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叛逆期,爱唱反调,宝妈利用“拆屋效应”,轻松化解
“宝宝,放下玩具,吃饭了。”
“不要,我不喜欢吃饭。”
“宝宝,快天黑了,我们要回家。”
“不回,我还要再玩。”
“妈妈,快给我,把全部巧克力给我。”
以上这些,就是我儿子进入3岁叛逆期后经常出现的场景。凡事总爱唱反调,最常说的话就是“不”、“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三个叛逆期,分别是2-3岁的宝宝叛逆期;7-9岁的儿童叛逆期;12-18岁的青春叛逆期。我儿子刚好处于宝宝叛逆期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对抗行为,不喜欢服从,发脾气时撒泼打滚。
作为一名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妈妈,深知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能用打骂、说教、冷暴力等方式来教育,不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后来发现使用“拆屋效应”,能把以上的这些问题轻松化解掉,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控制力,使我在育儿过程中轻松许多。那到底什么是“拆屋效应”,又如何使用呢?接下来和大家一一分享。
“拆屋效应”,是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一书中提到的:“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意思是要想达到目的,要先提出大的要求,人们往往是不同意的。但在这基础上,再提出个小要求,由于前后有对比,那人们就会同意小要求了。这就被心理学称为“拆屋效应”。
把这种效应运用到与孩子的沟通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我家儿子看动画片看了很长时间,我不想让他再看了,于是先跟他说:“宝贝,不要再看了,妈妈现在就把电视机关掉。”儿子听后立马不同意,大喊不要关。这时我再跟他说:“那好,再多看两集后你自己去关掉,不然妈妈现在就关掉?”儿子听到我这么说立即应声同意了。因为孩子对比后觉得第二个要求更能满足自己。
举一反三,这个效应也能用在孩子其他行为上。如我家儿子非常喜欢汽车玩具,以前每次到商场都要嚷嚷着买汽车玩具。后来利用拆屋效应,儿子到商场说要买汽车玩具,我就跟他说:“我们这次不买玩具,买汽车绘本,回家好好了解汽车知识后,每年生日就买一辆汽车玩具作为礼物。”孩子听后欣然接受了我的要求,回家也很喜欢看汽车绘本。
6岁以内幼儿的情绪是直接外露的,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家长总是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必然会大哭大闹,而且事事唱反调。利用拆屋效应,就是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只懂得拒绝孩子,要在拒绝时再提出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选择,孩子才会变得乖巧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