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悸病验案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郑玉英,女,成都中医药大学,E-mail:1083709208@qq.com。
通讯作者:杨霞,女,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352325056@qq.com
摘要:患者李某某,女,48岁,以“反复心悸2月,加重2天”就诊。诊断:心悸病。辨证: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证。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元。方药:潜阳封髓丹。
陈学忠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遣方用药遵从古法又独具匠心,笔者有幸从师侍诊,收益颇多,其中,陈老应用潜阳封髓丹加减化裁治疗心悸病效果颇佳,现将验案总结如下:
患者李某某,女,48岁,初诊:2017年11月09日。患者以“反复心悸2月,加重2天”就诊。入院前两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经休息后有所缓解,伴口干不欲饮,自觉全身发热,全身汗出,头晕,休息后有所缓解,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畏寒、黑曚、晕厥。患者未引起重视,院外未作特殊处理。2天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加重,动则尤甚,经休息后无明显好转。刻下症: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心悸胸闷、气短,怕冷,寐差,间断服用“褪黑素”助眠,纳差,小便调,便秘。舌质红,苔白中部微黄,脉弦细。查肝肾功、二便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未发现异常。
中医诊断:心悸病。辨证属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证。
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减,全方如下:
附子30g 砂仁30g 炙龟板30g 黄柏30g炙甘草15g 肉桂10g 干姜15g 龙骨30g牡蛎30g 远志15g 酸枣仁20g 茯神30g 4剂 每日1剂 免煎300ml 分3次 饭后温服。
11月16日,二诊:患者诉心悸、便秘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失眠症状有所减轻,无腹泻、腹痛,纳可,舌红,少许白苔,脉细,继以上方干姜加量至20g以温阳,加用首乌藤30g以养血安神。服4剂。追访,病情未复发。
按:患者系中年女性,起病缓,病程2月余,以“心悸胸闷、气短,失眠,便秘”为主要表现。《素问》云“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说明世间万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虚火的来源∶或者阴或者阳。《李可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辑》右言∶“ 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患者中年女性,肾阳亏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加之患者未重视误治疗,里阳受损,虚火上浮而口干而不欲饮,自觉全身发热,汗出;火不暖土,脾阳不足,而见纳差,食之无味既而饥不欲食;命门火衰,宗筋弛缓,故见四肢欠温,畏寒怕冷;心肾不交,心火独抗,扰动心神,故心悸,失眠,故辨证为“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证”。治疗上予以温肾潜阳,引火归元,方用附片温补肾阳;干姜温阳散寒;龟甲滋阴平肝潜阳;黄柏清降相火;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醒脾开胃;龙骨、牡蛎滋阴潜阳;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茯神交通心肾而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温阳补肾,滋阴降火,平衡肾中阴阳,增加温阳散寒干姜,发挥其甘温除热之功效,治疗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逼阳上浮之虚火,妄动诸症,达到引火归元,以消阴翳的目的,加之附子无姜不热,更是加强其温阳作用;龙骨、牡蛎、炙龟板质重而潜阳,避免加重虚阳上浮。方中少许滋阴药如炙龟板、牡蛎,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二诊由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仍寐差,加用首乌藤安神,加大干姜用量以引火归元。
讨论:
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方译为:“夫西砂辛温,能宜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阳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后者“封髓丹”出自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闭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秒”《医理真传卷二》,此方具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方译为:“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正如案列,患者虽口干然不欲饮,全身自觉发热汗出然怕冷,舌质红然苔白脉弦细,正是脾肾阳虚,虚阳上浮之征象,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温肾潜阳、引火归元,方中加牡蛎、龙骨、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宁心安神,使得肾中阴阳平衡,心肾交通,则心悸、失眠好转,而阳气足,则推动有力,便秘得以痊愈,正如《景岳全书》曰:“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故治疗当抓病本,兼顾其他,则药到病除。此病案体现了陈老临证时的严谨、细致、辨证思路的清晰和诊治技术的高超,值得大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