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哲学:为什么“知耻”会“近乎勇”
国学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虽然上面故事的真实性小编没有考证,但道理也许是无需考证的,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知耻”之心,只是……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中不知不觉多了很多谎言,各位还记得一开始说谎的时候什么感觉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叫做羞耻,也许很多人忘记了,我们之所以会忘,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
也许经商时曾打算不用地沟油,也许等公交着急时也曾犹豫过要不要插队,也许当官时也曾要做一个“X青天”……也许是因为社会环境,也许是因为有身边的“榜样”……但也许那些都是借口,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与众不同,但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更优秀,所以“别人都做了,我为什么不做”也只不过是面对困难的借口罢了。
我相信,在第一次做那些事之前,大部分人都犹豫过,在做了之后,大部分人也都羞耻过。
只不过也许我们深深隐藏了那种羞耻,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然后形成另一种思维模式,把那种羞耻淡忘,再然后,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
而我们的“成熟”中却又在抱怨着社会,抱怨着不公,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贡献一分“力量”造成的。
也许是一个偶然,一个特殊的情境,一个念头可能只是由量子的概率论决定着,所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最后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忘了“耻”,不再“勇”。因为我们“成熟”,不再是初生之犊,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耻”和“勇”其实是一起消失的!因为肯只有“知耻”才有勇气改正错误,或者“知耻”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常人遇到困难剩下的往往是逃避的借口,然后自我催眠,最后让自己真的觉得那些借口是不可置疑的真理。
但这个社会需要“勇”,需要“勇”之后真正的“成熟”,这也是平凡与伟大的区别,真正有大智慧、大成就的人不屑于这种“成熟”,因为他们成熟是“知耻”而后的“勇”,也许“勇”以后有无数的挫折等着他们,但正是这是常人没经历过的挫折等待着他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阳光语言矫正学校校长何玲教授,二十余年如一日,多少挫折、多少困难从没有让她放弃语言障碍矫正事业。
后来科研取得的成果并没有让她“让每一个语言障碍者都能正常讲话”的理想实现,所以她办了这个学校,并把一切都投入了进去。正是这种“赤子之心”造就了她的成功,但她的理想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只不过她并不把在这条路上前行当作负担,因为那些人得到帮助后可以正常讲话时脸上的阳光与笑容,更重要的这些她带来的阳光会照亮着前方的路——这是一条快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