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成功都是童子功

这话说起来似乎有些极端,但越是长大就越发现,很多事情的发生都能从很小的时候找到原因,怪不得老人们都说三岁看老。

1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音乐、艺术大师,很多都是从小开始熏陶和训练的,贝多芬4岁开始学钢琴,莫扎特2岁半开始学习音乐,现代的钢琴大师朗朗3岁开始学琴。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体育界的冠军更是童子功。我有位朋友的孩子从两岁半开始学游泳,开始不过是因为好玩儿,后来就被专业教练指导。今年只有11岁,却有9年的游泳经验,现在已经是安省同龄人比赛的冠军了。

如果您身边也有艺术或者体育高手,问问看,他们一定都是童子功训练出来的。

艺术和体育技能即离不开天分,也离不开后天的训练,而长时间大剂量的训练似乎就只能从小开始。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人在运动场上挥洒自如的时候,总会想到人家其实付出了很多,看到过“凌晨四点钟“城市的模样。

当然除了艺术和体育,很多其他技能也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琴棋书画、读书识字,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技能。

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可以博览群书,增长知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这个世界,而且会培养安静沉稳的个性,而书里记载的故事往往有始有终,人会学会为长远打算,不太容易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初衷。

最近网络上一直在转发一篇文章,说是某著名企业家强调一定要从小就提高数学能力,这点往小了说会影响到孩子将来找工作的能力,往大了说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科技的未来。

2

脾气、秉性、善良和勇气,人的很多性格都跟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甚至是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长大成人之前,或者在被父母注意到之前,都默默地形成了。

我们的口味都是从儿时的记忆而来的,父母做的那些家常菜就构成了最爱吃、最熟悉的味道,哪怕日后吃过山珍海味,儿时的味道总是挥之不去,历久弥新。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总是从关心自己开始学起的,慢慢地学会关心父母,之后才会去关心朋友,最后是陌生人。如果他从小就没有学会关心父母,那么长大以后也不会关心朋友,更不要提关心那些与他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了。

从小就开始在众人面前讲话、帮助组织活动的孩子们,长大之后可能就不会害怕在公众面前演讲,不会害怕向领导回报工作,不会害怕向客户介绍产品,不会害怕站在舞台中央表现自己。

从小就去过世界各地,看过各种动物、植物、宫殿、庙宇,接触过不同人颠沛生活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也许会比其他人更加珍惜自己周围稳定的生活和幸福,也许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怎么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算白白浪费。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靠说谎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他只会不停地磨练说谎的技能,一次不成功就再进步一点,直到可以把周围的人都哄得团团转,他享受在自己编织的美丽世界里根本不想出来,长大以后再告诉他做人要诚实可靠,他会相信吗?他恐怕只觉得你可笑。

3

从小开始养成的可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太多会影响未来一生的东西。

比如说,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哪个孩子不是父母心头的宝贝,爸爸妈妈们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得风雨都遮挡了,哪怕航行在狂风暴雨当中,也要在被窝里营造一片温暖如春,岁月静好,让孩子们误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然后安安稳稳地成长。

那些被父母们从小宠溺着长大的孩子,会因为少得到一句夸奖而气的吃不下饭,会用伤害自己来惩罚父母,会炫耀自己父母的优势来嘲笑别人,却不能接受别人说自己住在保护伞之下。

嚣张和跋扈也是“童子功“,从1岁就开始练起了,直到上小学、中学、大学。有些人大学毕业之后仍然可以名正言顺地依赖父母。当然,他们的父母有些人是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的,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吧,“别人的孩子都独立了,不跟父母这么亲近了,可我的孩子跟我还是这么亲密。”他不是跟你亲密,他只是把依赖你当成了“独立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小朋友从小就可以“呼风唤雨”,他会以为那真是他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父母的宠溺。他会把“索要”当作自己的能力,用尽一切努力去磨练这个能力。从哭闹到吵架,从离家出走到伤害自己,直到把父母和周围的人逼到绝路为止。

毕竟,这项技能他从小就在演练,而且一直有效,30岁了你才告诉他以前都是假的?他过去30年的“功力”是白白修炼了,他会放弃吗,他还能放弃吗?

最近有一位日本的父亲坐不住了,他无法忍受自己“职业啃老”的儿子足不出户,却在网上长期炫耀自己啃老的能力和战果,他用老爸的信用卡每个月购买各种游戏补给的钱超过很多人的工资,于是他嘲笑其他“自食其力”的人没有一个好老爸做靠山。

终于“靠山”老爸怒了,也怕了,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是位成功的商人,一定曾经有过非常忙碌的年轻时代,一定没有什么时间教育孩子吧?也许也会像其他父母一样用钱来做补偿吧?

然后呢?补偿了一次不就有第二次?有一年不就有第二年?既然有了十年、二十年,为什么就不能是一辈子?

他儿子的逻辑也许没有错,他已经这么生活了四十多年,你凭什么让他改变?能够塑造他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

4

一切成功都是童子功,恐怕失败也是。如果你不在孩子还可以塑造的时候去改变他、培养他、训练他,而是等着一切“顺其自然“的话,等到习惯已定、性格已成,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可能还会非常痛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