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独活寄生汤-治风湿类风湿】
一位大爷,六十多岁,他诉说自己近半年来双腿发凉,成天就像泡在冷水里一样,半夜还经常腿抽筋,除此外他还有腰部怕冷疼痛的毛病,大爷说自己平时做点小生意,有时候碰上下雨,裤子都能湿到膝盖。
考虑大爷年事已高,肝肾已有不足,在大街上作生意,风吹雨淋,风寒湿邪气反复侵犯机体,日久肝肾更虚,气血两亏,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关节、筋骨、肌肉,所以会出现双腿发凉如泡冷水的症状。
按原方开了独活寄生汤。一周后这位大爷又来了,他很高兴地跟我说自从吃了这药,腿抽筋就没犯过,但还是有腿凉的毛病。
我让大爷按原来的方子继续吃七副药。再次遇见大爷的时候,他的腿凉已经明显缓解,我叮嘱大爷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腿部保暖,为预防下雨湿鞋湿裤受寒,随时准备一双雨鞋。
独活寄生汤,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
独活寄生汤是1400多年前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创,我们知道,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把独活寄生汤领悟透,这个方子就能治很多疾病,特别是风湿、类风湿、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间骨质增生等疾病。
【组成】 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一个中医,严格地说,一个传统的中医,他精通的是脏腑辨证,治病用的是整体观,所以他眼中所看的病人是没有分别的。他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叫你去看儿科,不会因为你是妇人就叫你去看妇科。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
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统称为痹症,治疗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
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虚。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病程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
再者,病程日久,由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
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道受阻,故见瘀血之象。
独活寄生汤,这个方子比较杂乱,其实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个梯队是由独活带队,全面搜风通络、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独活、细辛、秦艽、肉桂、防风,这些药物可作为驱邪的先头部队。在祛除邪气之后,后续部队来不及巩固战场,敌人很容易再次杀个回马枪,邪气再次阻滞经络,这也是很多风湿病容易复发的原因。
那么,第二个梯队的药物,茯苓、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这个组合是八珍汤去掉了白术。八珍汤是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四物汤补血,四君子汤补气,这个方子气血双补,在第一梯队祛除邪气之后,正气迅速巩固战果,防止邪气的再次入侵。
还有第三个梯队,由桑寄生带队,全面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痹证的症状表现在肢体经络,筋骨受邪,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用桑寄生、杜仲、牛膝这三个药进行“战后重建”的工作。
独活寄生汤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并能活血。
药王在这个方子里告诉我们,在治疗痹证,尤其是长时间久治不愈的情况下,除了要驱邪,别忘了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