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天疱疮”,用蚕豆荚就能治
要命的“天疱疮”,用蚕豆荚就能治。
天疱疮在现代医学来说是一种累及到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的大疱性疾病,临床分型包括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其中寻常型、增殖型天疱疮临床症状较重,红斑型、落叶型天疱疮较为良性。天疱疮是一类危害极大的疾病,如果未能明确诊断,延误治疗,致死率非常高。经过临床明确诊断后需要极长的时间来治疗,一般需要三四年左右。
中医很早就有天疱疮的记载,一般中医对此病辩证多为湿热蕴结,治疗上也多是祛湿除热,温阳补气一类的。但是各种方剂效果都比较一般,反反复复难以治愈。此病湿热多为内因,发溃于体表,最适合内外同治。《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天疱疮,蚕豆黑壳,烧灰存性,研末,加枯矾少许,菜油调敷,一次即愈。”可见古人早已对此证有方法治疗。只是时至今日,这么简单的方法大多数医生信不着,而病患也不一定知道这个。可以说现在得了“天疱疮”这个病,早就送大医院了,各种激素一类的药物轮流上,还不一定治得好,根本不会有人想到用蚕豆荚来治疗,或者知道有这么个方法也不敢用,生怕耽误病情。
可以说老韩对此也是半信半疑,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今天看到一则医案,讲的就是用蚕豆(蚕豆又名胡豆)荚治疗天疱疮的案例,有理有据有真相,发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增长见闻,原文如下:
1953年夏,犹子秋儿尚仅岁余。六月初,家嫂带其归宁。方数日,秋儿染天疱疮。初时仅头面、四肢稀疏出现,水痘晶莹,周边紫红。姻伯即延疡医调治。疡医仅施外治,殊难遏制内毒。越二日,疱疮延及全身,旋即高热烦渴。更医诊视,仍不能愈疮退热,且有加重之势。非但全身疱疮脓水淋漓,犹现便血溲血,神志昏迷。姻伯大骇,恐秋儿性命难保,怕日后招来埋怨,急雇人将家嫂及犹子肩舆回家。次日,犹子夭折。时家父供职于川北大学,后回家,知其内情,叹谓:“庸医误我孙儿!此病初期,治愈甚易,取胡豆荚烧灰掺之,即可获愈。”余遂得闻此方。后经验证,确有良效。录一实例以证之。
严某,其小女时年4岁,1971年6月,患天疱疮。初一、二粒,状如水痘,生于头面,痒而搔之,脂水流处,又生疱疹。某医治疗数日,未能控制病情,疹遍及全身,日夜昏睡,醒而烦啼。严妻虽怜小女,却束手无策,唯以泪洗面耳。邻人见而怜之,谓严曰:“何不请某医来诊?”严方忆起余来,乃冒烈日延余往诊。见其遍体疱疹,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桑葚。或晶莹透明,或破溃皮红肉腐,脂水横溢,腥臭逼人。周身几无完肤,因不能着衣穿裤,遂裸卧凉床。询其母,知患儿口渴纳少,时时烦啼。诊其脉弦滑,舌红苔黄厚腻。据其脉症,诊为“天疱疮”。系肺脾湿热,壅滞成毒,迅速浸淫溃烂,治需内外同施。然如此大之疮面,需外掺丹药甚多,一时间何能配制。因忆幼时曾闻先父言及:“胡豆荚烧灰,可治天疱疮。”乃嘱严君急寻胡豆荚一撮,洗净干,烧灰存性,研细过罗,退火,均匀撒布疮面;若脂水已干,则用香油调敷疮面。又疏内服方,用四妙散加金银花、连翘、蝉衣、蚕沙、板蓝根、夏枯、滑石、土茯苓予服。当晚严君制好胡豆荚灰,给患儿周身掺上。次晨严君来告:掺药后脂水大减,然小女大声呼痛,良久方止。余谓:“此药粉火气未除之故,可将药粉用白纸包裹,露宿房外,再加冰片少许,即无灼痛之苦。”彼按法掺药次,创面渐干而结痂,五六日后痂脱而愈。若无胡豆荚壳,胡豆皮烧灰亦可,余亦用过。
本则医案清晰的记录了用蚕豆荚治疗天疱疮的经过,并且作者自述治疗不止一例,可见古人留下此方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