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要了她的命

考试成绩,不仅学生自己关心,家长也关心,老师也关心,地方教育部门同样关心。成绩关乎孩子的将来,所以学生和家长会关心;成绩关乎升学率,所以学校和教育部门会关系。
所以,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在学校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往往不同,学习成绩好的,老师关注自然就多了,学习成绩差的,自然就少了。成绩退步的,老师会找谈话;成绩进步的,老师也会找谈话。
如果一个普通学生突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不仅同学会质疑,老师也同样会质疑。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突然之间变得厉害了,总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然而,这种质疑,也可能带来伤害。
近日,安徽“13岁女生月考第一遭老师质疑后溺亡”一事触发了媒体舆论关注。不过随着女生追悼会的结束及家属与教育局达成补偿协议(补偿金额60万元),事件也正式进入结尾阶段。
不过,从家属最新披露溺亡女生的“遗书”来看,其中“写得和答案差不多就是抄”,“在你们眼里,我不会一鸣惊人”,“超出你们想象的成绩不会是我自己的”,“我受够了”,可以说是直指老师的质疑。
在早前溺亡女生社交媒体上“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的言语形成了直接呼应。老师的质疑基本算是确定了,加上教育局出面善后,说老师在其中没有任何瑕疵,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老师的质疑是不是就是导致女孩直接溺亡的原因呢?只怕需要分开来说,老师质疑必然不对,但能说是最主要推动力吗?老师的质疑不妥当,难道家长就真的可以把一切推到老师身上吗?
不管是从遗书和社交媒体的内容看,还是从家属观察到的情绪异常看,都可以说明溺亡女生的自尊心较强,家属对自己孩子应该有所了解,也应该对自己孩子出现异常表示关心,然而家属真的做到了吗?
作为一个13岁的女生,她的强自尊不是天然形成的,必然和其家庭有关。老师的质疑有所不妥,但女生的心态不可否认也有问题。如果硬要强调责任,只怕家长也是难辞其咎的。
学生有没有“作弊”,现在是个谜。但是成绩出现飞跃式的提升,作为正常人必然会有所怀疑,根据课堂表现和成绩对比,老师提出质疑应该也不为过。但是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考虑,不能任由出现消极后果。
应该说,老师在质疑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消极的后果,也没有对学生被质疑后出现异常进行疏导。加上家长的疏忽大意,这才是导致女生最后想不开,出现悲剧的主要原因。
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死里逃生后活得极致洒脱,有些人却因为一件小事而一辈子走不出阴影。女孩的自尊心强,受不得一点伤害,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如此自尊心强的孩子,假使没有老师的质疑,将来在其它方面受到伤害,她也可能会走不出阴影,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其内心的底色是极度悲观的,所以当老师的质疑压下来时,平时的压抑彻底迸发,就彻底垮掉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在学习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时间他顾去学习和接触其它东西。社会竞争激烈,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是唯一出路,而在现阶段或说应试教育下,分数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不仅家长要看分数,学校也要看分数。分数不够,好学校就不可能要你,分数不够,就得不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的关注少,想要提升就需要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补,甚至还补不回来。
现代孩子太“脆弱”,或许是“挫折教育”接受的少,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给予孩子太多的挫折教育,都巴不得孩子一帆风顺,只要分数好了,其它一切都让大人来承担。
不过,挫折教育本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有的人可能未成年及已经历练的很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成修炼。一个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时代,挫折教育真没那么容易。
归根结底,分数和成绩才是导致女孩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所有人(包括学生自己、家长、老师、教育部门)都对分数格外关注,女生考得好坏都没关系的话,那悲剧也必然不会上演。
只是,如今这个时代,谁能真正放下分数去讨论未来呢?背负难以承受的压力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呈现出“外表越来越自强,内心越来越自卑”,当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的时候,她就再无翻身的机会。只是,这个社会真的可以放弃分数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