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再忙,华县家乡的活不能推”——悼念画家李兴武老师

邮箱:3125136050@qq.com


李兴武简历:李兴武,陕西华县人。一九六七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陕西省美协会员,工艺美术师。长于人物画,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等国家级报刊。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美展并获奖。有多种作品被“商务印书馆”,“作家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近年来致力于长卷创作,先后有十四米长卷“秦皇巡游图”,一百二十米长卷“后三国演义”,十三米长卷“秦宫秘志”等问世,线描作品“腊月"被省美术博物馆收藏,近期又创作了“十三朝”百米长卷。作品和事迹被收入中国书画集,“中国写生作品选集”,“陕西书画大辞典”等多种辞书和画册。
悼念李兴武老师
作者:贾平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9年1月8日中午,惊闻李兴武老师病逝的噩耗,我由不相信到回归现实,不由自主的想起与他相遇的一幕幕景象……。
李兴武生前留影
我和李老师第一次蒙面,大约是在2008年前后,当时我还在文体局局长岗位上。有一天下乡检查镇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在瓜坡镇领导引领下,来到三留村服务点,只见有五六个老同志围坐在一间房子里,室内整齐排放着许多图书,共享工程的电视机置于隅,靠门处摆放一张办公桌,桌上整齐排放着服务登记本等四五个工作责任本,这些老同志热情很高,汇报了服务点建设的基本情况,得知他们中多是退休干部职工,李兴武老师从县工业退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学连环画专业。给我的印象很深,成为和李兴武老师结识的初始。
李兴武作品 华州城“太和药店”
2013年9月,我退居二线后,安身在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工作。经过二年的努力,收集整理出了72个“少华山传说”故事,在编辑准备出书时,为了收到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我找李兴武老师请他为每个传说(故事)绘制连环画插图,当时他在西安与夫人给儿子看管小孩,又在闲暇之余承接了给韩城市党家村绘制系列国画的活,我清楚记得,当我说清,让他给《少华山传说》画插图时,他犹豫片刻后,立马爽快地说“事情再忙,家乡的活不能推”,就这样接受了我委托,40天后,交出了高质量的作品。
李兴武老师在绘画艺术上,有着很高造诣。2014年我们把李老师绘制的“少华山传说”连环画插图,配上说明文字,制成展板,多次在学校、农村、社区巡回展出。有一次在吴家社区广场展出,陕西省著名画家艾红旭先生观看,不肯夸人的艾红旭老师看后,指着一排排展板画说:“这是国家级别的水平”。
李兴武作品 瓜坡镇井沟“将军庙”
“少华山传说”出版发行后,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尤其对釆取穿插连环画的作法,大嘉赞赏,称其: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还有一些书画届读者,对插图的表现手法、艺术魅力赞不绝口,称李兴武老师为连环画届一代宗师
2017年我们给《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拍摄插图照片。到瓜坡镇,我想到了李兴武老师,幸好他在老家,电话联系后,他愉悦的参与其中,帮我们到现场介绍村情村貌,找老人张育兴讲地名故事线索。为了充分体现三留村的地理与人文特征,他引导我们登塬顶端察看将军庙和将军墓遗址,十里瓜坡,虽然坐车可达坡顶,但还有几里的路程要徒步而行,时值酷署的盛夏,热得大家旱流夹背不说,可怕的是,行走在田间地头,不小心就会被花椒剌挂破皮肉,这样的情况,就连我们青年人都有些吃不消,可李老师依然斗志旺盛,勇往直前。
瓜坡的第一站行程结束,我们一并到了大明镇薛马村的雷西自然村,得知村部院内有二块清朝的石碑,同志们顿时兴趣大增,决定把碑文拍摄下来,作为一手资料带回去研究。石碑很大,放在院子一个旮旯,要完整的拍摄下来,必须把它们移到方便拍照的地方,于是,我们找来撬扛,将其一点一点移动到可拍摄的地方,可又发现相当多的字已风化,很难辨认,李老师建议先用湿的白石灰涂抹,待石灰浸入字痕里,再清洗碑面,这样的话,字迹就能辨认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拍摄时又遇到一个麻烦,就是夏日阳光太强,曝光过度,拍摄效果不理想,我们只能再想办法,借来了帐布、绳、椽之类东西,在上空搭建了一个临时遮阳棚,拍照才得以顺利进行,这时时间已过去了二个小时45分钟。在整个过程中,李老师除了过重的体力活不能干之外,其它的事李老师总是一马当先,争着抢着干,找白灰,洗碑、刷白、清洁碑面的事成了李老师专业。
李兴武作品 瓜坡镇西留村(架板堡)老村示意图
在大明镇金惠东塬上再走了几个村子,已是下午七点多,返回到瓜坡镇后,李老师提议拍摄过村、亮河、良侯几个点,当拍完时,已是夜幕低垂了。我们把李老师送到离家较近的地方,在车上坐的几个,目送这位70多岁老人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说:这老人真好,他今天乏了………。
李兴武老师在为人处事上,为人师表,深受大家的敬重。在我们相接触的几年中,每次我到他家,无论是老家,还是西安家,他总是闻声近接远送,非常温暖和气;平时无论是咨询求教,还是托附办事,他总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在他的眼里,把诚实守信、恭谦为人、文明礼貌待人看得很重,他的点滴之行,不失绅士之风范。
最后,我用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一首诗作结束,作为我们对失去伟大的画家李兴武同志悲痛之情的慰籍: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敬爱的李老师,您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贾平京

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贾平京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