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可别砸了 --《川菜杂谈》│ 书海遨游 No.17101
书海遨游 No.17101
“川菜”可别砸了
--《川菜杂谈》
(了解川菜文化非常好的引导)
感谢好友的赠书,虽然放置了许久然而终究没有错过这份美味。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爱吃,并且似乎并不太讲究。其实我也想讲究的,只是发现过于博大精深,实在是要耗费太大的精力,于是就懒得讲究了。或者说如果让一个处女座去钻研烹饪,那是要被自己作死的,从用料、手法、火候等等都可以吹毛求疵到极致。
当然讲究吃不一定要会烧,你还可以做一个老饕,或者就像车辐先生一样做一个美食家。然而就算这样你也要懂点怎么烧的吧。就像书中说的,蒸、煎、炒、炸、熘、烤、烧、焖、煨、熬、炰煮、烹、燉、炕、煸、烙、烘、拌等等都该懂那么一点点。更有甚者补充了一个知识,原来厨艺比赛评价一个菜不光有“色香味形”,还有“声”。这个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了善待自己的味蕾,中国人民也是蛮拼的。
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把烧的细节说的很深,只能算杂谈,说说名人故事,说说川菜典故。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车辐先生淡淡的忧伤,就像他说的,“既然要讲究吃食,发扬祖国烹饪传统的优秀文化,那就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做起,前人能做到,并做得那样美好,我们怎么不行?”可是现状又是“谈经济效益之不暇,哪还管你什么’老祖宗’的人间美味”。
的确当今川菜的情况就是如此,虽然川菜已经风靡全国更是遍布世界,可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川菜意味着什么?麻辣烫?水煮牛肉?牛油火锅?也许甚至和湘菜都要不分你我了。
川菜之开水白菜
这本书也许就是在谈些传统,就像“真正川菜中上席好菜在清汤佳肴,有’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的民谚。历史川菜上品,以清汤为重,品位最高。”当“姑姑筵”、“荣乐园”、“努力餐”已经消失了,当“肺片”变成“夫妻肺片”,再转变到“郭氏传人夫妻肺片”,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思考到底“川菜应该是什么”。
看完这本书越发觉得川菜馆遍布全国也许并非是一种光大,而是一种变相的发展。或者说现在时髦的川菜其实大多都是近几十年的历史,真正的百年老字号的传统真的不多了。也许“川菜”只剩下这个名字而已。
这也许是一种趋势,发展的趋势,只要大家喜欢就好。只是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如果不是做川菜就不要用“川菜”的名头。就像书中所说,“所谓’川味正宗’者,实际上是集南北烹调高手做的地方名菜,融于四川味,以川人喜吃的味道出之。”
较现在“辣在四川”的观点更为正宗的应该是“味在四川”。非常喜欢作者引用马识途的那首诗,“痴人要说辣麻烫,哪知川菜色味香,珍馐美名扬海外,技术超群岂寻常。”
较之现在的川菜馆,也许我会更喜欢作者介绍的这些川菜,无论是“从田席、海参席、鱼翅席、鱼肚席、裙边席、鲍鱼席、燕菜席”这些全席,还是作者以“左道”请“正宗”的一场宴席,都可以边看边流口水,绝对是开胃的一本书。
最后列一下作者的“左道”菜单,好比是那时的大众点评。这些都是20几年前风靡的一些小店,成都朋友说现在好像只剩一两家了,但菜都还在,就像“川菜正宗”一样,应该都还在。
2017-8-15
川菜之“九大碗”
附:“左道”宴席菜单
四冷碟对镶:
“矮子斋”的麻辣排骨,对镶“司胖子”的花生米(加葱节、椒盐、香油等凉拌);
暑袜南街口卤肉摊上的红肠肠,对镶砂仁肘子、卤舌头;
复兴街“竹林小餐”的糖醋酥胡豆,对镶华兴正街“盘飧市”的卤猪蹄、白卤田鸡腿;
皇城坝回民的红酥,对镶商业场“味虞轩”的香糟鱼块。
冷热菜之间则穿插上了绿豆鲜藕和冰糖莲子羹。
主菜(热菜):
东御街“粤香村”的红烧牛头蹄、干烧甜味香糟肉、炒肝丝(黄猪肝切丝炒成鱼香味);
“竹林小餐”的蒜泥白肉;
“荣盛饭店”的蚂蚁上树(烂肉粉条);
贾家场的莱菔(萝卜)细丝牛肉丸子汤;
其他:
川北凉粉(加碎牛肉姜丝饣召子)
四样家常泡菜
酱肉颗子苕菜
怪味鸡丝
番茄牛尾汤
车辐先生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