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颊留香:一口巴山老荫茶

不敢说老荫茶独为巴山特产,但我敢说,喝过巴山老荫茶的人,便不会忘怀它那沁脾的清香,透心的清凉,醇酽悠长的袅袅余味……

巴山老荫茶树低矮枯瘦,其貌不扬,零星随意地生长在大巴山瘠薄的荒坡、石丛、沟坎、崖畔,一如稀疏散落的大山人户,一如植足薄土、默默劳作的巴山农人。

老荫茶树多为野生,山娃随手丢弃的一把茶果,山鸟无意撒落的几粒茶籽,便长成了漫山遍野的蓬蓬野茶。它生性微贱,不须培土、施肥、除草、喷药,只待几缕暖风,一夜春雨,虬曲黑瘦的枝梢就会绽满翠绿葱碧的嫩芽新茶。

巴山人制作老荫茶是颇有讲究的。主要工序有五道,即采茶、蒸茶、踩茶、荫茶、贮茶。要趁太阳出山前将顶尖上好的茶芽带露采回,将新鲜清冽的山泉盛大锅烧沸,用新编带青的竹篾笆置锅上蒸茶。掌握好蒸茶的火候至关重要,一把火“杀青”,二把火“除涩”,三把火“出香”。火候不到,茶生苦涩除不尽;火候过头,茶太熟香气逸散。茶出锅趁热装入细纱布袋,压实扎紧袋口,置茶板上,踩茶者以蒸茶水三濯其足,手扶踩杠站在茶袋上慢而用力地边踩边以脚转动茶袋。这就是最关键的踩茶工序。人称“肖踩茶”的村西肖伯是踩茶高手,他踩茶脚法熟练,用力均匀,轻重适度,前后上下踩过9遍270步,细汗微出,茶便踩熟了。到了制茶季节,肖伯东家踩了踩西家,忙个不迭,却总是乐呵呵的。他倒不是为了那作为酬劳的一斤两斤新茶,而是觉得,村里人瞧得起他,一技之长能有用武之地,苦点累点心里也爽快。

踩熟的茶不能敞晒,要用纱布垫底,匀铺茶层,再覆上纱布,置阳光下晒半日,蓄香后薄摊荫干,待干透装袋贮于瓦缸或坛中。老荫茶之所以清香浓郁,就是整个采制过程,避免阳光直晒,任其自然荫干,蓄留原香清气。老荫茶得名,盖由此来。

精制的老荫茶是要拿到集上去卖了买盐巴煤油的。山民们自己喝的则是巴掌大的脚叶。说也怪,巴山老荫茶树通体透香,折几茎茶枝,采一把茶果,甚至挖一块茶疙蔸,都能熬出一盆浓酽喷香的茶水。夏天,家家窗台都备着一木盆老荫茶水,从地里回来,又热又渴,舀一瓢茶水喝下,通体凉爽。过路行人,无论熟悉的陌生的,热情的主人总要邀请进屋歇阵凉,喝瓢老荫茶。来人毫不客气,也不讲究,端起茶盆咕噜咕噜就是一通豪喝畅饮。

外公家住河边,屋团转茶树遍布。我在山里教书时,每年新茶出来,外婆总要踮着小脚专门为我采摘一筐,让外公制熟了捎给我。我把新茶分给同校的老师尝鲜,剩下的舍不得喝,每次只拈一小撮泡上一杯,细细地品味。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后来外公外婆随舅父迁移去了湖北,至今过世已多年,坟上怕早已长出小茶苗了吧?听母亲说,外婆病重时,嘴里常念叨,想回来看看,她是挂念家乡的亲人,放不下故乡的山水茶林啊!此生虽再也见不到外公外婆了,但老人家的茶香却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

巴山老荫茶不仅解渴,久泡不馊,还具有清热、消炎、凉血、化食之功效。小三峡、金三角旅游热的兴起,使长在巴山人不识的老荫茶身价倍增,由早先的两块多一斤涨到十几块,如今更卖到几十块一斤。这也难怪,随着移民迁建,改坡造田,植树造林的全面展开,经济价值不大的野茶树便厄运难逃,被连根挖掉。再过几年,怕只有在梦中回味老荫茶的清香了。

年前,在台湾的妻叔写信来,想喝家乡的老荫茶。岳父母早早托人,总算高价买到几斤。我也顺带匀了斤把,让在深圳工作的弟弟捎了一点给那边的朋友。朋友打电话来,说他们一家人都喝老荫茶上了瘾。我没有明说,巴山老荫茶自然不错,只怕大城市的自来水,再怎么也冲泡不出那丝丝缕缕、清灵本色的原汁原香吧……

哦,令人齿颊留香、魂牵梦萦的巴山老荫茶。

本文发表于《农家科技》2017年第8期

欢迎不吝赐稿:njkjzzs@126.com

(0)

相关推荐