多的人都有相关题材的作品,更有画家以他的形象特点绘制自画像。穿皮埃罗服饰的自画像 齐内达·塞莱布里阿库娃 1911年 局部皮埃罗不是一个人,他已然成为一个符号。不过,仅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喜新厌旧,看似充满创意的人们,随时代变迁,生活日异,也会推举出与时代更契合的符号。然而,皮埃罗如今在欧洲的一些区域,一些活动中,仍然可以寻见他的身影和影响。
无问西东
不分青红
往白处说
……
绘事
微信号 Huishi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