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滴滴出行(上)
如今,网约车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追捧。而滴滴作为网约车巨头之一,背后却有个艰辛的故事。
五年多前,程维在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工作,决定创业后,没有直接辞职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个月,在想创业做什么。
程维曾说:“当时觉得创业的机会很多,但现在想来,当时对创业的想法都是很浅薄的。创业前期需要冲动,但不能一直只靠冲动,最后一定要形成自己对商业的判断。”
那时候,美团网的CEO王兴鼓励程维出来创业。当时王兴就已经创业了三四次了,他有了经验,对商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在巨头的阴影里与巨头共舞的程维,感觉一直生活在巨头的阴影里,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早期,BAT创业的时侯,当时的巨头是华为、万科,而且他们看不懂互联网。但今天,巨头都身处时互联网行业,他们对创业公司也很紧张,也有自己的顾虑。
程维决定做滴滴,其实更多的是靠个人直觉的。
他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两边跑,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误机。他老家是江西的,有一次老家的亲戚来北京,定了在7点王府井附近吃饭,结果他们5点半来电话告诉程维在打车了,等到8点又电话问:能不能去接他们。
这种痛点引发了程维的创业想法,他咨询了周围的人,所有的人都说不靠谱。但这是正常的,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只有闯过这一关才可能成功。
2011年,对司机师傅来说,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所有人的都跟程维说,司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做打车软件这种想法根本不靠谱。
但程维的思维方式是:市场基础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才可能成功。如果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司机和乘客的用户习惯也教育好了,市场已经成熟了,你再做打车软件,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所以,创业路上你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程维每天都在问:这个事能不能做,反复衡量,不停的问自己,不停的磨砺自己。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
滴滴出行的第一个难关是技术:从阿里走出来的程维,有很强的营销业务能力,但面临的困难是找不到技术合伙人。他一开始就做了决定,用两个月的时间上线滴滴软件。
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自己组织团队开发,要么外包。程维自己也不懂,当时就觉得,自己找团队的时间也挺浪费的,不如找外包。
程维看了好几家外包,其中一个自称,E代驾是他们做的。当时就觉得,既然做过E代驾,应该可以,就去跟他们谈。
程维问他们做一个打车软件多少钱。结果,他反问:“你想要多少钱的。”原来这个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啊。但当时程维自己根本不知道,在技术上还要分iOS端、安卓端、前端、后端。
2个月后出来,对方交付产品时,完全不能用。所以,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
滴滴出行的第二个难关是线下,这比做产品更不容易。当时,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程维团队定的目标是两个月内突破1000个司机。结果40天里,还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肯跟他们签约。
每天早上,滴滴线下的同事都信心满满的出发,晚上又灰心丧气的回来。每次回来他们都很气馁,他们每天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每天都会被问。
当时就想换个城市试一试。想到深圳,觉得深圳是个比较开放的城市,结果,还是碰到一样的问题。等到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你觉得走头无路的时候,上天就会给你开启一扇门。
到了第40多天的时候,一个同事就高兴的给我打电话说:老板,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跟我们合作了。这是昌平一家出租车公司,很小只有70辆出租车。
当时对方也不知道滴滴能做什么,就是跟滴滴的员工喝酒喝高兴了,觉得挺不容易的,趁着酒劲就答应了。现在,程维在路上看到了这家的出租还会特别的亲切,充满了感激。
有第一家签约之后,滴滴再推广就可以跟其他人说:你看某某都和我们合作了,你要是不和我们合作,人家的司机赚钱多,回头你们的司机就都跑人家那里去了。
接下来一个星期内,滴滴又签了4家出租公司。程维打电话给深圳的兄弟说,你看北京有突破了,你们还没有突破就是你的问题啊。他想了一下,觉得说的也对。
www.yunying166.com 运营的小事
www.yunying166.top 运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